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法制宣传讲
A. 法制宣传中的爱法是什么意思
12月4日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法制宣传就是通过一些活动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形式包括举办座谈会、书画展、网上论坛,印发宣传资料,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制作播出专栏、专版、专题节目等。
全国法制宣传日标志寓意
===该作品底色为红色,由“法”字演绎而来。“法”字的“水”部放射出三条弧形光带,穿越整个圆形,具有动感、传播、放射、扩大之效应,寓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像光芒一样在全社会传播,同时又如一只用于宣讲法律知识的喇叭。“法”的“去”部,造型如一把金钥匙,插在三条光带中,象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开启法律知识之门,启迪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B. 进行普法宣传,要讲民法典的合同编,ppt应该怎么做
文档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壹:民法典是什么目录贰:出台的背景及历程叁:重点及新内容的解读第壹部分民法典是什么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司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时间:2016-2020年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时间:2020年5月28日施行时间:2021年1月1日 通过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第三编:合同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第四编:人格权第五编:婚姻家庭第六编:继承第七编:侵权责任附则第贰部分出台的背景及历程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
C. 中国合同法中关于欺诈而签订的合同是如何规定的
《合同法》五十二条关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是无效的。 第五十四条,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从法条上我们不难看出,合同欺诈的构成有四个要件。
1、一方故意,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事实;
2、对方因此陷入错误认识,也就是说欺诈与错误具有因果关系;
3、对方因错误认识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就是认识错误与不真实的意思表示间有因果关系;
4、欺诈具有不正当性。从这四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互为因果,可见法律对欺诈认定的严谨性。
(3)合同法法制宣传讲扩展阅读:
欺诈要件的要点分析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一方故意,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事实欺诈的故意,首先要明确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2、对方陷入错误认识。简单的说就是你征服了对方,让对方相信你了,跟着你的思路走了,这是一般的陷入错误认识,这里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负有告知义务的机关或者个人该告知而故意不告知或者眼睁睁的看着不说,都属于这个情况。
3、因错误认识而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就是认识错误与不真实的意思表示间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你已经跳进了对方给你挖的坑里了,到这里整个欺诈行为已经完成,那么是否构成欺诈,还的看第四条,因为我们还有善意的谎言嘛。
4、欺诈具有不正当性。笼统的说就是你的欺诈行为超出了法律、道德或交易习惯允许的限度,不是善意而是恶意,是为了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欺诈的,不是为了维护别人的利益而做出的善意的谎言。
D. 08年法制宣传日的宣传内容是
2008年10月30日,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就“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发出通知,确定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008年是“五五”普法的第三年,又正逢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大力宣传宪法和法律,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
活动将从11月中旬开始,12月中旬结束。活动形式可结合传统的法制宣传手段和形式,进一步丰富座谈会、论坛、法制展览、知识竞赛、广场活动等宣传形式,继续用好宣传栏、流动宣传车、宣传册(页)等手段;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职能作用,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法制宣传公益广告、移动电视法制宣传、手机信息法制宣传等宣传手段和渠道;积极筹划组织法制文艺创作演出,把法制教育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E. 彭德怀、陶铸追悼会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劳动合同法》 普法宣传栏 听取村主任就职演
(1)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回;制定《中华人民共答和国宪法》。 (2)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立法和普法知识的宣传;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基层民主选举。 (3)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
F. 1、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合同的基本原则主抄要是:袭一、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二、自愿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三、公平原则: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四、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五、权利滥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则: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G. 法律宣讲具体内容怎么写
同志们:
这次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四五”普法工作,表彰“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五五”普法工作任务,扎实有效地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为实现我县“166”工作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等一下,**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简要总结全县“四五”普法工作情况,并对新形势下做好“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县“四五”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有力监督下,我县的“四五”普法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法制宣传教育基本实现了从提高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过去的五年,是普法教育全面铺开,公民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全县重点宣传普及了42部法律法规,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了《宪法》,《行政许可法》和WTO基本法律知识,全县20.7万名普法对象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普法教育。宪法的宣传已实现制度化,每年12月4日前后,我县都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声势浩大的法制宣传活动,着力增强全县公民的宪法意识,在全县形成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浓厚氛围。 “严打”整治斗争法制宣传月、传染病防治法宣传月和税法宣传月等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蓬勃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学校等服务群众面向基层的普法活动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普及活动,主要法律基本知识已被多数干部群众所掌握,广大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严格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和能力明显增强,决策依法、遇事找法、办事按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蔚然成风。
