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概论案例

经济法概论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3-09 03:08:39

『壹』 经济法概论的案例分析 马上要 谢谢

图1是不合法的。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宜昌,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位中学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损失。宜昌市一所中学只听到不好的名声上发现的第二个终止交付的首付款是站不住脚的。

合同法“第68条(焦躁不安抗辩权的)应执行的第一方,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对方是在一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a)经营条件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损失或其他情况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

2。宜昌暂停交付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合同法”第68(2):双方当事人没有确凿的证据暂停其性能应承担违约责任。

3。一所中学有权终止合同。

“合同法”第9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终止合同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后接收需求未能履行;

『贰』 经济法概论 案例分析

第一个案例
向证券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有关人员送1000股
这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

第二个案例
如果房屋产权不属于曹某的话,只有曹某和王某签订了委托书之后售房协议才算生效。并且,一处房屋先后卖给几人也是不对的,应该按协议订立的先后顺序来看协议是否有效。
曹某需要对朱某负违约责任,对于其他人曹某是否构成诈骗等罪责,lz可以查一下

『叁』 经济法概述-案例题

构成侵权,驰名商标是收特殊保护的。

『肆』 经济法概论案例

(1):合同法62条 第三款,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收货币的一方所在地;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的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合同法141条对买卖合同的交付地点有了更明确的规定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 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合同法62条规定任然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1 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2 标的物不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
本案中出卖人即乙公司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2):乙公司暂停发货没有有法律依据。合同法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对方有法定的情形时(本案中即甲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将要破产)才可以中止履行。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证明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可本案中乙公司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

(3):铁路运输部门不应当依据运输合同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311条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损毁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损毁灭失是因为不可抗力或者是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的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 损害赔偿责任。 乙公司可以要求铁路运输部门返还运费,合同法314条,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为不可抗力灭失的,未收取费用的,承运人不得要求支付费用,已经交付费用的,托运人可以要求返还。

(4):货物灭失的损失应当由乙公司承担,因为其已经违约在先。

(5): 丙银行可以直接要求丁公司承担200万元的保证责任。因为丁公司承担的是连带保证责任。

(6):丁公司的保证期间可以根据担保法26条老看,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六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7):丁公司应当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根据担保法19条,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花了好多时间做啊 ! 累死了! 呵呵!

『伍』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

丁公司,不能,理由:债务未到期。

丙公司,可以,诉讼时效法官不能释明。题干说了,各债权人讨债无果,个人以为,时效中断

乙公司,不可以,债权为确定。

『陆』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 ,急求答案

第一题答案
(1)A银行对破产企业拥有的实际债权本息共240万元(扣除未到期利息20万元)可以就抵押物优先受偿,属于别除权;B公司欠破产企业债务190万元,可以抵销破产企业所欠B公司的债权,属抵销权;第2号房屋160万元属于租用B企业的房屋,B企业通过清算组行使取回权;2000年12月1日破产企业主动放弃对某公司的债权100万元,清算组应行使撤销权予以撤销(考生应特别注意撤销权的期间)。
(2)以下内容属破产财产;
第1号房屋超过抵押债权部分共60万元破产财产;
对外投资价值140万元;
专有技术价值70万元;
破产前职工以资本金方式投入的金额30万元;
行使撤消权追回破产企业已放弃的债权100万元;
以上五项破产财产共计400万元。
(3)以下内容属破产债权:
B公司拥有的、扣除抵销权以后的债权共510元;
C公司因为破产企业担保形成的350万债权;
D公司直接损失额140万元。
以上三项内容共计形成破产债权共1000万元。

第二题答案
钢铁厂违约应承担违约金,违约金的计算:50吨钢板乘以0.2万元加5万元瓷砖乘以百分之五(50×0.2+5)×5%=0.75万违约金,造成的4万元的损失有钢铁厂负责。钢铁厂赔偿机械厂(0.75+4=4.75万元)因为钢铁厂支付了一半的货物之后违约,此时钢铁价格上涨到每吨0.22万元,应签定合同时钢铁价格为0.2万元,因为合同有效所以机械厂要按原有价格0.2万元提供钢板给机械厂,并按原有合同提供5万元瓷砖给机械厂。
第三题答案
百货公司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百货公司以发函的方式订购服装,属于要约,《合同法》第16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服装厂给予回复即合同成立属于有效合同
第四题答案
1、公司合并要在10日之内通知债权人,30日内报纸公告,案例中的这两个时间都不符合;2、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出席的人数必须超过一半;3、决定公司投资方案应该由权力机构决定(股东会、股东大会)
第五题答案
增减注册资本决议”应该由股东会议决定;工业产权出资不可以;发生 争议应采取诉讼的方式
第六题答案
(1)甲:货币出资对公司承担补偿责任;乙:以房屋出资应承担补足责任;丙:劳务不可以出资;丁:对公司的债务要承担连带责任
(2)银行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可能涉及到合伙企业法的相关内容)
(3)甲:货币出资对公司承担补偿责任;乙:以房屋出资应承担补足责任;丙:劳务不可以出资;丁:对公司的债务要承担连带责任

