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国际经济法第4次任务牙买加

国际经济法第4次任务牙买加

发布时间: 2022-03-21 09:45:25

『壹』 国际经济法问题!求答案

陶瓷公司的做来法的确存在较大自的问题,早上出现沉船事故,下午去办保险,不论如何讲理,都会被当作涉嫌欺诈。假如说投保时间在4月12日签订,都还有理由申诉,还可打官司。事发后再去办保险,哪怕有千条理由,万条道理,都不可能被法院釆信。

『贰』 国际经济法

呵呵``所有大学生入学前都会这样想的``
1,就业前景良好,我国在法律方面的人才很专缺乏.再加上经济全球化,国际经属济方面的法学人才就更加吃香了.
2,我不是学法的,我学经济,第二学位是法.建议大一有空就多读读法条和法条解释,虽然很枯燥,在你第一年基础课的时候几乎没什么用,但是你会发现当你后面学的时候会轻松很多.
3,外语的话有法律专业英语.你还可以看原版的法条.这个一半图书馆有阅览的,网上也有,再就是看著名国际官司的实录,比如克林顿的.
4,政府肯定是需要的``不过我认为做跨国企业的法律顾问可能更那个些``呵呵``

『叁』 国际经济法问题

全选 其实你翻阅一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就可以了,第回19条第3款:
第十九条答
(1)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它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
,并构成还价。
(2)但是,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如所载的添加或不
同条件在实质上并不变更该项发价的条件,除发价人在不过分迟延的期间内以口头或
书面通知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构成接受。如果发价人不做出这种反对,合同的条件
就以该项发价的条件以及接受通知内所载的更改为准。
(3)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
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
更发价的条件。

『肆』 国际经济法案例求答案

1.(1)2.(1)3.(2)4.(1)5.(3)6.(3)7.(2)8.(1)9.(2)

『伍』 国际经济法案例,请帮忙解答一下!

()卖方对火灾损毁货物不承担责任。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A5,B5,在指定的船只未按时到达的情况下,买方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交货期限届满之日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但以该项货物已正式划归合同项下,即清楚地划出或以其他方式确定为合同项下之货物为限。本案中,卖方备好货物后将其单独存放于上海港码头标准仓库。由于承运人船期安排的原因,指定船舶于8月20日到达上海港装货,此时风险已经由卖方转移于买方。
(2)卖方对变质货物承担责任。根据CISG
第三十五条
(1)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并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2)除双方当事人业已另有协议外,货物除非符合以下规定,否则即为与合同不符:
(d)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3)如果买方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不可能不知道货物不符合同,卖方就无须按上一款(a)项至(d)项负有此种不符合同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1)卖方应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对风险移转到买方时所存在的任何不符合同情形,负有责任,即使这种不符合同情形在该时间后方始明显。

部分货物因包装不符合同约定而发生变质,卖方违反了35条规定的义务,应当承担责任。

『陆』 国际经济法案例求解3!

10、<1>FOB双方责任是:卖方负责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的所有费用、风险以及出口专费用和手续;属买方负责海运费用以及货物的进口通关费用和风险。
<2>这里的风险转移是指货物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灭失或损害的风险。
<3>卫安国际应得到赔偿,此合同中双方约定以香港商检出具检验证明为准,香港商检已出具“属发货前原有状况”的证明。
11、比较基础,概念的问题就不多说。
12、题中时间顺序有错误,无碍
<1>风险是在马赛港货物装船时转移给买方。
<2>不能、开证行开出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只要所有单据与信用证相符,必须付款。
<3>买方损失可以由保险公司赔偿,CIF术语规定卖方有义务替买家购买货物海上运输保险。
13、此题可引用两种情况分析
卖方装船的大米是否采用国际海运大米所通用包装装船,如果是卖方则没有责任赔偿,风险已经转移到买方,买方自负。如果不是采用通用包装或者说是低于通用包装水平,则卖方有过失,有责任。
但题中并未给出包装一说,你大可以答卖方不应对损失负责,FOB术语货物装船后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买方自负责任。

『柒』 国际经济法的问题

(一),请分析可能涉及到哪些法律问题和国际惯例?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主要涉及的法律有三类:

第一类是国际条约主要有:

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时效公约》、《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公约》、1924年《关于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则的公约》(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1978年《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公约》,等等。其中,1980《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迄今为止有关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国际条约。

我国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两项保留:1,必须采用书面形式;2,在我国,该公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营业地点分处于不同的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第二类是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华沙---牛津规则》。对于前者,我国在外贸业务中也大量使用。

