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霸王条款

合同法霸王条款

发布时间: 2022-03-11 01:44:41

① 如果签了霸王条款的合同法律有效吗,如果那个合同上写

您好!您可以问得更详尽一些。您可以从反面排除无效合同。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② 霸王条款合同的法律效力

霸王条款合同一般是无效的,不影响其他合法条款的,其他条款仍有效。霸王条款通常是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这样的合同条款一般都是会被认定为无效,消费者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捍卫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③ 关于合同的霸王条款怎么维权

可请求人民法院确认 “霸王条款”无效。对于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版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权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 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3)合同法霸王条款扩展阅读:

“霸王条款”往往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行业管理等方式出现,具有五大共性:

一是减免责任,逃避经营者应尽的义务。

二是违反法律规定,任意扩大经营者权限。

三是排除、剥夺消费者的权利。

四是权利义务不对等,任意加重消费者责任。

五是利用模糊条款掌控最终解释权。

④ 霸王条款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霸王条款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霸王条款的合同使经营者逃避应尽的义务,剥夺消费者的权利,加重消费者的责任,使得消费者权利义务不对等。因此霸王条款的合同损害了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违反了法律规定,从法律层面看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⑤ 霸王条款合同法律效力

霸王条款的以虚假的意思表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条款,是无效的。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⑥ 合同法执法霸王条款怎么处罚

合同法中,对于霸王条款的处罚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经营者或者条款的提供者的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起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并且霸王条款可能会因违法而无效。
【法律依据】
《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第九条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免除自己的下列责任:(一)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责任;(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责任;第十二条当事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十三条当事人合同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经督促、引导,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合同违法行为的,可以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⑦ 关于合同法内的霸王条款问题。

你可以说这个是霸复王条款,但是制基本上没什么用,因为目前我国对于虚拟物品包括网络游戏的交易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事实上也不可能有。此类条款常见于各种运营商,如所有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总之,目前来说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具体的情况你没有说明白,总之根据往年的例子,即使你诉诸于法庭,也因为很难界定而导致一拖再拖。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