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实验法特点

社会实验法特点

发布时间: 2022-03-01 07:18:12

A.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法有哪两个基本的特点

实验法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控制组同实验组对比实验,实验法就是先进行一种营销方法的小规模实验,然后分析这种实装性的营销方法是否值得大规模推广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是以影响营销的诸多因素中抽出一二个因素,观察分析它们与营销活动的差异。例如,在调查商品价格对销售量的影响程度时,就可以在试销中采用逐步变动价格的办法来判定价格变动对销售量的影响。在调查商品包装对销售量影响的程度时,可以选定几家商店,分为甲、乙两组。前几周将有包装的商品交甲组商店推销,无包装商品交乙组商店出售,几星期后交替互换。实验期一到,就可统计出带包装商品的销量比无包装商品的销量的增加程度。

B. 简述实验法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条件

在儿童心理学上常用的实验法有以下几种。

1.自然实验

所谓自然实验,即在儿童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学习、劳动)的自然情况下,引起或改变影响儿童的某些因素,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

2.教育心理实验

教育心理实验可以说是自然实验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这是儿童心理的研究跟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从而研究儿童在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影响下某些心理过程或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例如,为要研究小学各年级儿童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发展的水平,可以结合教学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儿童学习了这些材料之后,完成指定的口头复述和书面复述的作业。从这些作业材料的整理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儿童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发展的某些情况和特征。

自然实验,特别是教育心理实验,是研究儿童心理的重要方法。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结合教育实际,为教育实践服务。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容易精密地控制实验条件,因而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适当地跟实验室实验结合起来,常常是必要的。

3.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别创设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时要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例如,在研究儿童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发展舶特点的时候,常常采用实验室的实验方法。实验室实验主要有以下特点:

(1)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

(2)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3)实验结果量化,记录非常客观、准确;

(4)使用大量的实验仪器。

至于实验研究技术上的要求,我们已出了专著。这里不拟赘述。

实验室实验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能够精密地控制实验条件,但它的缺点是有很大的人工性,跟儿童的实际生活隔离。因此,用它来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儿童的活动的特点或个性品质的特点,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C. 社会法的特点有

个人理解,社会法是一种基本性,道德性的法律,比如《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D. 举例说明社会研究的特殊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教育科学研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①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和人的学习,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理论。影响教育的因素不仅包括客观的条件因素,而且还涉及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际之间的社会因素,所以,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比较复杂。由于对人的内部世界无法向自然科学那样直接观察,对教育现象达不到自然科学那样,在有效控制或隔离某些相关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实施研究活动,因此,事实上教育科学研究很难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观测手段。
教育存在的异质性也给研究造成很大困难。自然科学家可以从一滴水或一个物体的研究中概括出普遍的定律,而教育科学则不能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适用的结论。这意味着,教育研究要抽取更多的样本,它的研究结论的概括范围受到严重的限制。
②教育科学研究更多的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偏好、文化知识水平、研究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原有经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这不仅指研究者方面,而且还包括被研究者方面。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不是客观的、无意识的物体,而是有思想可以变化的人或人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中被研究者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行为和态度。这些都对教育研究资料的可靠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很难进行极为精确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在涉及人的主观态度或心理倾向时更是这样。
③教育现象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与自然界相比,社会的变化、发展更为迅速,这种发展基本上不是循环往复的。教育历史事件大多是独特的,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或许教育史学家可能发现早期的教育制度与现代社会的教育制度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这种相似不同于自然现象的重复,所以这种发现对于预测教育发展趋势的准确性不高。由于影响社会发展的条件在不断变化,而且又不断出现新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可以说,教育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做出长期预测。例如,自然科学家可以预言出哈雷彗星下一次出现的准确日期,但是谁也不能准确地预言经济危机或革命的爆发。在人类社会中不存在永恒的、普遍适应的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条件。这类情况在教育科学中同样存在。因此,教育科学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方法的所有做法,而是需要建立符合教育科学本身特征的科学研究方法。

E. 实验法的基本特点分为哪几种

1.无控制组事后设计

无控制组事后设计既无对照组可供比较,也无事前测量可供参照,此类实验只能算作“探讨测性”实验。例如,降价10%后,产品获得销售额增长20%的结果。这其中除降价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销售额的增长。

2.有控制组事后设计

有控制组事后设计是利用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事后测量值做对比进行判断,其显著优点是凸显实验变量的调控效果。这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无控制组事前事后设计

