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与法道德观察投毒

社会与法道德观察投毒

发布时间: 2022-05-25 20:47:44

A. 求近五期 CCTV12 的 道德观察栏目 的内容

道德观察中《孽债》的母子之争中,我觉得那个老母亲很可怜,所谓养儿不孝,苦一生,这句很有道理。我不知道那个人怎能当着社会、电视、记者的面前打自己的母亲,他可知道“孝”的意义?

这样的一个人,还理直气壮,还为自己辩解,把自己的母亲打伤了,还说她是母亲装的?天理何在?这样的人渣为何能这样活的逍遥自在、心安里得?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可能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吧!

换句话说,如果当初没有他的母亲,他会有今天的一切吗?这样的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年迈的母亲只是向他提那么微薄的要求,让他赡养自己,可是遭遇的是拒绝,那种心酸可能只有廖老婆婆知道。他可知道,他现在也是别人的父亲,要是有一天自己的儿女也这样的对待他,他心里会如何?难道他不会换位思考一下?他也不想想,现在他母亲老了,能吃他的多点?能用他的多少呢?

他已经丧失了做人的基本意义,一个连自己亲生母亲也欺辱的人,还在这个世界上苟活着,对于懂孝的人而言是一种污辱。不知道他还有没有良心?有谁不痛恨这样的人?难道他真得不知道“百善孝为先”这句话的意思吗?

B. 社会与法栏目

CCTV12是播出道德和法制类节目的专业频道,内容包括《天网》《道德观察》《法律讲堂》《忏悔录》《见证》

C. 复旦大学投毒案件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楼主求采纳~
林森浩与黄洋均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分属不同的医学专业。2010年8月起,林森浩入住复旦大学某宿舍楼421室。一年后,黄洋调入该寝室。之后,林因琐事对黄不满,逐渐怀恨在心。 [2]
2013年3月29日,林森浩在大学宿舍听黄洋和其他同学调侃说愚人节即到,想做节目整人。
林森浩看到黄洋笑得很得意,便联想起其他学校用毒整人的事件,便计划投毒“整”黄洋,让同学难受。[3]
作案动机
最高法经复核确认:被告人林森浩与被害人黄洋分别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同住一间宿舍。林森浩因日常琐事对被害人黄洋不满,决意采用投放毒物的方式加害黄洋。
毒物来源
2013年11月27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庭审中,林森浩表示,2013年3月31日他找同学吕鹏,准备向其要曾经做实验时用过的N-二甲基亚硝胺。林森浩从吕鹏处拿到实验室钥匙到实验室将装有75毫升N-二甲基亚硝胺的药瓶和一支已经吸了约2毫升N-二甲基亚硝胺的注射器带走。[3]
投毒剂量
检方指控,林森浩将至少30毫升二甲基亚硝胺注入饮水机,超致人死亡剂量10倍以上。[4]

案件经过编辑

投毒经过
2013年3月31日下午,林森浩以取物为借口,从他人处借得钥匙后,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号楼204影像医学实验室,取出其于2011年参与医学动物实验后存放于此处的、内装有剩余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原液的试剂瓶和注射器,并装入一个黄色医疗废弃物袋中带离该室。
2013年3月31日17时50分许,林森浩携带上述物品回到421室,趁无人之机,将试剂瓶和注射器内的二甲基亚硝胺原液投入该室饮水机内,后将试剂瓶等物装入黄色医疗废弃物袋,丢弃于宿舍楼外的垃圾桶内。
2013年4月1日9时许,黄洋在421室从该饮水机接水饮用后,出现呕吐等症状,即于当日中午到中山医院就诊。4月2日下午,黄洋再次到中山医院就诊,经检验发现肝功能受损,遂留院观察。4月3日下午,黄洋病情趋重,转至该院重症监护室救治。

