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
1. 劳动法第26条第1款是什么内容
《劳动法》第2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
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
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2. 劳动合同法中,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是什么情况
你可以不来去,根据劳动合同法中规自定,合同内容需要有: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你看你和企业签的合同有没有这,同时这条里面不能规定:用人单位有权根据生产经营变化及劳动者的工作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劳动者必须服从单位的安排,很多单位都这么规定,这么写会导致部分合同无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情形: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公司需要跟你商议最终决定你的工作岗位,你就不去,也不离职,他不能把你辞退,辞退你,你就仲裁或起诉,要赔偿金。
3. 劳动合同法第26条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抄26条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该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几种情形。
4. 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5款提到“第26条第1款第1项”。这“第1项”的含义是什么26条第1款没有再分项啊
你的表述不准确,你说的应该是《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五项,因为该条只有一款内,没有第二款。而第26条有两容款。其中第一款的内容是: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第二款的内容是: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所以第26条第1款第1项所指的内容就是: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如果你对某条法律规定感到费解或想理解其准确意义,建议你网络一下“某某法第N条释义”或“解读某某法第N条”。就像你提到的这个,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劳动合同法第26条释义”或“解读劳动合同法第26条”来达到你的目的。
5. 劳动合同法第26条
劳动合同法第复制26条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该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几种情形。
6.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回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答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剩余内容: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