无控制组事前事后设计是事先对正在经营的情况进行测量,改变条件后再测量,两者对比确定条件投放是否有效。

4.有控制组事前事后设计

有控制组事前事后设计是先对实验组事前事后做测量值;控制组事前事后做测量值;然后观察实验组事前事后变动值及控制组事前事后变动值;最后对比两组变动值的差异,判断条件的影响。目的是有利于分离非实验条件的影响,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F. 社会研究方法是什么 比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任何使用

对头。就是抄研究社袭会现象时采用的方式方法体系。一般而言研究方法是分为若干层次的:如方法论层次(上接哲学上的世界观、认识论,下连具体方式):实证的;理解的;批判行动的。中间是方式层次:系统的研究序列:实验;调查....。最下面是搜集数据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等等

G. 心理学的实验法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优点: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目的去进行实验的,实验者设置的实验安排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结果进行独立的检验。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

实验是人为的再现物质变化的过程,实验要有目的的控制物质变化的温度等外部条件。

(7)社会实验法特点扩展阅读:

心理学实验法注意事项: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实验是人为的再现物质变化的过程,实验要有目的的控制物质变化的温度等外部条件。

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可能会生成不同的物质,因此要控制变量。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安全保障措施和实验步骤等。

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实事求是的做好实验记录,而不是根据主观去记录。

H. 实验法最主要的特点是( )

B
能够确定因果关系是实验法的最大特点和优点。

I. 社会心理学中实验研究法是什么,有什么弊端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普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所获得的规律可以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关系所获的规律也可以丰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传统上着重于研究个体、个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则着重于研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复杂。美国心理学会迄今仍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放在一个分支里。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关系、涉及较稳定的心理特质,而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直接社会情境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这个情境的解释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表明,直接社会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但真正开创、推广这个方向的是奥尔波特和默德。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50年代以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过。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绍过作为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的社会心理学。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众心理学》、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以及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等重要著作的译本,中国学者自己也编写了一些社会心理学著作。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大型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如拉察鲁斯、斯坦塔尔、冯特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塔尔德、西格尔和勒邦关于群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还有影响,如塔尔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体极端化和个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美国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最多且最有影响的国家,它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影响到其他国家。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斯密斯等人对1979年美国主要社会心理学刊物发表的文章作过一项调查。这项调查表明,研究最多的是归因及态度和态度改变,论文达50篇以上;其次是社会和人格发展以及认知过程,达40篇以上。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往复循环、相互论证。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多元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即依据所要研究的课题而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美国的主流社会心理学过分强调的实验方法,已经受到欧洲和美国国内学界的挑战。有人贴切地批评这种实验程序乃是“真空中的实验,宏大的社会现实被弯曲为人为的实验室中漠不相关的个体之间虚假的社会互动”[4]。认为只有“科学的”、定量的方法才能用于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所得结果才能真实可靠,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偏激。心理学界前辈陈立教授在反思心理学研究方法时指出,不能认为只有实验室的实证方法才能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其它的方法也是可以使用的,两条腿走路总比独腿跳要安全些和有效些[5]。普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尚且如此,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就更应当这样了。翻开大量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除却有“真空中的实验”的弊端外,用所谓精细的实验设计、烦琐的统计分析得到一条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过的可靠经验的例子并非鲜见。这样的研究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所谓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意指除了恰当地应用实证法之外,还可以应用人文主义取向的方法,如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精神产品分析的方法等,它们对于揭示人的社会心理实质常常是很有效的。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为着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不得不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寻找问题方面,但这绝不意味着否定中国的社会心理学业已得到的发展。实际上,近20多年中,靠着学者的努力,中国的社会心理学有着诸多上乘的研究成果问世。这正是中国社会心理学正在不断发展的标志,也是增强中国社会心理学者信心的力量所在。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成功!

J. 实验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有如下的特点和优点:
1.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目的去进行实验的。
2.实验者设置的实验安排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3.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进行独立的检验。
4.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
简单地说: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不到的。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热点内容
中国法律多少年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发布:2025-07-12 12:28:17 浏览:156
山东行政法专家 发布:2025-07-12 12:27:41 浏览:906
司法考卷子 发布:2025-07-12 12:27:40 浏览:12
劳动法中2018年婚假新规定 发布:2025-07-12 12:11:17 浏览:865
2014财经法规复习资料 发布:2025-07-12 12:11:15 浏览:84
民法通则五十五条 发布:2025-07-12 12:05:55 浏览:175
属于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有 发布:2025-07-12 11:59:31 浏览:79
用什么土方法治疗痔疮 发布:2025-07-12 11:51:17 浏览:185
普通冰冻血浆有效期法规 发布:2025-07-12 11:40:13 浏览:261
两法衔接法律法规 发布:2025-07-12 11:39:29 浏览: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