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中途分类法的社会科学

中途分类法的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 2022-05-17 16:53:30

Ⅰ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为哪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5大部分,22个基本大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五大部类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22个基本大类,具体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1)中途分类法的社会科学扩展阅读

图书分类法又叫图书分类词表,是按照图书的内容、形式、体裁和读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知识分类的原理,采用逻辑方法,将所有学科的图书按其学科内容分成几大类,每一大类下分许多小类,每一小类下再分子小类。最后,每一种书都可以分到某一个类目下,每一个类目都有一个类号 。 分类词表是层次结构的类号和类目的集合。

Ⅱ 中图法二十二大类目

中图分类号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中图分类号简介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获取的分类代号。《中图法》共分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

以上内容参考:汕头大学图书馆-什么是中图分类号?

以上内容参考:唐山师范学院-中图分类号查询

Ⅲ 简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五大部类和22大类具

学校图书分类标准(执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五大部类: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学校图书分类标准(执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22大类具:

  1. 701A-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 702B-0:哲学

  3. 703C-0:社会科学总论

  4. 704D-0:政治、法律

  5. 705E-0:军事

  6. 706F-0:经济

  7. 707G-0: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8. 708H-0:语言文学

  9. 709I-0:文学

  10. 710J-0:艺术

  11. 711K-0:历史、地理

  12. 712N-0:自然科学总论

  13. 713O-0:数理科学和化学

  14. 714P-0:天文学、地球科学

  15. 715Q-0:生物科学

  16. 716R-0:医药、卫生

  17. 717S-0:农业科学

  18. 718T-0:工业技术

  19. 719U-0:交通运输

  20. 720V-0:航空航天

  21. 721X-0:环境科学

  22. 722Z-0:综合性图书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中图法》使用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基本采用层累制编号法。《中图法》主要供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使用。

为适应不同图书信息机构及不同类型文献分类的需要,它还有几个配套版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本)》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等。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Ⅳ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图书分类法是按照图书的内容、形式、体裁和读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知识分类的原理,采用逻辑方法,将所有学科的图书按其学科内容分成几大类,每一大类下分许多小类,每一小类下再分子小类。最后,每一种书都可以分到某一个类目下,每一个类目都有一个类号 。 分类词表是层次结构的类号和类目的集合。

(4)中途分类法的社会科学扩展阅读

基本大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现为第五版。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具体如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Ⅳ 在图书分类法中不属于社会科学有什么

摘要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

Ⅵ 3 如何划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22个基本大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2大类: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Ⅶ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为哪几个基本大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为5大部分,分别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为22个基本大类,具体如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7)中途分类法的社会科学扩展阅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制背景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自1975年出版以来,对现代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80年代后,更以主流图书分类法取代其他分类方法。

文献信息量在文化和职场政策及出版市场的的刺激下急速增长,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致用性”是最高原则。

由于中图法酝酿于文革之中,出版于文革结束前夕,其时代的思想局限性十分明显,版本一改再改,修修补补仍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其编制体例不科学,甚至错误。

又因为中图法产生的时代是闭架时代,尽管多次修订,却并未顾及开放借阅这一主体易位的巨大变革,与生俱来的流弊制约了图书馆传播事业。

Ⅷ 《中国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将图书分成(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图书分为5大部分,22个基本大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分类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大类如下:

1、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2、哲学、宗教 ;

3、社会科学总论 ;

4、政治、法律;

5、军事;

6、经济;

7、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8、语言、文字;

9、文学;

10、艺术;

11、历史、地理;

12、自然科学总论;

13、 数理科学和化学 ;

14、 天文学、地球科学;

15、生物科学 ;

16、 医药、卫生 ;

17、农业科学;

18、工业技术;

19、交通运输;

20、航空、航天;

21、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22、综合性图书 。

(8)中途分类法的社会科学扩展阅读

这部分类法是按照如下的原则编制的: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编制依据,类目的确立机器序列安排,不仅要从科学观念出发,同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政治内容。

第二,分类体系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以科学分类为基础,采取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系统。同时要考虑图书资料分类的特点,既要能容纳古代和外国的图书资料,又要充分反映新学科和新事物。

