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看合同法有感

看合同法有感

发布时间: 2022-03-06 12:38:58

① 在学习合同法之后对合同法你有什么认识

你是指劳动合同法么?对现在的劳动合法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真是无语.无论有什么问题员工第一句话就是按劳动合同法...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懂....对那些工作没急极性,又不原接受教育的员工真是还要求着让他离开....

② 通过学习劳动合同法之感触论述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

通过学抄习我对劳动合同有了袭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使我清楚的知道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确立劳动关系,及相互间的责权利关系等等。既然法律在这个社会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好好学习法律,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要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同时不违反法律,而且做到这一条学习法律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都知道,劳动者工作地点存在安全隐患,超时工作甚至长期的加班加点,没有社会保险以及缺乏职业危害防护等现象普遍存在,但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尽完善,加上劳动监察和执法不到位,这些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很难得到彻底纠正。而通过在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中对比加以约定,可以“防患于未然”。实现从源头上维护。

法律是一门值得终生学习的学问,其一,在于其趣味性,其二,在于其哲理性。其三,则在于其综合性。 学习法律,刚开始,看了很多案例,觉得很有趣,但学到最后,却发现,所有的案例都在反应一定的理念。所有的案例,都是知识和法学理论的结合。于是,又重新看法学体系结构,重新看外文原著,经历了循环后,才进一步感触法律的魅力所在。

③ 合同法的意义有哪些

如果平白说法律和生活息息相关,应该没几个人会赞同,因为很多人根本感受不到,只能在新闻里、影视剧里,甚至在自己产生纠纷才会被发现,但实际上法律对人的影响一直都在,由其是#合同法#。

合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起床到睡觉只要你跟人有交集,基本上都有合同存在,比如你早上在哪里起床,房子是买的还是租的,是住宅还是酒店,你是基于房屋买卖合同还是房屋租赁合同在那里居住;你打车、坐地铁外出,那这又有了运输合同;你起床太早买杯咖啡,这又是买卖合同;收到短信要交水电费又有了供水供电合同

总之你能想到的事情都是有合同关系存在的,如果你意识不到,出事儿你就不知道找谁处理,比如说你公交上因为司机急刹车把别人撞伤,而且自己也受伤了,别人拉着你不让你走,你这时候要是意识到客运合同的存在,那你就想得起来找公交公司。#合同法论##合同法要义#在于只要有合同,就有权利和义务,就能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你的权益与别人息息相关,不可不察。

④ 急需;学习劳动合同法的心得体会

法律是一门值得终生学习的学问,其一,在于其趣味性,其二,在于其哲理性专。其三,属则在于其综合性。 学习法律,刚开始,看了很多案例,觉得很有趣,但学到最后,却发现,所有的案例都在反应一定的理念。所有的案例,都是知识和法学理论的结合。于是,又重新看法学体系结构,重新看外文原著,经历了循环后,才进一步感触法律的魅力所在。 法学体系、法理学的内容不是枯燥的,而是在灵感中生存。外文法律原著不是枯燥的,对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法律,对于我们在合同中进一步完善条款,都有着莫大的作用。 法律也是综合的,尤其当法律结合经济知识应用的时候,可以出现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和财务税务知识相结合,可以发挥和财务一样的降低成本作用,并且比财务本身的能力可能还要广阔,这无疑将拓展法律的应用空间。 如果你相信智慧,相信知识,那你可以相信法律的无穷能量! 顺便说明:笔者赞同系统性的知识和代表性案例的结合分析,本网站上仅是选取部分代表性知识或案例,进行简要分析,笔者不赞同采用他人观点,而更加注重自己的思考,这是和律师的自主办案相一致的。即便合作办案,律师也一定要具有独立思考意识。

⑤ 看了《合同法》和《劳动法》,能有那些感受从公司方面说

理论和事实的差距也忒大了

⑥ 紧急需求!!!!!!!学习新劳动合同法的感想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企业用工面临巨大挑战。转眼间各类相关培训竞相上市,主要针对企业如何应对、如何规避风险,且面面俱到,无疑给还在迷茫中的众多企业拨开了迷雾。

