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概论第四版

经济法概论第四版

发布时间: 2022-05-16 10:06:59

⑴ 我想跨系考法律学的研究生,应该看些什么书比较好呢

黄常仁,《刑法总论》,汉兴书局
~以上乃欧陆法系中文刑法教科书中的入门好书,体系完整,灿然大备

魏振瀛 主编《民法学》考研同学称之为民法红宝书

王利明 主编《合同法疑难案例研究》《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丛书

梁慧星先生主编的〈民商法论丛〉〈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

三联版的
《历史深处的忧虑》
《总统是靠不住的》
《我也有一个梦想》

高铭煊、马克昌著,中国法制出版社的《刑法学

1《历代刑法考》
2《汉律摭遗》
3《唐律疏议笺解》
4《唐明律合编》
5《读例存疑》
6《九朝律考》
7《通典》
8《通志》
9《文献通考》
10《历代会要》
11《二十四史刑法志》
12《尚书》
13《春秋公羊传》
14《周礼》
15《仪礼》
16《礼记》
17《商君书》《韩非子》....(子部书太多,略)
18《棠阴比事》
19《龙筋凤髓判》
20《睡虎地秦墓竹简》
21《龙岗秦简》
22《秦汉法制史研究》(日)大庭休
23《中国法制史》陈顾远
24〈田藏契约〉田涛
25〈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
这些是培养法学思维的

苏力大叔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王世杰钱端升的《比较宪法》
龚祥瑞先生的《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行政法
王明扬老先生的《英国行政法》、《法国行政法》和《美国行政法》是必读的,英国人韦德的那本《行政法》也很经典。

上面是北大人必看的

下面是中国政法大学的

法学理论
《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刘全德主编
法律史
《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曾宪义主编
《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马志冰主编
《外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林榕年主编
《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崔林林主编
《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张国华著
《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崔永东主编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应松年主编
军事法学
教育部研究生统编教材《军事法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
民商法学
《合同法》、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小君
《破产法》、人民法院出版社、王卫国
《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赵旭东主编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常怡主编
经济法
《经济法概论》(修订第四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修订第4版、徐杰主编
《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潘静成、刘文华主编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王灿发
《环境资源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版、吕忠梅、高利红、余耀军著
刑法学
《刑法学教科书》(上、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6月版、何秉松主编
《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曲新久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樊崇义主编
《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陈光中主编
刑事侦查与司法鉴定学
《司法鉴定》、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邹明理主编
国际公法
《国际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马呈元主编
《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周忠海主编
《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饶戈平主编
国际私法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赵相林主编
《国际私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或2003年9月版均可、赵相林主编

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传丽主编
《国际贸易法》(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传丽主编
《海商法学》、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吴焕宁主编
法学理论
《法制新闻报道概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2月版、李矗
《法律语言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王洁
《逻辑引论》(不含第四、五章)(必读)、华文出版社2002年9月版、黄菊丽、王洪主编
《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版、吴家国
民商法学
法学理论

《比较法总论》(必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K.茨威格特、H.克茨著(高鸿均、贺卫方、潘汉典、米健译)
《比较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格伦顿.戈登、奥萨魁著(米健、贺卫方、高鸿均译)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民商法学
《比较法总论》(必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K.茨威科特、H.克茨著(高鸿均、贺卫方、潘汉典、米健译)
《比较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格抡顿.戈登、奥萨魁著(米健、贺卫方、高鸿均译)
法律硕士
《刑法学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何秉松主编
《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俞子清主编

一定要看完啊!考题范围都差不多了,各个大学的教材都要看看。要有十分的付出!!!

加油!

⑵ 经济法概论的认识

经济法概论是一门阐述经济法基本理论和传授经济法具体知识的课程。它是人力资源管专理、财务属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会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简单的说经济法概论这门学科就是通向这些专业的敲门砖。
通过对经济法概论的学习,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掌握管理领域内常用的经济法律知识,了解和掌握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对中国特色经济法理论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思想,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运用法学知识分析管理学领域的常见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的同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更好地为加强经济法制建设作出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

⑶ 《 经济法概论》合同具有哪些特征

(1)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指当事人依法表示自己的意思,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合同法律关系,受到合同法规所调整,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要承担法律责任

(2)合同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法律行为,合同的成立必须要经过双方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3)合同是当事人合法的行为,合同内容合法是合同有效的条件。

