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婚姻法和物权法的适用先后

婚姻法和物权法的适用先后

发布时间: 2022-05-27 18:47:40

A. 婚姻法和物权法发生冲突怎么办懂法律的高人给指点

根本就不存来在冲突啊兄弟,你给出自那两个物权法条款讲的是所有权的问题,并未涉及是共有还是单独所有。在两个人给予婚姻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对“物”,也就是你说的房产,形成的是共有关系,共有仍然是一个所有权,但是双方是共有关系,跟登记的名称没有关系。不是冲突的问题。

B. 如下情况《物权法》和《婚姻法》的冲突该怎么办

物权来法和婚姻法是不冲突自的。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可见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是明确物权法定的具体规定,两部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C. 物权法和婚姻法对同一所房子的所有人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物权法》及其配套的《房屋登记办法》的规定,并没有与《婚姻法》想独立或者违背。

夫妻婚后购房是双方共有还是一方所有,依据《物权法》规定,应当以房屋所有权证书登记内容为准。按照《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房屋登记以后,如房屋所有权证书上登记了共有权人的应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而登记在夫妻一方名下,没有标明另一方为共有人的,则属一方个人财产。

《物权法》第十七条规定,不动产所有权证书是权利人享有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依据《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如无特别约定,夫妻婚后购买的房屋一般属于共有财产。按照《房屋登记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婚后购房后,应共同申请房屋登记。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查验申请登记资料,夫妻双方亦需对申请登记房屋是否属于共有房屋作出书面说明并签字确认。依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双方对于房屋性质(共有或个人所有)作出的书面确认,应当视为双方就申请登记房屋作出的书面财产约定。

根据《房屋登记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如申请登记房屋为共有房屋的,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在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共有”字样,以此确认登记房屋属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如夫妻双方一致表示房屋为一方所有并签字确认,房屋登记机构据此依法将房屋登记在一人名下,显然该房屋应当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而不存在所谓的“依据《婚姻法》规定,夫妻婚后购买房屋不管是否登记在一方名下均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的情形。

现实生活中,由于夫妻一方恶意申请登记导致本属双方共有的房屋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利害关系人依法可以通过更正登记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还可以申请异议登记并通过诉讼程序依法确认其对房屋享有的正当权利。当然,房屋登记机构如未按《房屋登记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进行共有权登记,按照《房屋登记办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 《婚姻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属于哪个法律规则范

国务院法抄制办编录的《法律、法规汇编》,是将《婚姻法》列入民法法律部门的。而该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的内容是,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这显然是关于民事问题的规定,属于民法范畴。

E. 婚姻法与物权法哪个级别高

1、根据《立法法》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则: ⑴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版《立法权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 政府规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⑵ 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⑶ 新法优于旧法。《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⑷ 一般不溯及既往。《立法法》第84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2、《婚姻法》与《物权法》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不存在那个级别高的问题,但是在具体适用上,可以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处理。

F. 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这些法是什么关系那些是特别法

民法通则可以适用于物权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相对于民法通则而言,它们是“特别法”了。

G. 求高人解答:继承法、物权法和婚姻法的规定之冲突

《物权法》第29条的规定,并不意味着继承人自继承开始时就当然得拥有对遗产内的所有权,继承人容有放弃继承的权利。
该条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遗产处于无主状态,即只要继承人在继承开始以后的某一法律允许的时间内没有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其继承权的效力就始于继承开始。根据《继承法》第25条的规定,法律允许的时间就是在遗产处理前,即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分割以前。但是“遗产分割前”并不明确,应该借鉴外国经验,将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作出时间规定为一个不受当事人行为影响的具体时间段。
第29条并没有限制继承人放弃继承权,不能认为无需继承人作出接受继承的意思表示,遗产的所有权就当然地归其所有。因此,继承人放弃的是继承权,而不是遗产的所有权。只有继承人继承遗产后,其配偶才能依据《婚姻法》第17条的规定,成为继承人因继承而取得财产的共有人。所以,继承人的配偶不可能因为继承人放弃继承而损害了她(他)取得该夫妻共同财产份额权益。

H. 物权法第七条权属以登记有效。婚姻法解释(三)第11条,房屋登记夫妻一方名下对双方权利没影响怎解释

1、物权法和婚姻法是不冲突的。 2、婚姻法司法解释第七条规定,婚后由一内方父母出资为容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可见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是明确物权法定的具体规定,两部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I. 婚姻法中房屋所有权是否适用物权法

当然适用,但是夫妻共有财产的规定也适用婚姻法。也就是说,只要是夫妻共有财产,不要求房产证上须是两个人的名字,只有一个人的名字也可以,只要房产证实在婚姻存续期限登记的。

J. 关于婚后新购买的房产如何归一方所有!

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购买的房屋可以约定为夫妻一方所有。

《婚姻法》关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规定,前提是在双方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的,也即双方对财产有约定的,首先适用双方的约定。只有在没有约定或者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律的规定。

因此,婚后购置的房屋,无论其房款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都可以就房屋产权进行约定。这种财产处理过程中“约定优先适用于法定”的原则更能充分体现法律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在约定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1,约定处理的房屋必须是夫妻共同财产,不能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房屋或者家庭共有的房屋擅自处理。否则,损害了第三人利益的,该行为无效。