『柒』 关于经济法概论的案例分析题,求高人指点,希望给出详细解题过程,谢谢!~

(1)该煤矿招收工人中存在违法行为。
其中20名尚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是不回能再行签订合同的。答一定要在原合同到期后再行签订新合同,否则这20名工人将对原单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外婚丧期间还应支付工资等。
(2)该合同的签订程序违反了法律程序:如一定要签合同,其中20名工人应先依法解除与原单位的合同,再行签订新合同。
(3)该份劳动合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原因同上。

『捌』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

1、甲乙的理由没有道抄理,经济法规定,公司董事不得自营或同他人经营与任职公司同类业务或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
2、董事会的行为是恰当的,经济法规定,公司董事不得自营或同他人经营与任职公司同类业务,否则,收入归公司所有,获利巨大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特别巨大的,3-7年有期徒刑。

『玖』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法律对社会的调整,是采用确定社会主体的权利义务的方式进行的。因而自有法律以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广泛的存在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性质和结构不同,不同历史时期人们价值观念不同,因此,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社会中受重视的程度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就不同。中国古代有“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也就是根源于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认识有所不同,由于经济不发达,整个社会对权利义务的侧重有偏颇,形成了只重义务不重权利,古代社会基本上都是倾向与义务本位。因此,“无讼”、“厌讼”、“耻讼”的观念横扫整个中国法制历史。

在古代诉讼中,刑事案件叫做“断狱”,民事案件称之为“听讼”,因此“无讼”、“厌讼”、“耻讼”的说法主要是从私法的角度上说的。私法主要保护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由于古代经济并不发达有“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说,政治、文化也相对匮乏,又有“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无讼为贵”的法律思想来主导。造成了古代“守法”内涵的片面化。古人仅以守法法理解为遵守法律的义务,称之为“良民”,“好讼之子,多数终凶”,被称之为“刁民”。然而现代社会,正在从重义务逐渐的演变为注重权利,现代社会是一个以权利为本位的社会。因此,“无讼”、“厌讼”、“耻讼”的传统将会一步一步的被打破,中国现今各类诉讼案件逐年递升,人民法院真正成为了维护人民权利的机构。

权利本位体现了当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当代法的价值追求是权利而非义务,法的价值中最高位的权利就是人的自由权,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要法律至上、权利本位。随之“守法”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除了遵守法律义务这重消极的守法以外还包括实现自己的权利这种积极的守法,从而保证法的正确实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当前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要以社会主义法治与之相对应,而权利本位是法治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人们更关注运用法律手段来保障权利实现。并且与法治、人权相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也是当代诉讼案件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只有坚持以权利为本位,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机制,使公众能得到更公平、正义的审判,是当代法制建设不断追求的目标。

『拾』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

【案例】1999年8月,某市电信局贴出告示,称:“凡需在本市安装电话的用户,在缴交初装费办理安装手续时,必须同时交验其在电信局营业厅内购买电话机的发票,否则不予安装。”
问:该电信局的这一做法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吗?这是什么行为?
【答】:该市电信局的通告表明,电信局作为一个政府的所属部门,运用其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电话机),给其他(电话机的)经营者制造了困难,实际上排挤了其他经营者。电信局的这一行为,实属限定专购、以权经商的不正当竟争行为。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禁止的行为。

热点内容
贾庙法院 发布:2025-07-08 02:20:46 浏览:985
法治理念的引导功能 发布:2025-07-08 02:15:05 浏览:125
条约在行政法中的适用 发布:2025-07-08 02:15:04 浏览:598
丹麦国婚姻法 发布:2025-07-08 02:09:22 浏览:475
三方顶账协议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08 02:08:41 浏览:504
甘肃省第二批法官入额 发布:2025-07-08 01:51:44 浏览:110
法律法规的ppt 发布:2025-07-08 01:50:06 浏览:269
什么人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8 01:49:24 浏览:248
民事诉讼法考试判断题 发布:2025-07-08 01:47:47 浏览:80
律师hk 发布:2025-07-08 01:31:52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