警方调查
2013年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对黄洋中毒事件报案,上海警方接报后立即组织专案组开展侦查。林森浩在此前,包括在接受公安人员调查询问时,
林森浩在法庭上接受二审宣判
始终未说出实情。
2013年4月12日零时许,公安机关确定林森浩有作案嫌疑并对其传唤后,林森浩才如实供述了其向421室饮水机投放二甲基亚硝胺的事实。
2013年4月12日,林森浩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2013年4月16日,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某某医院去世。经法医鉴定,黄洋系因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致急性肝坏死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正式逮捕
2013年4月19日下午,上海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
2013年4月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
2013年5月5日,黄洋父母给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写亲笔信,质疑学校推诿避责,官僚作风。
2013年6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出具《上海市公安局鉴定意见通知书》,诊断称林森浩无精神异常。

提起公诉
2013年10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披露,市检察院二分院对嫌疑人林某的公诉已被该院正式受理,公诉方指控涉案人林某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

案件审理编辑

一审审理
2013年11月27日上午9时30分,“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C101法庭公开开庭审理。
庭审中,检方指控,被告人林森浩因琐事与被害人黄洋不和,竟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害黄洋并致其死亡,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提请法院对林森浩依法予以严惩。
被告人林森浩辩称,其只是出于“愚人节”作弄黄洋的动机而实施投毒,没有杀害黄洋的故意。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不持异议,但提出林森浩系间接故意杀人,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罪行,有认罪表现,建议对其依法从轻处罚。
2013年11月27日下午6时15分,该案庭审结束,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择日对该案作出宣判。
2014年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终审宣判
2014年2月25日,林森浩的二审代理律师唐志坚正式受林森浩委托向法院提起上诉。
2015年1月8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林森浩投毒案二审维持原判;二审法院没有认可辩方提出的辩护意见,认为林森浩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虽然到案后能如实供述,但不能从轻处罚;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5]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林森浩的死刑判决将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

死刑复核
2015年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的二审死刑判决复核听取林森浩辩护人意见。据林森浩辩护人斯伟江律师介绍,整个过程持续两个多小时,辩护人阐述4点意见,认为判处林森浩死刑的量刑过重,法官表示会依法审理。[6]
2015年6月5日傍晚,“林森浩投毒案”代理律师斯伟江所在的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发表声明称,应林森浩父亲林尊耀的要求,该所已与林尊耀解除委托协议。林森浩死刑复核仍在进行中,林父临时更换律师的行动引起各方猜测。林森浩案中,林父在一审结束后已经更换过一次律师,如今是他第二次提出更换律师。
与斯伟江解除合同后,林父或将委托北京律师、中国律师司法网总裁谢通祥接手林森浩案。谢通祥在个人微博简介中自称“专业办理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律师业务、死刑辩护律师”。同时,他还是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律师网首席律师[7] 。
2015年7月28日,经林父的律师谢通祥申请和沟通,最高法院刑庭主办法官经过请示领导研究和慎重考虑同意了被告人林森浩的父亲与主办法官的会见请求。在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庭内,林森浩案件的主办法官和林父交流了部分案情,并告诉林父最高法院已经多次派人到上海方面了解情况了。林父称,整个会见持续了几小时,法官与书记员还详细地作了笔录。
2015年7月31日下午,林森浩的父亲林尊耀和谢通祥律师第二次来到最高法刑事审判庭第三庭,这一次林尊耀向最高提交了一份由谢通祥与多位专家撰写的《请求最高法院不核准并撤销林森浩死刑意见书(一)》以及11份和案件有关的申请。
2015年12月9日,“复旦投毒案”出现新进展,林森浩的死刑复核已出结果,最高法已下发核准林森浩死刑的裁定书。[8]

执行死刑
2015年12月1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

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行刑之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安排林森浩与其父亲林尊耀等亲属进行了会见。11日下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将罪犯林森浩执行死刑。[1]

社会评价编辑
复旦大学投毒案嫌疑人一审被判死刑,引发热议。专业知识丰富的名校生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警醒:过于功利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忽视最基本健康人格的培养,灌输仇恨的不良风气让心浮气躁的青年人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从亲密室友到下毒伤人,该反思的不仅是教育。(新华视点)