(二)过去的五年,是法律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明显提高的五年。根据“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重点对象,我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学生、农村基层干部、进城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意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明确了学法的主要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措施、检查考核等,初步搭建了几类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律素质教育平台。各级党组织建立并坚持了中心组学法制度,县人大任命的领导干部实行了干部“任前考法”制度,全县有近800名副科以上干部连续5年集中考法;制定并落实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公职人员法制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县二百多名村书记、主任参加了全省统一组织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与考试;先后举办了10多期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的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培训班;全县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基本做到法制教育的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通过学习培训、考试考核,提高了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水平。
(三)过去的五年,是依法治理工作纵深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明显加快的五年。我县认真抓好规范性文件制定,抓好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依法治县水平明显提高。各部门、各单位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切入点,依法建章立制,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依法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以依法行政工作为重点,结合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努力抓好“10+1”体系,特别是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了部门(行业)法制建设。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抓手,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县现有1个省级、3个市级、29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县各行各业、各个层面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有力推进了依法治县的进程。
(四)过去的五年,是普法依法治理成果丰硕,社会法治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法制宣传教育紧扣石城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围绕新农村建设、10+1体系建设、招商兴工、争资争项、和谐平安创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围绕“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等“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围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转制、涉法涉诉上访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推动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工作中,特色多、经验多、亮点多。如2001年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开展的农村法制教育;2002年的“十村百户千人”学法用法活动;2003年防治非典大型“普法超市”和全县公职人员法律知识竞赛活动;2004年的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和自行组织力量编写《农村实用法律知识简明读本》一书,向农民朋友赠送近万本,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产生较大反响,有力服务了石城经济社会的发展。
H. 合同法 旅游合同法
第九章 合同法与旅游合同
一、合同法的含义与基本原则
(一)合同法的含义。
广义合同法是关于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专门调整合同的《合同法》和
散见于各种法律规定之中的合同法律规范;它是民法的组成部分,归属于民法。
狭义的合同是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 平等原则 2 自愿原则 3 公平原则 4 诚实信用原则
5 遵守法律与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二 合同的概念、分类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协 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 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合同的分类 1 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2 要式合同与非要式合同 3 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4 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5 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6 为订约当事人利益的合同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三 合同的订立
(一)订立合同的主体
订立合同的主体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民事主体从事
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 (二)合同的形式。
合同的形式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其他形式。
1 口头形式:它指当事人用语言为意思表示订立合同,不用文字表达协议内容的
合同形式。
2 书面形式:它指以文字等有形方式表现合同内容而达成的协议。如合同书、信
件、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3 其他形式:它指当事人未用语言明确表示成立,可根据当事人的行为或特定情
形推定成立的协议。
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这三种合同形式,但为有效解决争议,应以书面合同形式为
最佳选择;
注意:《合同法》第10条第2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
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三)合同的内容。
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名称、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
履行地点、履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条款。 (四)合同的订立方式
合同的订立方式也称合同的订立过程。
合同订立的方式为要约和承诺,也就是合同订立经过要约和承诺的过程。 1 要约.它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和
对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 承诺:
承诺是受要约人做出的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做出,承诺通知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合同成立。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四、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效力的含义:合同效力是指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的依法成
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法律拘束力乃至对第三人的强制力。 (二)合同的生效(有效合同)
1、合同的生效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真实是当事人内心愿望,不是违心的愿望。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是指不违反法
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范,不损害社会公共秩序,不违背道德准则和风俗习惯。
I. 法律进社区最好宣讲那些方面的法律内容
给你几个课题:借款合同常见纠纷(结合最近出台的借款合同的司法解释)
合理回利用所有权答问题(结合常见的邻里纠纷)
房屋买卖常见纠纷
法律进社区宣传内容需要贴近居民的生活实际,根据宣传方式的不同选择贴合实际的宣传内容。
J. 法治江苏建设纲要 ,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劳动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如何翻译
1.《法来治江苏建设纲要》
Development Outline of Law Ruling in Jiangsu
2.《江自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Jiangsu Provincial Regulations of Publicity & Ecation as for Legal Syste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Employment Contracts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Proper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Tort Liabili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