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231
① 怎么和房东谈免租期的问题
1、如果当事人可以通过交涉谈判实现目的,那么自然为上策。如果无法实现,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依约或依法。所谓依约,自然是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如果合同约定了在什么条件下,出租人应当减少租金或免除部分租期内的租金,且该条件成就,当事人自然可以依约交涉。如果并非如此,那么自然是依据合同法之中相关的租赁合同类似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免租金或延长租期的法律规定,依法谈免租问题。
2、合同法221条规定,当出租人依法或依约应当承担租赁物维修义务,且在租赁物需要维修时不履行维修义务,承租人自行履行维修义务,应由出租人承担维修费用,因维修租赁物,影响承租人对租赁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延长租期。
3、合同法228条规定,因第三人对租赁物主张权利,影响承租人对租赁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不支付租金。
4、合同法231条规定,因不可规则于承租人的原因,致使租赁物部分或全部损毁灭失,影响承租人对租赁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延长租期。
5、相关的依法免租或减少租金的范围,应以对承租人影响的范围为限,超过该限制范围的,则超过合理的范畴,即便诉讼程序,人民法院亦不会予以支持。
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21条、228条、231条
② 名词解释:风险负担
推荐答案大部分是对的,但是在对我国合同法142条的解释中债权人主义和债版务人主义理解反了权。该答案开始也说了风险负担有多种学说:债权人主义、债务人主义、交付主义、所有权主义或者合理分担主义。中国学者大都围绕交付主义和所有权主义争论,没必要一半一半讨论142条分别运用了什么主义。按照该答案的逻辑,正确的应该是:在未交付前由出卖人承担,这是债务人主义,即买受人无需付对价,价金风险由出卖人承担。交付后由买受人承担风险,即相当于债权人主义,买受人仍应当付价金。以上来自刘贵祥《合同履行与风险负担制度》。
③ 关于合同法231条的理解
楼主看法条很仔细。 不可抗力当然是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了。 法律适用里有一条原则是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楼主如能运用这条原则,就明白。
④ 本人租了一套房子,合同未到期(合同明确规定不可转租他人),我是否可以无偿提供给他人使用。
房租不会少的,到期不交房租,你们<合同法>第231条规定:因不可归你们的租赁合同未明确约定转租事宜,就应当依据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执行,
⑤ 关于合同法第231条的释义,我这种情况法律是否会给予支持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条,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版损权、灭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此,承租人在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的情况下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同时请求出租人返还租金、赔偿损失和承担违约责任。但这不是无条件解除,承租人需要对租赁物毁损的事实以及租赁物毁损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进行举证。如果承租人完成了该举证责任,则胜诉的可能性较大。
⑥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承租人的权利 可以约定排除么
根据合来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自规定的承租人权利,由于并没有赋予当事人可以排除的权利,所以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的方式排除。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二百三十一条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⑦ 房屋租赁合同什么情况下可取消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也就是当事人可以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解除租赁协议的条件,也可以经过协商后决定解除房屋租赁协议。但是,如果没有约定的,那么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解除房屋租赁协议:
(一)承租人的解除权
1、《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赁物部分或者全部毁损、灭失,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就是说在租赁房屋具有瑕疵(包括物的瑕疵和权利瑕疵),致使承租人无法使用,或者利益受到重要影响,或者在相当期间内不能进行使用收益的,或者租赁房屋毁损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2、《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此条规定仅限于物的瑕疵,而且限于物的瑕疵达到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程度。如果租赁房屋的瑕疵不会导致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而该瑕疵在订立合同时即为承租人所知悉的,承租人将不得主张解除合同。
(二)出租人的解除权
1、《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承租人违反约定方式,或者不依租赁房屋的性质而对租赁房屋进行使用收益的。
2、《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承租人迟延支付租金,经出租人催告,仍不于催告期限内支付租金的。
3、《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将租赁房屋转租于第三人的。
(三)双方均有的解除权。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不定期的房屋租赁合同,双方均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⑧ 租房没到期,哪些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九十三条 合同约定解除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九十四条 合同的法定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8)合同法231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违约金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
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第一百一十五条 定金
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条 违约金与定金的选择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第一百一十七条 不可抗力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一百一十八条 不可抗力的通知与证明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第一百一十九条 减损规则
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第一百二十条 双方违约的责任
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百二十一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违约
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第一百二十二条 责任竞合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⑨ 合同义务 分什么主行为从行为
1.主法抄律行为是指在两个有联系的袭法律行为中,不依赖于他行为而可独立存在的法律行为;而须依赖于他行为而存在的法律行为,就为从法律行为。
2.区分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从法律行为的命运决定于主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不存在,从法律行为也不能存在。
3.比如甲乙签订借款合同,丙为乙提供担保签订了担保合同。借款合同是主法律行为,担保合同则是从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