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公司

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公司

发布时间: 2022-03-04 16:46:58

⑴ 关于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法

你好,参见我空间中的劳动争议专栏中劳务派遣的解释,已经较为详细。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在空间留言。
补充:
一般法院对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的劳动争议,立案较为困难。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会要求劳动者有仲裁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作出仲裁裁定后才会立案。
因此,第一考虑到劳动局要求处理,第二申请劳动仲裁。
另:如果劳动期满,对方解除合同是合理的。

劳务派遣工在用人单位工作一年以上,如果企业觉得这个人胜任工作,就必须得跟劳动者签定正式劳动合同,而不再用劳动派遣这种形式。=====》出处哪里?权威人士?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合同也是正式的劳动合同,只不过劳动关系不是与用人单位建立,而是与派遣单位建立。不知楼主想表达什么意思。

另:劳动期满,除非符合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单位是可以不续签合同的。
同工同酬是劳动合同法的一个原则,在理论上当然没问题,实践中的贯彻相当困难。劳动部和最高法也未出台具体的细则来贯彻此原则。目前,只能是一个宣示权利的口号。确实,意识不到自己的权利是一种悲哀,意识到自己权利受到了侵犯而无法保护,是更大的悲哀。

楼主应该误解了吧。具体参见我博客里劳动争议一栏中关于劳务派遣的文章,已经解读的较为详细。
不存在派遣工工作一年以上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哦。

⑵ 劳务派遣公司是合法的吗

公司形式肯定是合法的,不然是无法注册的。
具体怎么运作是否违法就不一定了。
注册劳务公司还是比较麻烦的。
一、劳务派遣公司设立条件:
1、劳务派遣单位只能采取公司的组织形式设立,而不得采用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其他的组织形式设立。
2、劳务派遣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
3、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4、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5、许办理行政许可证件。
二、设立劳务派遣公司的条件规定
1、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公司法》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7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如《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第6条规定,“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第23条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二)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三)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五)有公司住所。”第77 条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二)发起人认购和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三)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四)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五)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六)有公司住所。”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劳务派遣单位须依法设立,有一定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组织章程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组织形式未作规定,可推知:劳务派遣单位既可以是国有独资公司,也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还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
2、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特别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7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关于注册资本,《公司法》第26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第81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而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除了满足《公司法》关于企业法人设立的基本条件外,还须符合特别规定,即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
劳务派遣的社会风险很大,在整个劳务派遣过程中,劳务派遣机构是劳务派遣的主体,派遣机构的实力和信誉对劳务派遣的秩序和效果至关重要,而且,派遣机构是法定雇主,必须负担全部的法律责任,必要时还要和要派公司厘清事件发生的原因,索取赔偿,同时也有可能还要承担连带责任,这都要求派遣机构具备相当的财力和实力。因此,应当对派遣机构的资格实行较之一般企业法人更严格的管理。规定50万元的注册资金可以提高派遣机构的设立门槛,一定程度上把不具备实力的企业排除在外,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利益。

⑶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是如何规定的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一种用工的形式。一般合法派遣都是由正规劳务派遣公司来派遣员工到其他有需要派遣员工的企业。

⑷ 是和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还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

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最好是和回用人单位签订劳答动合同,不要去和劳务派遣公司签。

因为和劳务公司签合同,相当于使用劳动派遣,对用人单位极大的有利,对劳动者极大的不利。

拓展资料:

实行劳务派遣后,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组织签定《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组织与劳务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人员签定《劳务协议》,用人单位与劳动人员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劳动者与其工作的单位不是劳动关系,而是与另一人才中介等专门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再由该人才机构派到用人单位劳动,用人单位与人才机构签订派遣协议。

⑸ 劳动合同法关于国有企业中劳务派遣工待遇问题

是的,现行的社会确实对基层员工不公平,这些有待于改善,在今后的立法中给予明确。

⑹ 《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中的用工单位有什么规定呢

《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中的用工单位的相关规定

第59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62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第67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⑺ 劳务派遣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条例第10条规定

劳务派遣适用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另外,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版个月不满一年权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⑻ 与外包公司签合同,这样新劳动法中属于劳务派遣吗

劳务外包主要看你的用工主体是劳务外包还是劳务派遣,两者是不同的;
劳务外包和劳回务派遣服务答性质、用工需求、用工范围、合同性质、结算标准、管理角色、服务主体、相互关系、适用法律和违法后果都不一样;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形式,派遣方、用工方、派遣工三方关系处理适用劳动合同法。劳务外包作为一个经营服务项目,发包方承包方之间关系处理适用合同法;

劳务派遣关系中,如果因为工作给派遣员工造成损害时,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按《劳动合同法》必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劳务外包服务中,发包方与承包方的员工并不直接发生法律关系,除必须确保能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以外,无须对承包方员工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⑼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用工是如何规定的

1、法律明确了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劳动合同法》第62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内的义务主要容包括用工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对在岗被派
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应当按照劳务派遣协议使用被派遣劳动者,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2、规定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责任。为防止用工单位规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促使用工单位只有在真正符合社会化分工需要时才采用劳务派遣形式用工,并且与规范的劳务派遣单位合作、督促劳务派遣单位依法履行义务,《劳动合同法》规定,在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一连带责任的规定,将使企业采用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大幅度增加,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分散法律风险的作用荡然无存。

⑽ 是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为什么工资是从劳务派遣公司出的这样合法吗

这样做是违法的。正常的劳动关系是在哪里上班哪个用人单位就发工资。像这种当初是跟用人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也是只存在于用人单位和自己之间的,并没有和劳务派遣公司有什么关联,况且劳动者本人对此一切都不知情,被蒙在鼓里,结果却是劳务派遣公司每月发工资,这种情况属于逆向派遣,是不合法的行为。
法律分析
有很多用人单位招聘其实并不是公司招聘员工,而是帮劳务派遣公司招聘,虽然看起来在用人单位上班,但是名义上却是属于劳务公司派遣的人员,所以说工资由劳务公司就很顺理成章了。像这种逆向派遣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强制性的规定,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实际上,劳动者与公司签订的是借调合同,与劳务公司之间才是正式的合同,工资是由用人单位企业每月转账给劳务派遣公司,然后再给员工发放。遇到这种情况的,劳动者应该第一时间去劳动局投诉举报,申请劳动仲裁,依法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且还可以向用人单位申请赔偿。这种行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该用人单位触犯了国家的法律规定,根据规定,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有找工作需求的人应当注意,签订合同的时候要仔细检查条款,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第六十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热点内容
国旗下演讲稿法治200 发布:2025-07-10 06:46:29 浏览:131
回家的路法治频道 发布:2025-07-10 06:46:26 浏览:775
昆山法院沈 发布:2025-07-10 06:25:53 浏览:117
劳动法一除名 发布:2025-07-10 06:02:32 浏览:442
法学三大本 发布:2025-07-10 05:56:47 浏览:821
我国当前经济法 发布:2025-07-10 05:56:01 浏览:519
印刷企业法规培训试卷答案 发布:2025-07-10 05:45:55 浏览:815
50天注会经济法能过吗 发布:2025-07-10 05:44:35 浏览:74
劳动法中非正式员工辞职要几天 发布:2025-07-10 05:44:29 浏览:641
安全第一责任人法律要求 发布:2025-07-10 05:43:48 浏览: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