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法骗保
1. 社会保险法哪些行为属于违规欺诈行为
保险欺诈行为,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故意制造人员或者财产保险事故等欺骗手段,蒙骗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的行为。
一、根据保险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是保险欺诈行为: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如某人投保家庭财产险后,被盗微波炉一台,价值2000元,在保险公司理赔时,其家中本无电视机,却谎称家中有一台价值1万元的彩色电视机被盗,骗取保险金。
2.未发生保险事故而谎称发生保险事故。如某仓库投保企业财产险后,没有发生仓库被盗事件,而故意制造仓库被盗的假现场,骗取保险金。
3.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如某人购买了一辆价值2万元的二手车,按4万元投保损失险后,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将该车翻入山涧,骗取保险金。
4.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人身保险事故。如某人为其配偶投保长期人身险后,故意将其配偶驾驶的汽车的刹车装置破坏,造成其配偶车毁人亡,骗取保险金。
5.伪造、变造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资料和其他证据,或者指使、唆使、收买他人提供虚假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如某人为了向保险公司索赔医疗费,将住院收据1780元涂改4786元,骗取保险金。
二、保险欺诈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行政责任。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上述所列保险欺诈行为之一,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规定,可以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罚款。
2.刑事责任。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上述所列保险欺诈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金融诈骗罪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 什么是骗保骗保的法律责任和后果有哪些
一、什么是骗保?
1.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依此获得保险公司赔款的。
2.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被保险机动车或者遗弃被保险机动车逃离事故现场,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都属于骗保。
二、骗保的法律责任和后果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
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骗保有什么后果
公民骗保有以下法律后果:1.骗取社会保险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2.骗取商业保险,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保险法》第一百七十四条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三)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评估人、证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进行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
4. 什么是骗保,骗保的法律责任和后果又有哪些
国家保险法的规定:
(第一种情况限定保险公司的骗保行为,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种情况限定被保险人的骗保行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依此获得保险公司赔款的。也是骗保。
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被保险机动车或者遗弃被保险机动车逃离事故现场,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都属于骗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骗保”、“骗保的法律责任和后果有哪些”问题的阐述。保险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并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此经济背景下,保险才得以积累起全社会范围的基金规模,才得以具备足够抵御不可抗力可保风险的偿付力,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保障。而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险种的增多以及保险金额的迅速提高,骗保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消除骗保“恶疾”,这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律师,请求他们帮助解决。
5. 社会养老保险骗保如何定罪
一般社保局会和当事人协商。退回多余所得。不会一开始就进入司法程序。每年这样的事情都会很多。家属忘记,或者是孤寡老人。但是数额较大,或者恶意欺骗。视情节严重,或正好在基金审计阶段。或者就会被抓典型处理。
6. 七大骗保行为
七大骗保行为如下:
1、通过虚构劳动关系、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获取社会保险参保和缴费资格;
2、伪造、变造个人档案材料、身份证明、病历资料、鉴定意见、支付凭证、信息数据等,骗取社会保险待遇;
3、违反规定重复领取社会保险待遇;
4、冒用别人身份和社会保险证明骗取社会保险待遇;
5、出借本人社会保险证件协助别人或者单位骗取社会保险待遇;
6、隐瞒丧失领取条件的事实,领取社会保险待遇;
7、其他侵害社会保险安全的行为。
骗保是保险欺诈一般也称保险犯罪。
严格意义上说,保险欺诈较保险犯罪含义更广,保险当事人双方都可能构成保险欺诈。
凡保险关系投保人一方不遵守诚信原则,故意隐瞒有关保险标的的真实情况,诱使保险人承保,或者利用保险合同内容,故意制造或捏造保险事故造成保险公司损害,以谋取保险赔付金的,均属投保方欺诈。
凡保险人在缺乏必要偿付能力或未经批准擅自经营业务,并利用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机会,或夸大保险责任范围诱导、欺骗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均属保险人欺诈。
保险欺诈一经实施,必然造成危害结果,有必要严加防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属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解除服务协议;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法吊销其执业资格。
7. 社会与法 讲的是不是假的
《社会与法》频道已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它是我国惟一国家级法制专业频道,也是国内惟一上星法制专业频道。《社会与法》频道将建设成以人为本、品质优良、受众广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专业频道,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国民法律素质,构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电视平台。 为使大家深入了解《社会与法》频道所倡导的“公民、公正、公益”的频道精神,让所有的公民都来关注中国的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让所有关注中国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公民都来关注《社会与法》频道,并借助频道提升企业形象、有必要对《社会与法》的宗旨、定位、风格及主要栏目进行全面介绍。
《社会与法》频道的开播,是为了落实“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与进步,为了沟通司法与社会,为了使我国政法工作和民众法律素质适应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努力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国民法律素质,开展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满足社会公众同公检法司行业之间的沟通需要。 《社会与法》频道是大众化频道,针对公民意识、公民权利、公民责任,满足人们对法律、道德的普遍需求。强化人们的公平、正义观念,提升人们的公民素质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8. 骗保的后果是什么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每个人所走的路不同,有人做学术研究,有人早早进入社会打拼,踏入社会后,生活中的各种磨砺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好坏各掺半,就如同我们的喜忧一样,最终会成为一个新的自己。那么走上歧途的那些人,他们一开始也是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十分的期待,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所作出的选择也不相同,有人忙忙碌碌,有人闲云野鹤,各有各的不同。可能很多朋友都不清楚,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骗保的后果究竟是什么,以及骗保后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下面小编就来仔细讲解。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骗保的后果是什么,以及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的内容,我们上面已经将大概的方向解释清楚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支持一下,小编也会继续努力为大家解答更多的问题,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