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强制措施
㈠ 行政法问题。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区别
你这个问题我看上面回答的人好像不在点儿上,我来试着给你解答一下吧!
我认为你之所以无法区分这些细则,是因为你对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所针对的对象不太清晰。
1、行政处罚:代表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不具有长期性,已经施行完毕或已经没有危害,不具备停止能力了,其目的是惩罚和制裁;
2、行政强制:说明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或其危害结果具有长期性,行为或危害结果还在继续,依然具备停止能力,行政机关部门以暂时性措施逼迫其履行,目的是停止侵害而不是惩罚和制裁;
基于上述前提,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最根本的区别不是其采用什么样的措施,而是它们所针对的行政违法人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限制人身自由(盘问、隔离、戒毒、教养)和行政拘留都是限制了人身自由,但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违法人的类型不一样;
责令停止违法和责令停产停业,自然你也就懂了,停止违法是因为违法行为还在继续,是长期性的,目的是停止侵害,而停产停业是因为违法行为已经结束,目的是惩罚。
希望能帮到你。
㈡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
法律解析:
1、 行政强制措施 的适用有法律法规的规定。 2、根据《 行政强制法 》第十七条,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处罚法 》的规定行使相对集中 行政处罚权 的行政机关,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 4、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强制法 》第九条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条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 法规 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一条 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 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二条 行政 强制执行 的方式: (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二)划拨存款、汇款; (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五)代履行; (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第十三条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 法院强制执行 。 第十四条 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强制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强制的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㈢ 行政法强制措施有哪些
行政强制措施有以下这些: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第九条
㈣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有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第九条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第四项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有以下这些: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所以行政强制法也授权行政法规有行政强制措施设定权。同时也作了三点限制:一是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范围的事项的。宪法第89条规定了国务院的职权,在宪法规定内的事项,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要遵循行政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法律优先的原则,就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才可以规定;法律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要与法律的规定一致,不能超出法律的规定。。关于其他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包括哪些,行政强制法没有明确列举,根据宪法的规定,强制进入公民住宅和限制公民通信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条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简要总结: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有: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第九条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第四项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㈤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循哪些规定
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出示执法身份证件,通知当事人到场,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遵守下列程序规定:
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并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2、要求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并通知当事人到场
3、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并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4、制作现场笔录
5、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6、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行政强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查封。查封是指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用封条将当事人的财物就地封存,不准任何人转移和处理。就地查封的财物,行政机关可以指定当事人负责保管。保管期间,在不被查封的财产的情况下,当事人经行政机关批准可以使用该项财物。如果当事人拒绝保管或者保管不善,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责任。如果需要,行政机关也可以将查封的财物,易地封存,或者指定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保管。
2、扣押。扣押是指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把当事人的可作为必要证据的物品、文件及依法应当予以没收的财物转移至另外场所,加以扣留,防止当事人占有、使用或处分。扣押和查封不同,查封主要是就地进行,加贴封条,而且有的被查封的财产当事人可以使用;扣押主要是易地进行,不贴封条,扣押的物证无论谁保管,都不得任意使用该财物。
扣押的物品、文件必须是能够作为物证、书证的物品、文件,其他任何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都不得扣押。扣押的物证、书证应当妥善保管或者封存。首先要作好登记,对不能入卷的物证、书证应当妥善保管或者封存。首先要作好登记,对不能入卷的物证、书证应当拍照,将照片附卷;对容易受到损害的物证、书证应采取拍照、录相、绘图等方法加以固定和保全。待结案后分别送交主管部门或按规定处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被扣押的物品、文件进行使用或者损毁。经调查不构成违法,被扣押的物证;书证应当返还当事人。由于行政机关的过失,使扣押的物证受到损害,甚至丢失,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查封、扣押财产时,行政机关应当通知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到场,并出示该行政机关行政首长签发的查封、扣押命令书。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拒不到场的行政机关可以通知有关组织派员参加,协助查封、扣押。执法人员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文件的当事人查点清楚,对于被查封、扣押的财产,行政机关必须造具清单,写明扣押物品的名称、规格、特征、质量、数量、文件的名称、编号等,以及物品、文件发现地点、扣押时间,并由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协助查封、扣押的人签名盖章。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罚款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产拍卖,用所得款项抵缴罚款。
3、冻结。冻结是针对当事人的存款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为了保证行政处罚的执行,认为需要冻结当事人的存款时,应以行政机关的名义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有关的银行或者信用合作社冻结,不准当事人及其他人提取和转移。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罚款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可以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另外,行政处罚还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丧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能先行登记保存,并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这里规定的证据登记保存措施,是带有强制性的检查措施,虽然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但也会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比较广泛的影响,所以,行政处罚法对此作出比较严格的限定。一是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的行政机关必须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二是行政机关必须是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能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三是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必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否则,逾期证据登记保存措施自然解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行政法》
《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_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二)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四)通知当事人到场;
(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七)制作现场笔录;
(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