那么作为离新法最近的一群——企业的HR从业者,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

1.企业对HR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将普遍提高。目前为止,很多企业的HR部门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HR从业者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新法实施后,企业用工、违法成本大幅度提升,因此,HR将在企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其中,由于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经济补偿总体成本上升,招聘的质量受到极大关注,从事招聘工作的HR也将面临巨大压力。即便是相对成本较小的试用期解聘,企业也还增加了额外的“试用期不合格”举证责任。于是很多企业“普遍撒网,重点培养”的招聘政策宣告结束,任职招聘这一岗位的门槛调高,无法胜任的HR将面临淘汰或转岗。

同时员工关系的重要性将到达新的高度,新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加大,使得原来部分企业员工关系岗位形同虚设甚至未设置的情况不复存在。其稳定劳动关系、避免劳动纠纷的重要作用,促使员工关系这一岗位的专业含量也再次提高。

2.HR成为企业内勤恳的“普法”老黄牛。为了保证企业的用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HR们还需在全公司范围内四处普法。小心提示、大胆建议、严令禁止……总之不管唱红脸白脸,唱好了才最重要。务必把高层中层基层全部普及,竭尽所能把各种风险都扼杀在摇篮里。

3.HR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增多。例如,新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那么在众多企业里,尤其在内部沟通平台还不完善的企业里,HR为确保劳动者了解新规定,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确认、签到等工作。

当然,新劳动合同法给HR同行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也不尽是“狼来了”的威胁感,同时也有很多有利的变化。

关键在于,面对改变,你选择“坐以待毙”,还是自我增值、适应变化?

(PS:以上为个人看法,欢迎交流指正!)

⑦ 如何看待马靖昊的文章《为什么说〈劳动合同法〉是一部坑人的恶法

因为个体利益没有实现,才能说其是恶法。实际上劳动法是一部保障与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与调节劳动关系或劳资利益的法律。那些制定《劳动合同法》的人,要么是智商不够,要么是养尊处优惯了,不懂柴米油盐。他们除了所谓的虚伪道德正义感之外,什么代价也不愿意付出的,你失业了,他们会给你钱吗?判断一个政策的好坏,不是看它的目的高尚不高尚,而是看它的效果。我不否认《劳动合同法》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但我想说,其实它的效果是恰恰最损害象你这样的需要不断寻找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因为它大大减少了就业机会,恶化了劳资关系。《劳动合同法》就是这样的一部看起来很道义的一部法,看似保护了职工,但实际上是隔着裤子就放屁,比脱了裤子放屁更恶心。最后,再给你讲一个大道理,实际上现在没有什么所谓的金融危机,那是吓唬你们的,到目前为止你听说过有银行倒闭吗?你肯定没听说过吧,但中国经济确实出了大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合同法》,它将国家应承担的社会福利责任全部推给了中小企业,它将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敌对起来了,它大大伤害了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导致了中小企业危机四伏。这些责任的罪祸魁首其实是《劳动合同法》,真的不要再推给什么金融危机了。

⑧ 看了很多关于公司违反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评论,有些人说可以立即离开公司,有些人说不可以,究竟可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赋予劳动者随时解除权,因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就是第39条用人单位随时解除权一样,因为劳动者存在违法行为。

⑨ 大家对新合同法有什么看法

坦率地说,《劳动合同法》(草案)确实存在着立法思路僵化,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在社会关系多元化的今天,资本与劳动的结合呈现出复杂的状态,劳动合同关系只是资本与劳动结合的法律方式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加工承揽,还是全员持股,都是规避劳资纠纷的重要手段。在华的外国商会之所以敢于公开叫板,原因就在于他们可以采取许多替代性选择方案。