事件影响编辑
177名复旦大学学子为林森浩求“免死”
2014年5月,由复旦大学177名学生联合签名的《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寄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随之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份《声明书》。建议给被告人林森浩一条生路,让他洗心革面,并在将来照顾受害人黄洋的父母。177名学子表示,希望国家、社会、法院综合考量,慎重量刑,能给林森浩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请求信还列举了林森浩平时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系列琐事。林森浩的同学介绍,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从平时节约的钱中捐出800元(他每月的生活费仅200多),是同学中捐款最多的学生之一。林还发表过8篇学术论文,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杂志上也有作品刊登。
此外,据请求信介绍,病人送的红包,林森浩坚决拒收。他还曾给农民工连续服务一周,从始至终都很热心。他平时节俭、朴素(家里是农民,很累很穷,母亲还患有心脏病)。“因此,我们认为他不是多次杀人、多次伤人的极为凶残的人。”[10]

D.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出处是什么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出自中央电视台12套社会与法频道的节目《道德观察》。

《道德观察》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主打节目之一,为了给观众搭建一个展示个性观点、探讨道德观念的平台,突出体现栏目的“观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栏目组以普通人、公众人物、具争议性人物为对象,讲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观众的现身说法,还有嘉宾的平民视角参与,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针引线,节目流畅而又有节奏。

道德的沦丧是指严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性的扭曲是指人的自然、社会和精神属性严重失常。

(4)社会与法道德观察投毒扩展阅读:

宗旨和定位

《道德观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系统、全面、深入报道中国道德生态的电视栏目;是中国第一个日播的道德栏目。

《道德观察》并不是一个教训人的节目,不是一个每天定点开庭的道德裁判所。我们观察的是世间百态,感受的是人情冷暖;我们带给观众的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社会道德案例。

《道德观察》以记者的视角调查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涉及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的事件和人物,主持人在演播室对记者调查的事件和人物做深刻剖析和评述。

《道德观察》每天上演着关于:爱、恨、情、仇、恩、责、义的人间悲喜剧。这是一个个发生我们在身边的故事,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纷繁复杂,千姿百态。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关注我们心灵的环境,共同筑造我们良好的道德风尚。观察了别人,也就发现了自己。

E. 急求那句什么“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一整句完整是什么,是什么节目里面的,急求!

这一切的背后是良心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出处:

出自中内央十二套以前的容一个节目,叫做《道德观察》!

(5)社会与法道德观察投毒扩展阅读:

《道德观察》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主打节目之一,每天于21:39 CCTV-12播出,每集20分钟。为了给观众搭建一个展示个性观点、探讨道德观念的平台,突出体现栏目的“观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栏目组以普通人、公众人物、具争议性人物为对象,讲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观众的现身说法,还有嘉宾的平民视角参与,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针引线,节目流畅而又有节奏。