第三,在类目安排和标记符号的设置上,要力求简明、易懂、易记、易用,以适应图书资料分类实践的需要。第四,照顾各类图书馆和情报资料单位类分图书和资料的需要,为全国图书资料统一分类编码创造条件。

Ⅸ 中图法分类有几大类

中图法为 22个基本大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为二十二个大类具体分类号如下:

A、***主义、**主义、***思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详细介绍: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五版。

《中图法》与国内其他分类法相比,编制产生年代较晚,但发展很快,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还吸取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它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分类表。

目前,《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

Ⅹ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为哪几个基本大类

第一级,以宇宙属性为标准分为人文类图书和自然类图书。

第二级,以图书基本学科属性为标准划分。

人文类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贸、T历史、U考古、V民族、W生活、X财金、Y统计、Z社会。

自然类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信、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信息。

第三级,以图书附属学科标准划分。

第四级,以图书的功能属性划分(著述、学术、教学、帮助)。

第五级,以图书品种属性划分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学术(注释、评析、争鸣、研讨、研究、考证、翻译)、教学(学校教材、社会培训教材、自修教材、参考资料、讲义、学习资料,普及读物、实验实习、试题习题、教学大纲)、帮助(词典、网络、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标准)。

第六级,根据图书国际空间划分为本国和外国原版图书(非学科定义空间)。

第七级,以图书时序划分(非学科时序)。

(10)中途分类法的社会科学扩展阅读:

一、集成分类说明

1、版本年代,作者标示属出版社业务范围,在出版图书里已有标明,在分类号中重复标注会给读者带来负担。崇尚简洁,是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必要的坚决保留,可要可不要的坚决剔除。取消推荐号。索取号,书次号用馆藏号取代,用馆藏分类号统一称谓。

2、学科内容存在交叉性,概念有其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一般只应归为一类,应以揭示本质属性的概念语词为划分根据。交叉学科一般遵从学科定位律,也受学科标准制约,属特殊。

3、图书学科分类不同于国家学科分类标准;本分类法图书学科代码是适用图书馆专用的图书学科代码。图书分类号可作为图书出版通用。

4、不设置总论复分表、通用复分表、仿分表、简表,不划分综合类图书,不用总分式的结构统揽,不用原进位转换制标示。

5、马克思主义、孙文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政治理论学科划分,大陆和台、港、澳等地区均可适用;与其相关图书类型和品种按本分类法分列入各相应学科和级位。

6、为了解决图书分类体系存在的混乱,必须调整理顺各级学科概念,学科类别,将派生学科归入传统学科,适当列举新学科。取消“文化、科学、工业与技术”的学科门类划分,重新确立图书基本学科和附属学科,将之分解列入各相应学科。

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制背景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自1975年出版以来,对现代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80年代后,更以主流图书分类法取代其他分类方法,独领风骚,近于“普及”了。

文献信息量在文化和职场政策及出版市场的的刺激下急速增长,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其原理是不变的,“致用性”是最高原则。

然而,中图法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原则,是不是科学的方法?笔者就其使用情况在服务一线作了较为深入的观察,结论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先天不足,存在严重缺陷,其科学性和致用性令人失望!

由于中图法酝酿于文革之中,出版于文革结束前夕,其时代的思想局限性十分明显,版本一改再改,修修补补仍没有实质性突破,其编制体例不科学,甚至错误。

又,中图法产生的时代是闭架时代,尽管多次修订,却并未顾及开放借阅这一主体易位的巨大变革,与生俱来的流弊制约了图书馆传播事业。

热点内容
会计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区别 发布:2025-05-20 12:39:14 浏览:88
欺负残疾人法规 发布:2025-05-20 12:39:04 浏览:596
合同法第34条 发布:2025-05-20 12:33:24 浏览:558
材料行业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20 12:24:18 浏览:784
铜粱人民法院 发布:2025-05-20 12:24:16 浏览:895
民法典法律宣传 发布:2025-05-20 12:16:28 浏览:913
元代立法包括 发布:2025-05-20 12:16:18 浏览:608
刘忠法院 发布:2025-05-20 11:47:25 浏览:684
江夏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5-05-20 11:32:34 浏览:748
民庭法官事迹 发布:2025-05-20 11:30:58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