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九章自测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九章自测题

发布时间: 2022-03-08 00:41:45

⑴ 求两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题目答案:

1.(1)单位辞退吴某等30名员工不合法。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单方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之一是“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但符合这一条的前提是“经过另行安排工作(即调岗)或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时”才能予以解除(即辞退),此处甲公司未另行安排吴某等人工作或再次培训就以不能胜任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违法;(2)应当支持,理由同上;(3)该案中甲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吴某等人作为劳动者可以选择两种主张:一是主张继续旅行劳动合同并要求甲公司另行安排工作;二是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即接受辞退)但应主张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以“不能胜任工作”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也应当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现在家公司未符合法律规定的“不能胜任工作”的解除劳动合同情形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相当于上面提到的基础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两倍的赔偿金。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是按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
2. (1)单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辞退王某,应当提供证据证明有哪些录用条件,王某为何不符合录用条件,如果单位不能举证,则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不能据此辞退王某;(2)2011年10月,李某已过试用期,属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即正常用工期间),回家探亲路上受伤属于“非因公负伤”,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患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过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才可予以辞退。本题中用人单位未与李某另行安排工作就与之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违反法律规定,李某应当要求为继续履行合同(另行安排工作)或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3)不妥当。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而不支付加班工资的做法构成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补足相关加班工资并配合劳动者办理转移手续,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刘某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支付所欠的加班工资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因为是由于用人单位过失而由劳动者单方提出解除)。

⑵ 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感想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求,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由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国家必须制定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起到补偿劳动者收入损失的功能。由国家依法建立,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和失业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是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广义上与社会保障同义,狭义上指由国家或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地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化服务的社会性制度。
社会救济制度。其目的是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社会优抚制度。指国家依法定的形式和政府行为,对有特殊贡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有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
社会互助制度。指民间组织对部分劳动者的帮助,主要是解决政府政策规定之外、没有很好解决但仍需获得外界帮助的实际困难。社会互助是社会救助的补充,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社会互助制度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
个人储蓄积累保障。是个人或家庭将部分资金存入银行的一种保障形式,是社会保障的一种有效而必要的补充。社会互助制度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

⑶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名词解释 什么是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关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安全生产法、消防回法等。也是保障社会成答员基本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享受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是调整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为了保证有困难的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⑷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题,求助。

1、企业转产可以作为企业情势变更情形之一,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
2、企业版以此为理由解除劳权动合同,需要证明企业确实因变更业务,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同时需要先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无法就变更达成一致的,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3、张某可以要求企业与其协商变更,单位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要求企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⑸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案例分析!求正确答案!

  1. 可以解除,不用承担违约金。谢某以书面方式提前30天通知前单位辞职事宜,符合法律专规定;谢属某未与签订培训协议或保密协议,无承担违约金义务。

  2. 企业有责任转出档案,如不愿办理,可以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请人才市场直接办理转出。

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问题

劳动法规定职工每个自然日需要8小时工作时间(累积),超出8小时工作时间企业需要支付职工加班费。企业要求最低工作时间8小时符合规定。

⑺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个人意见:劳动仲裁委员会应该支持谢某的申请。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国家法定节日专加班的应属当支付劳动者百分之三百的工资,且不能以补休代替。周末假日加班应该支付百分之二百的工资,但可以以补休代替,但用人单位只给了2天补休。故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谢某的加班费。
以上仅供参考。

⑻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

1、商场要求“吴某需先交200元风险抵押金,如果吴某违约,则200元押金不再退还”。
2、试用期内约定为容6个月。因为本合同约定的期限才2年,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试用期工资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4、约定劳动者“患病住院怀孕”,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对吴某进行任何经济补偿。属于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⑼ 图片中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一个论述题,还请各位网友帮忙解答,谢谢

其实这道题目是有争议的
1,关于第一条提问,本身是存在争议的
理由: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解释,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一般劳动者属于狭义的劳动者,其中“学生”身份的人其职业是被认定为“学生”而非一般劳动者,因此全日制在校生不能认为是一般劳动者。由于不能认定一般劳动者身份,也就很难认定可以成为劳动合同主体。
但是根据原劳动部意见第四,第十二条的相关解释,由于马红丽已经取得毕业生推荐表,而且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行为明显,应当认定双方有意向建立劳动关系,可以视为劳动关系建立且有效。
月长石个人意见: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临近毕业的毕业生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存在严重争议,在法律未修改的前提下,月长石个人认为马红丽不具备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资格。理由上面已经阐述。
2,根据第一条解释,本案中马红丽与该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关系应当视为一般劳务关系而非法定的劳动关系,可根据合同法进行约定,而不能适用于劳动合同法。
3,由于无法认定劳动关系,自然不存在劳动争议。
4,因为马红丽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不存在劳动争议,因此仲裁应当驳回马红丽的诉求。
而由于没有劳动关系存在,用人单位行为也就不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况,适用于合同法。
另外,本案月长石个人认为由于法律的界定,马红丽和用人单位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但不代表马红丽和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关系。一般劳务关系在出现纠纷时,适用于民法,侵权责任法及合同法,如马红丽的损害确实和用人单位存在直接关系,马红丽可另行向法院起诉主张赔偿。

PS:月长石这里的解释是基于认为马红丽不具备劳动关系建立主体的资格而做出的判断,但由于这一点目前存在很大争议,尤其是马红丽已经取得毕业生推荐表。目前已知部分地区出台的规定是认为这种情况已经可以认为毕业,而有些地区则认为只有持毕业证书后才能认定其毕业生身份,因此本案如果真实发生,实际判决可能要根据地方不同而决定。

⑽ 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问题,请大家帮帮忙!

是哪方面的争执,还有你们单位是什么性质的,属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回范围。
一般的是《劳答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解释和各类会议纪要,还有《社会保险法》及其相关解释等,《民诉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还有很多**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热点内容
西南大学网教经济法概论2018秋考题 发布:2025-07-08 16:01:45 浏览:418
法学和法律顾问的关系 发布:2025-07-08 16:00:41 浏览:17
刑法承认事实婚姻 发布:2025-07-08 15:54:52 浏览:254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 发布:2025-07-08 15:54:50 浏览:242
劳动保险条例1953 发布:2025-07-08 15:53:15 浏览:372
法律援助记录 发布:2025-07-08 15:43:51 浏览:642
民事诉讼法第九版的电子版 发布:2025-07-08 15:41:38 浏览:568
谭道德婚礼 发布:2025-07-08 15:41:32 浏览:938
博湖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08 15:41:28 浏览:558
第三条例 发布:2025-07-08 15:26:52 浏览: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