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关于要约
① 《合同法》关于要约承诺规定是什么
【为您推荐】龙口市律师
盐都区律师
崇州市律师
台山市律师
罗庄区律师
顺平县律师
茶陵县律师
在买卖活动中,作为采购方向对方表达签署合同的意向后,对方收到要约,如果同意签署合同,会做出相关承诺。接下来双方会选择时间就合同细节进行探讨,并最终订立合同。关于要约和承诺在《合同法》中明文规定。那么《合同法》关于要约承诺规定有哪些条款,下面我们通过小编摘录的相关条文做个了解吧。
《合同法》关于要约承诺的规定
第十三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
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十五条:要约邀请时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第十六条: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第十七条: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第十八条:要约可以撤销。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的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
(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三)承诺的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的变更。
第二十二条:“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据此,承诺一般应以口头形式、书面形式作出,或者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的要求以行为作出。对于沉默或不作为是否可以是承诺的方式,法律未作规定,但通常认为,如果当事人又特别约定或交易习惯允许以沉默或不作为的方式作出承诺的,法律应承认承诺的效力。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我国《合同法》关于要约承诺规定的内容,不难发现,一方做出要约,要确保内容明确,并且如果对方承诺的话,发出要约一方要遵守要约的内容。同时,承诺的一方应当以通知的方式告知要约方。通常情况下,要约一旦发出就不能撤回,需要撤回的话要事先通知对方。
延伸阅读: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效力及法律后果
起诉合同无效是怎样的,属于合同的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格式要求
② 中国合同法如何规定要约和承诺问题
合同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构成要件主内要有:
(一)内容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人与人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说的具有一定憧憬的话,一般是可以实现。
承诺是受要约人按照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须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要约和承诺是一种相对人的行为。因此,承诺必须由被要约人作出。被要约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约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权的代理人。
(2)承诺必须是在有效时间内作出。所谓有效时间,是指要约定有答复期限的,规定的期限内即为有效时间;要约并无答复期限的,通常认为合理的时间(如信件、电报往来及受要约人考虑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即为有效时间。
(3)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即承诺必须是无条件地接受要约的所有条件。
③ 合同法关于要约的求答疑
1、受要约人要拒绝要约有两种方式:明示的,接到要约之后通知要约人拒绝要约;默示的,接到要约之后不理他,视为默示的拒绝要约。
2、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的要约不可撤销指,对于要约人而言,如果在要约中确定了承诺期限,就不能再撤销要约。对于受要约人而言,还是可以承诺可以拒绝承诺的,自然可以明示也可以暗示。
④ 合同法中要约和承诺的区别
合同法中要约与承诺的联系和区别是: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四百七十四条
要约生效的时间适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
第四百七十九条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四百八十四条
以通知方式作出的承诺,生效的时间适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⑤ 关于合同法要约问题
工程招投标中,业主发出的是要约邀请并不是要约,承包人发出的投标文件是要约,业主接到投标文件后,给承包人发出的中标通知书是承诺,此时,合同才成立。
⑥ 《合同法》中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分如下:
在合同实务中,要注意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要约邀请,是一方当事人邀请另一方当事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意思表示行为,一经发出就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而要约邀请的目的是让对方对自己发出要约,是订立合同的一种预备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并不产生任何法律效果,即使对方依邀请对自己发出了要约,自己也没有承诺的义务。
因此,要约邀请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拍卖公告、招标、寄送价目表的、招股说明书、商业公告、广告等,都属于要约邀请。
⑦ 合同法中要约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要约的成立须满足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以及要约既然是订立合同的提议。具体条件如下所述:1、内容具体确定。包括:
(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一项要约,可以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提出,不管他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但是,发出要约的人必须是特定的,即人们能够确定发出要约的是谁。只有这样,受要约人才能对之承诺。
(2)要约的内容必须包括足以决定合同内容的主要条款,因为订约当事人双方就合同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合同才能成立。因此,要约既然是订立合同的提议,就须包括能够足以决定合同主要条款的内容。
2、要约必须表明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即要约必须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
当事人发出要约,是为了与对方订立合同,要约人要在其意思表示中将这一意愿表示出来。凡不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不构成要约。
要约人以何种方式发出要约,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形式,即要约人以直接对话或者电话等方式向对方提出要约,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即时清结的合同。
另一种是书面形式,即要约人采用交换信函、电报、电传和传真等文字形式向对方提出要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四百七十三条: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办法、基金招募说明书、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和宣传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
第四百七十四条:要约生效的时间适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
⑧ 合同法案例 要约还是要约邀请,急
甲公司3月5日的传真为要约邀请,乙公司的回复才为要约。
合同未成立,不承担违约责任。
3月30日表明乙公司的要约为附有有效期限,过了3月30日对乙公司无法律约束力。
⑨ 合同法 中的 “要约” 是什么含义
合同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回定:(一)内容具体答明确;(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的生效条件有以下几条:1、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所谓订立合同的意图,是要求在要约中包含希望并已经决定和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2、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一般认为,要约应当向特定人发出,这个特定人就是要约人希望和他订立合同的人。而特定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但必须都是确定的。如一个水泥厂有2000吨水泥可以销售,分别向4个建筑公司发数量各为500吨的要约。3、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所谓具体确定,是指要约中应包含有合同的主要条款,让受要约人看了之后可以决定是否同意订约并作出承诺。4、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要约只有到达受要约人,受要约人才有可能了解要约的内容,并决定是否承诺。5.要约应以明示方式发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 内容具体确定;?(二) 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⑩ 合同法中要约的条件有哪些
合同法中要约成立的条件有:
1、要约应为要约人做出的;
2、意思表示真实;
3、要约内容要具体明确;
4、要约应当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5、其他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四百七十九条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四百八十条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是,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第四百八十一条
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