在笔者看来,我国《劳动合同法》(草案)至少存在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立法的重心不稳。虽然《劳动合同法》着重解决劳动合同签订、履行中的问题,但由于当事人缺乏契约意识,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没有为劳动者提供签订契约的基本环境和辅助手段,《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社会基础并不存在。如果不把立法的重心放在改善劳动合同签订的条件方面,而只是机械地在《劳动合同法》中罗列劳动者的权利和用工单位的义务,那么,法律颁布之后必然会激化矛盾,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纠纷。通俗地说,既然双方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那么,《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再多劳动者的权利,也没有实际意义。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首先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必须规定劳动“前合同义务”,为签订劳动合同扫清障碍,确保《劳动合同法》能够贯彻落实。如果不解决劳动合同签订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而只在劳动权利义务方面做文章,那么,中国的《劳动合同法》仍然无法跳出传统的窠臼,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仍然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其次,政府义务“市场化”现象十分严重。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政府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应当用来提高整个社会的保障水平,通过教育、职业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竞争能力和职业素质。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绝大多数地方政府财政主要用来促进经济建设,投资兴建各类企业;更糟糕的是,由于中国的教育成本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为了尽快收回教育投资,毕业以后纷纷选择待遇较好的企业工作,而那些本来就难以吸引高素质劳动力的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种政府培训义务的“市场化”,不但导致整个社会劳动力资源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使得许多用工单位人为地增加了用工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的能力。《劳动合同法》(草案)不但没有强调政府的义务,特别是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义务,反而将宪法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政府义务转嫁给用工单位,这样一来,用工单位当然会表示不满。如果不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劳动合同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强化政府的职能,而试图通过法律在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建立权利义务平衡关系,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

正确的做法是,在《劳动合同法》中专门辟出一章,规定政府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义务,将政府视为是独立的法律关系当事人,而不仅仅是劳动合同管理者或者仲裁人,通过强化政府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应当承担的法定义务,譬如上岗前培训、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等,实现劳动权利义务的平衡。

第三,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在立法上抱残守缺。比如我国温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许多企业仍然采用计件工资制。《劳动合同法》(草案)过分强调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而没有注意到这种传统的用工方式,没有采取措施通过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

当然,从法律上来说,加工承揽合同与劳动合同具有本质的区别。但从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必须在两种合同之间找到共同的法律规范,防止部分加工企业通过改变合同的性质,规避国家现行的法律。

同样道理,在实行全员持股的企业,劳动者的保护需要新的法律规范。如果因为劳动者同时也是企业的股东,而疏于对其保护,那么,《劳动合同法》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劳动合同法》(草案)没有触及到此类问题,没有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规范,这就为未来产生问题埋下了伏笔。立法机关应当未雨绸缪,尽可能地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弱化法律的作用。

第四,没有明确劳动者的基本保障条款,法律重点不突出。劳动者基本权利保护制度就是最低工资制,至于是否签订合同,只是形式上的要求。如果不坚持最低工资制,而只是在合同形式方面做文章,那么,《劳动合同法》毫无意义。

关于是否应该制定最低工资制,学术界确实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些学者认为制定最低工资制以后,可能会提高用工单位的生产成本,用工单位会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就业岗位,而这样一来,又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人群。其实,企业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契约,它必须受制于整个社会的大契约,如果不能通过最低工资制,保护公民宪法上的基本权利,那么,整个社会将处于失衡状态,企业的生存环境就会面临危机。
回答者:阿甘·肖恩克 - 助理 二级 12-11 20:13

热点内容
口头答应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09 10:00:19 浏览:421
经销商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9 10:00:09 浏览:582
户口本和身份证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09 10:00:09 浏览:856
社会与法带血的掌纹 发布:2025-07-09 09:41:28 浏览:412
法院有前途吗 发布:2025-07-09 09:21:02 浏览:88
公司法律制度心得 发布:2025-07-09 08:49:24 浏览:729
刑法的宗旨是 发布:2025-07-09 08:40:03 浏览:221
刑事诉讼法考点图 发布:2025-07-09 08:33:22 浏览:555
行政诉讼法第43条 发布:2025-07-09 08:32:25 浏览:778
浙江省2015综合法律知识考试时间 发布:2025-07-09 08:26:39 浏览: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