2,约定的双方必须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意思表示真实,即该约定是双方自愿平等做出的选择。

3,约定必须合法,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并且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口头约定无效。最后,约定最好办理公证,经过公证的房屋产权协议,当事人无须就其效力再行举证。

(10)婚姻法和物权法的适用先后扩展阅读

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离婚率连续8年递增,2012年全国有238.8万对夫妻离婚。在离婚案件中,房产之争往往是案件的核心。

北京的董先生与汪女士婚前确立恋爱关系后购房,董先生曾以转账和现金的形式将首付款交由汪女士,汪女士出面签订房屋购买合同,并将房屋落户在自己名下,婚后二人共同还贷。

2011年初,汪女士起诉离婚,主张房屋是其个人财产。董先生认为自己是房屋的实际出资人,房产应为双方共有。汪女士认为董先生转账给自己的款项是彩礼,没有实际用于购房。

今年2月下旬,法院判决认为,二人以结婚为目的共同出资购房,认定该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房产归汪女士所有,但应给付董先生近一半的房屋折价款。

同样是以结婚为目的购房、房屋落户女方名下的案件,处理结果并不一样。为了结婚,北京李先生出资42万元,丁女士出资10万元付了房屋首付,将房屋落户在丁女士名下,婚后共同还款。

2012年3月,丁女士向法院起诉离婚,认为房屋登记在她个人名下,且是婚前签订的购房合同,房屋应是其个人财产。而李先生则认为自己支付了大部分首付款及后续的大部分费用,从出资情况看,自己才是房屋的主人,至少房屋产权应为共同所有。

此案件最终由法院主持调解结案,房屋归丁女士所有,丁女士向李先生支付了婚前出资和婚后部分还贷及相应的增值款。

上述两起案例适用的是《司法解释三》第十条的规定:案例二是当前基层法院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做法,更多从物权法角度出发,将登记作为重要参考标准,最终认定财产归个人所有;而案例一考虑了婚姻身份的特殊性,认定财产共有,进而导致了同案不同判的出现。

事实上,在《司法解释三》出台前,这种现象就已存在。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孙若军解释说,“《司法解释三》出台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统一司法裁判,避免出现同案不同判。”

但《司法解释三》施行后,仍然有较大争议。不少人认为,《司法解释三》对夫妻财产约定、婚前按揭房屋产权等问题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男方买房、夫妻共有的传统习俗,甚至还激化了离婚财产分割的矛盾。

《司法解释三》本身不是立法,它是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而对婚姻法相关法条做出的阐释。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专业律师杨晓林说,“我们的法律往往比较抽象,《司法解释三》中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房产条款,表述过于概括,没有涵盖现实生活的常见情况,造成学者、法官及律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国现行婚姻法修订于2001年,而物权法的出台是2007年。在司法实践中,当婚姻法、物权法、合同法出现冲突时,应该优先适用婚姻法,还是物权法,或合同法?《司法解释三》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在法学界,有两派观点:不少民法学家认为,婚姻身份并不具有特殊性,处理夫妻间的财产纠纷,与处理一般民事主体间财产纠纷类似,适用物权法、合同法即可;而多数婚姻法学家则认为,婚姻身份具有特殊性,应首先考虑适用婚姻法。

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马忆南认为:“婚姻关系具有特殊性,在处理夫妻间财产纠纷时,不能机械适用物权法、合同法,应充分考虑婚姻的特殊性,适当向女方倾斜。”

孙若军也认为,“从法律适用上讲,婚姻法为特别法,物权法、合同法为普通法,当特别法与普通法的规定相冲突时,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从事婚姻案件审判的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王礼仁介绍,“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夫妻财产共有制’是以共有为原则,个人约定为例外。《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正好与之相反。

该条规定,婚后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房屋,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分别为各子女个人的财产,或者根据出资比例按份共有。由于相互矛盾,法官在适用法律时往往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的坚持适用婚姻法,有的则适用《司法解释三》,从而造成同案不同判。”

他认为,《司法解释三》没有处理好具有身份属性的夫妻财产与一般财产的关系,将一般财产法原理完全适用于夫妻财产,造成夫妻身份关系与夫妻财产关系绝对分离,使夫妻财产纠纷复杂化,法官难以把握。

杨晓林说,“《司法解释三》实施近两年来,司法审判实践中离婚房产问题处理呈现两个极端:一是房产登记绝对化,即不管出资情况如何,登记是谁的名字,房产就归谁所有;二是出资绝对化,即不管房产登记是谁的名字,谁出资,房产就归谁所有。”

热点内容
做餐饮怎么样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16 08:50:37 浏览:879
123司法 发布:2025-05-16 08:38:51 浏览:37
让司法有理 发布:2025-05-16 08:36:02 浏览:867
法律顾问王辉 发布:2025-05-16 08:36:01 浏览:623
法规变化快 发布:2025-05-16 08:26:13 浏览:47
卫生间漏水司法 发布:2025-05-16 08:21:26 浏览:774
2016劳动法生育津贴 发布:2025-05-16 08:13:55 浏览:520
济宁律师咨询 发布:2025-05-16 08:11:28 浏览:205
合同上面没有盖章签字了算有法律效力嘛 发布:2025-05-16 08:11:17 浏览:115
合同不履约项目负责人所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6 08:09:03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