F. 中央电视台法制节目道德观察,余柏初被合法夫妻章碟弄走220万,章碟还在外面有了男人孩子这事后来怎

太贱了,还怀着孕,做些个泯灭人性的事,不给肚子里的孩子积点德嘛,生出来就是个现世报

G. 关于身边的法律事件,或道德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的故事

1000zi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我们现代国家的主要服务信息,那么“网吧”也就应运而生。1998年,网吧开始在我国的一些文化品位比较浓厚的大城市出现,然后又向小城市蔓延,去网吧的人数不胜数,但以青年为主其次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中小学生又占多数,我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调查了一些网吧,发现网吧里大多数是十来岁的学生。这些昔日沉迷于游戏机室中的学生,如今摇身一变,大多数成了网吧的常客,那么这些中小学生在网吧里都干些什么呢?在2002年有的专家调查3000名大、中学生中发现,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沉迷聊天室的学生网民占76%,只有30%的学生“选择搜索信息”、“下载软件,”另有35%的学生选择玩游戏找刺激,甚至有的学生辍学几天几夜泡在网吧,吃、住、睡一条龙,直至把手中的钱花光。
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决不亚于邪教,是腐蚀青少年的“电子毒品”。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且新奇等特点,加之大量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及色情影片反动等信息,甚至还有网吧经营者提供的免费食、住、行等优惠手段,使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吧。这种沉迷往往无法自拔,同毒品的成瘾性是很相似的。
上面讲了这么多的坏处,那么网吧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呢?青少年是否可以进网吧呢?其实上网也是有好处的,互联网毕竟代表了当今社会科学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在广泛推广,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但给人们带来了信息革命,而且能够让人们快速获取科学知识,人们敲击键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畅游世界各地,可以掌握世界最新知识动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懂得互联网的人,将要被社会淘汰。社会要发展,就离不开互联网技术正如社会不会因为有违章驾驶造成严重交通事故而停止汽车制造和发展交通运输的道理一样,互联网技术也不会因为它有危害就会遭到全盘否定。
所以互联网的好与坏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的清的,也没有一个定论。它的好坏主要决定于青少年的周边环境,如果有一个好的向导,互联网就会是一个良师益友,但如果没有加以向导的话,互联网就会像一个魔鬼一样。

H. 写一篇社会观察论文,就社会热点问题中有关道德与法律问题

写作思路: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人与人之间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相应道德和法律也会随之产生。不管是道德还是法律,共同目的就是规范人的某种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冲突问题,来达到最终目标。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提倡或者谴责;法律却是强制的、无情的,只要你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为道德的没有法律的强制性,有很多人以为只要不触法干什么都可以,只要法律不要道德了,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它和道德没有严格的划清界限,是冰与水的关系。如果我们不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中不注意提高学识修养,就有可能触犯法律,滑向深渊。








错与对只是一念之差,守法与犯罪也只是一步相隔。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意念可能导致你犯罪,一个想法可能会让你一生流泪。有多少人平日不注重修养,事到临头常因一时冲动,一句话可能导致大打出手,一个动作导致车毁人亡。








网络上有段视频,在高速路上的斗车,一辆越野车一直在前面别着一辆轿车,不让它超越自己,后来轿车找了个空挡冲到了越野车前面,两车相撞直接滚到右侧的大卡车下面,人车具毁。看后深刻反思,其实开始时才多大点事,就是因为两个司机赌气,谁都没有在道德修养上严格要求自己,结果冲动起来,结果酿成大祸。既然冲动是魔鬼,那就应当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当冲动来袭时,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我们中学生是当代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群体,是未来的栋梁。我们的道德法律意识如何将对实施依法治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我们要遵纪守法,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课的纪律开始,做到严格自律,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我们还要努力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个人的道德法律意识。








注重道德的法制社会是和谐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加强道德法制观念,描绘更加美好的明天!

I. cctv—12道德观察20150419

《道德观察》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主打节目之一,每天21:59在CCTV-12播出,每集20分钟。为了给观众搭建一个展示个性观点、探讨道德观念的平台,突出体现栏目的“观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栏目组以普通人、公众人物、具争议性人物为对象,讲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观众的现身说法,还有嘉宾的平民视角参与,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针引线,节目流畅而又有节奏。

中文名:道德观察
首播时间:每日 21:39
主持人:路一鸣、徐君
制片人:倪俊
监制:时间
播出平台:CCTV-12
时长:20分钟
希望能帮到你。

热点内容
被司法扣钱 发布:2025-05-17 11:05:30 浏览:781
明星代言应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7 11:05:29 浏览:597
律师职业访谈 发布:2025-05-17 11:01:52 浏览:358
公司规章制度往墙上挂 发布:2025-05-17 10:51:44 浏览:491
贵州省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发布:2025-05-17 10:48:04 浏览:197
刑事诉讼法概述教案 发布:2025-05-17 10:38:44 浏览:798
武冈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5-17 10:36:23 浏览:373
司法考试奇葩案例 发布:2025-05-17 10:01:11 浏览:304
陈力律师 发布:2025-05-17 10:00:31 浏览:258
2017司法考试报名截止时间 发布:2025-05-17 09:56:08 浏览: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