劳动合同法特殊规定吗
⑴ 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条文是怎样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是2008年实施的,其中对经济补偿有专门的条文说明,对于解决这方面的劳动争议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些职工同单位签署的劳动合同时间在2008年之前,他们就对之前经济补偿方面是怎么说的非常关心。那么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经济补偿金是如何规定的?
一、因工资支付问题而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支付克扣或无故拖欠的劳动工资外,还应加发相当于克扣或无故拖欠的工资的25%的经济补偿金;
2、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支付加班工资外,还应加发相当于劳动者加班工资的25%的经济补偿金;
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作报酬的,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还需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25%的经济补偿。
二、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1、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2、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经鉴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判人员的;
6、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7、用人单位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
8、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迫使劳动者辞职的;
9、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迫使劳动者辞职的;
10、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迫使劳动者辞职的;
11、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迫使劳动者辞职的;
1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作报酬的,迫使劳动者辞职的;
13、劳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破产或者解散的;
14、劳动合同终止,地方有特殊规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三、额外经济补偿金
茂名律师网页链接
额外经济补偿金是指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⑵ 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适用的一些问题
《劳动合同法》与《合同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中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法,《劳动合同法》属于社会法,而《合同法》属于民商法,二者的不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从规范的主体来看,《劳动合同法》规范的主体是特定的。劳动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合意构成。劳动合同当事人必须一方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即劳动力的使用者;另一方是劳动者本人,即劳动力的所有者。因此可成为劳动合同主体的劳动者,必须具有提供劳动力的能力;而用人单位必须要有使用劳动力的能力,即是具有特定资格的法人或者其他依法成立的组织、团体。但双方当事人不可以同时是用人单位或者同时是劳动者,否则即不构成劳动合同。而《合同法》规范的民商事合同可以发生在法人、其他经济组织、自然人相互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法人之间、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自然人之间,对主体没有特别要求。
(二)从规范的社会关系来看,《劳动合同法》规范的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在缔结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自由协商而决定劳动合同的内容;然而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劳动者纳入用人单位生产体系从事劳动,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指挥监督,因而形成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由于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接受用人单位的指挥监督便成为必然。而《合同法》规范的民商事合同无论在缔约阶段还是履行阶段,都不存在从属性,双方始终是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
(三)从规范的内容来看,《劳动法》规范的劳动合同是以确定劳动关系为目的,以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协议,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等。而合同法规范的民商事合同是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内容包括: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等。
(四)从规范具有的社会性来看,在劳动关系中,由于用人单位基于经济上的力量,较之劳动者具有优势地位,在劳动合同成立过程中,常常事先决定劳动条件,或基于经营管理权的行使而产生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因此,为维护弱者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或者工会团体往往介入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合同有别于《合同法》的社会性。国家法律和工会团体介入劳动合同的结果,形成国家以法律或者集体合同规定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因此,劳动合同的内容受国家法律和集体合同影响很大。
⑶ 劳动合同法对女性有哪些特殊保护
法律分析: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因(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及(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而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⑷ 劳动合同法22条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⑸ 《劳动合同法》有关这方面法律规定的有多少
1、这个有关方面的法律规定非常多,既有国家层面的规定,也有各地自己的规定。
2、综合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劳动保障条例》、《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4日)》;
3、劳动合同类: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实施<劳动法>中有关关劳动合同问题的解答》、《关于确立劳动关系事项的通知》、《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集体合同规定》;
4、工资、工时、休假类: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最低工资规定》、《国务院关于探亲待遇的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国务院关于职工时间的规定》、《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职工带薪休假条例》;
5、工伤、职业病类:
《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6、社会保障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7、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防暑降温管理办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8、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三)、(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当如何起算问题的批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人事争议处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⑹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是一部法律吗
不是一部法律 《劳动法》调整的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一系列法律关系,回《劳动合同法》是关于劳答动合同的相关规定。 因此,到了08年1月1日,两部法律将会同时存在各自适用,只是在劳动合同方面,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两部法律不一致的地方,优先适用劳动合同法。 附:两部法律各自的基本内容。 1、《劳动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促进就业 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 工资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2、《劳动合同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一节 集体合同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希望采纳
⑺ 劳动合同法对加班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7)劳动合同法特殊规定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⑻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目前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任意克扣职工工资,停发、少发甚至完全不发工资,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赚钱不顾劳动者死活,让职工在有毒气体、无防护设备等恶劣的生产环境下劳动,导致职工中毒生病、死亡或残废。针对这种情况,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特别解除权可无条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8)劳动合同法特殊规定吗扩展阅读:
劳动合同[1],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⑼ 劳动合同法对于农户和 非农五险一金有什么特殊规定
劳动合同法,公民享受同样待遇!
不分户口!
劳动仲裁,可以HI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