(4)合同当事人所处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享有同等的权利。

⑷ 为什么经济法概论这么难

任务啊~~~

⑸ 经济法概论实践作业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劳动合同有以下解除方式:‍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⑹ 《经济法概论》课程讲什么内容

《经济法概论》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公共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可以使学生容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服务于经济的能力,以便于今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⑺ 如何学习《经济法概论》

经济法概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在掌握每部法律专立法宗旨属和精髓的基础上,要时时刻刻关注我们国家火热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法律现象,能够运用法律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即知法,又可以运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即守法,还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提高学习兴趣,锻炼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即用法。

⑻ 求一篇学习《经济法概论》心得或体会。。。。1200字左右。。。。

试论经济法的独立地位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其实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经济法的概念,证明其独立性,并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对相关部门法加以区分.

一、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从其萌芽至今已走过了100多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它的产生以至发展都伴随着争吵,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作为理论思维的第一步就是给经济法下定义,这也是经济法研究学者的首要任务。前人在此已做了相当的工作,总的说来,对经济法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观点:一是承认经济法是一个法部门,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义;二是不承认经济法的独立地位,认为经济法是一个学科或是一种规范的综合等等。

否定经济法的普遍观点认为“经济法没有统一的调整对象和方法,所以无论是单个的经济法规或是这些法规的总合,都不能构成独立的法律部门”(1) 。而肯定派则认为经济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和方法,坚持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2)。综观两方的观点其最大的分歧就在于经济法是否有有别于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和方法,这也是传统部门法的划分标准。还有部分学者为求证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对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提出了质疑,认为法部门的划分并非如此,现在不得不对这一传统理论加以彻底的改造了(3)。当然还有提“法域说”和“法体制说”的。笔者以为我们没有必要一厢情愿的为建立一套理论而去任意否定已有的且被大家所公认的东西,否定这一点就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唐诗有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用来说明经济法的发展极恰。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应该得到肯定,如何去诠释经济法呢?首先还得从法谈起,法律就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那么经济法也是为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了解这一点给经济法下定义就不是一件难事。从苏联改造过来的“纵横统一说”在学界曾占有相当的地位,此说认为经济法调整的是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和横向的经济协作关系(4)。这一观点试图使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更加明显,但无意间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经济协作关系更多的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不应属于经济法调整的范畴,而是民法调整的范畴。经济法主要是从公权力入手来调整公私融合的部分,也就是公私之间的交叉关系。现在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日益发展的经济民主社会,公权力应该在一定的地方适可而止,不应过多的涉入私权利。因此,经济法应定义为是调整国民经济的管理和协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首先,经济法调整的是纵向的经济管理和协调关系,这区别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次,调整的主体其中重要一方是国家相关的经济机关,这是为摆脱行政机关对经济的盲目干预,确定一定的机关进行经济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虽然,经济法是以一定的强力为基础的,但强力并不是直接调整手段而是作为经济管理协调的坚实后盾。

二、经济法的独立性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而进一步研究其实重要的就是经济法的独立性问题,这个问题是上个世纪以来法学界争论的焦点,可以肯定的说经济法是一个部门法。前面已对经济法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下面具体就经济法的独立性进行研究。

判断经济法是否为部门法须确立一个明确的部门法划分的标准,而不是不顾现实自封为部门法。部门法的划分有对象说,对象加方法说,还有方法说,还有目的说等。按照多数的观点认为特有调整的对象和方法是划分的标准。但方法相对于对象来说是次后的,特有的调整对象才是关键,任何法律部门都有其调整的对象,这是划分部门的根本标志,它是指法律部门调整的特定社会关系(5)。虽然有人对这一传统的划分方法提出了质疑,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对经济法的基本界定说还是应当立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根本特征,否则经济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异于空中楼阁,经济法的科学性也就值得怀疑(6)。在前面的定义中已经阐述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协调关系。这种关系的一方主体是国家经济机关,另一方则是市场经营的主体,大到公司企业集团,小到“户”(7) 这种经营的单位。从客观上说,经济法调整的的对象是一种社会关系,具体说有宏观调控法(或者宏观经济法)、市场规制法、经济组织法等方面。宏观调控法主要包括金融财税等,市场规制法包括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方面的内容,经济组织法主要包括了公司企业法等方面的内容。