第三类是有关国家的国内法:

我国对于货物买卖合同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主要由《民法通则》、《合同法》来调整。但是,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尤其是外国当事人,上述规定就很难适用了。

(二),这些法律问题和国际惯例的效力如何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解答:国际条约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最重要渊源。我国和美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因此,如果合同中没有排除该条约的适用,即使没有约定也适用该公约。

国际贸易惯例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另一个重要渊源。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内规定采用某项惯例,它对双方当事人就具有约束力。在发生争议时,法院和仲裁机构也可以参照国际贸易惯例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我国对于货物买卖合同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主要由《民法通则》、《合同法》来调整。但是,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尤其是外国当事人,上述规定就很难适用了。

#################

《相关完整的法理简述》

国际货物买卖法的渊源有三:一是国际条约;二是国际贸易惯例;三是 有关的国内法。

一、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的重要渊源。有关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国际条约主要有: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时效公约》、《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公约》、1924年《关于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则的公约》(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1978年《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公约》,等等。其中,1980《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迄今为止有关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国际条约。

我国是该公约的成员之一。我国对该公约的态度是:基本上赞同公约的内容,但在公约允许的范围内,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两项保留:

1、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保留。

按照该公约的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不一定要以书面方式订立或以书面来证明,在形式方面不受限制。这就是说,无论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都认为是有效的。这一规定同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关于涉外经济合同(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规定是有抵触的。因此,我国在批准该公约时对此提出了保留。我国坚持认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不采用书面形式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无效的。

2、关于《公约》使用范围的保留。

《公约》在确定其使用范围时,是以当事人的营业所处于不同国家为标准的,对当事人的国籍不予考虑。按照《公约》的规定,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是处于不同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又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就适用于这些当事人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即《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处于不同的缔约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对于这一点,我国是同意的。

但是,该公约又规定,只要当事人的营业地是分处于不同的国家,即使他们的营业地的所属国家不是《公约》的缔约国,但如果按照国际私法的规则指向适用某个缔约国的法律,则该公约亦将适用于这些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要扩大《公约》的适用范围,使它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适用于营业地处于非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对于这一点,我国在核准该公约时亦提出了保留。根据这项保留,在我国,该公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营业地点分处于不同的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二、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另一个重要渊源。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内规定采用某项惯例,它对双方当事人就具有约束力。在发生争议时,法院和仲裁机构也可以参照国际贸易惯例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关于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惯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际商会制订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该通则制定于1935年,1953年做了修订,近年来为了适用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的变化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又于1980年和1990做了两次修改。现行的文本是1990年修订本。该通则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承认和采用,我国在外贸业务中也大量使用。

2、国际法协会1932年制订的《华沙---牛津规则》。该规则是针对CIF合同制定的,它对CIF合同中买卖双方所应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费用做了详细的规定,在国际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3、国际商会制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3年修订本)和《托收统一规则》。这是两项有关国际贸易支付方面的重要惯例,它们确定了在采用信用证和托收方式时,银行与有关当事人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在外贸业务中也普遍使用。此外,还有一些惯例,此处不一一列举。

三,国内立法

我国对于货物买卖合同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主要由《民法通则》、《合同法》来调整。但是,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尤其是外国当事人,上述规定就很难适用了。

『捌』 国际经济法之贸易术语

小潇潇~~E 启运合同F 装运合同 主要运费未付C 装运合同 主要运费已付D 到货合同以卖方责任由小到大排列~~

『玖』 国际经济法案例

信用证要求的货物为“XX产地XX品种XX等级大米”,而发票中确写成“XX产地XX等级版大米”——这个权属于不符点,因为某某品种构成标的物的区分标志,没有写明则无法区分;1000吨-998吨这个不属于不符点,因为在允许的误差范围。
银行有权拒付。

热点内容
姜燕法学 发布:2025-07-02 04:12:20 浏览:817
行政法案例判决书 发布:2025-07-02 04:02:59 浏览:192
淘宝司法拍卖北海 发布:2025-07-02 03:59:50 浏览:879
行政前台部门规章制度可复制 发布:2025-07-02 03:58:04 浏览:61
道德古语6 发布:2025-07-02 03:52:37 浏览:167
劳动法关于加薪 发布:2025-07-02 03:51:56 浏览:751
劳动法的案例视频 发布:2025-07-02 03:32:17 浏览:990
劳动部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发布:2025-07-02 03:25:34 浏览:707
劳动法自离怎么扣工资吗 发布:2025-07-02 03:16:25 浏览:682
五亿女法官 发布:2025-07-02 03:12:52 浏览: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