调整的对象基本上就决定了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经济的管理协调过程中会使用包括民事、行政等方面的调整手段,这并不会影响经济法的独立地位,现实的情况非常复杂,使得国家必须用多方面的手段进行调整。另外经济法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调整手段和方法,如“经济不名誉”处罚等。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经济法有明确的调整对象并辅以一定的调整方法,它就具有作为一个法部门的独立性,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四、经济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若要进一步明确其部门法的地位,须与相邻的部门法加以比较,不能区别就难说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涉及公私权利的问题,一方面它与民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它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与行政联系紧密,所以准确的区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才能说明经济法的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相较而言,其他部门法就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必要,本文由于篇幅的限制,也不打算与民法和行政法之外的部门法相比较。

与民法相比较,双方调整关系的主体明显是不一样的,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经济法则是调整的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管理协调关系,与人身关系无关。明确的区分经济法和民法是为了让公权利不干预私权,让市场经济按价值规律发挥最大的作用。经济法与民法并不是对立的,经济法是民法的重要补充,可以说民法是经济法的基础,经济法是民法的保障。

众所周知狭义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商法是后来才出现的特别民法。尽管有民商分离和民商合一的不同,但商法属于广义的民法是没有异议的,其基本的价值理念与民法是相同的,调整的对象仍然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脱离这点商法就不成其为民法。一般认为商法包括公司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这些同时又被纳入经济法的范畴,如何具体的区分商法和经济法呢?有的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考证了商法的来源,认为商法本来就是一个不十分规范的叫法,也就是说没有商法,建议把调整平等主体的部分划入民法中,而余下的划归经济法(8)。笔者以为这完全没有必要,保持民商法的现有提法已是共识,所以属于商法的相关法中可以有经济法规范,只是双方的研究角度不同,商法可以从主体资格、权力自治等方面就以规定和研究,而经济法则从经济组织、竞争规范等方面进行规定和研究。商法与经济法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其区分关键在调整的主体不同。

与行政法相比较,二者主体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行政机关有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也就是说国家一方面是统治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又是管理者、组织者,在某些时候还是经营活动的参与者。其行使行政职能的由行政法调整,行使经济职能的由经济法加以调整。传统的行政法内容庞杂,不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并规范行政行为,一些原来行政领域的东西应分离出来纳入新的法律部门如经济法来调整,而一些未成熟又没有形成一套法律系统的法规继续留在行政法中,最终行政法调整余下的部分。所以行政法应该是规定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并规定公民在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的行政救济(9)。因此区分经济法和行政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从调整对象上看,行政法只调整发生在行政活动中的行政关系,如公安管理关系,人事行政关系等,经济法调整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管理协调关系,包括产业政策管理关系,工商管理关系等。再是从调整的方法上看,经济法更广,不仅涉及有民法和行政法的方法,还有自己特有的方法,而且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上更多的是采用间接调控方式。最后,经济法规范专业性更强,更复杂。

⑼ 东华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或辅修的所有课程与所用教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主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郑颖 钱君燕 冯玉瑚 编, 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第1版 2001年2月第2次印刷】
货币银行学:主教材【货币银行学 易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辅助教材【金融学 黄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参考教材【货币金融学 米什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

国际贸易:主教材【《国际贸易》薛荣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版】
辅助教材【《国际贸易教程新编》 朱钟棣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参考教材【《高级国际贸易学》 亚蒂什 N.巴格瓦蒂等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进出口实务:主教材【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 吴百福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四版】
辅助教材【国际贸易实务 黎孝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第3版】
参考教材【对外经贸实务(杂志)、黑龙江对外经贸(杂志)】
经济法基础::【经济法概论 刘建民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年版】
微观经济学:主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辅助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宏观经济学:主教材1【宏观经济学迈克尔·帕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版】
辅助教材【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拉什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版】
主教材2【宏观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版】
辅助教材【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保罗·萨缪尔森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版】
参考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热点内容
村办卫生室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1 13:05:11 浏览:619
道德250字作文 发布:2025-05-21 13:04:23 浏览:627
有法律效力的鱼塘转租合同 发布:2025-05-21 12:53:44 浏览:587
母公司合并报表的法律依据 发布:2025-05-21 12:52:25 浏览:851
房产中介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发布:2025-05-21 12:52:10 浏览:141
旷工辞退根据劳动法拿些条 发布:2025-05-21 12:44:59 浏览:154
纳溪法院吴江 发布:2025-05-21 12:43:13 浏览:136
孝感刑事辩护律师 发布:2025-05-21 12:34:46 浏览:413
法院放着鼎 发布:2025-05-21 12:20:31 浏览:390
法学大一课程 发布:2025-05-21 12:20:30 浏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