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欺诈条款撤销

合同法欺诈条款撤销

发布时间: 2022-05-28 04:57:02

民法典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是哪五种你是如何理解的

合同具备可撤销的原因,是行使合同撤销权的前提条件。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欺诈、违背真实意思、胁迫、乘人之危五种情形。并且特别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的才作为合同无效的原因。

1、重大误解。《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欺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违背真实意思。《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胁迫。《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乘人之危、显失公平。《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此外,《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㈡ 欺诈合同能解除嘛

法律分析:欺诈合同不需要解除,因为以欺诈方式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申请撤销,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通过欺诈手段签订合同,欺诈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合同撤销后就不需要解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法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合同法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㈣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还是无效合同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属于是可撤销合同。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受欺诈订立的合同主要是看是否损害到了国家的利益,如果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则合同是无效的,否则合同是可撤销的。
法律分析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属于是可撤销合同。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或仲裁机构撤销或变更:(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另外,因一方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如损害国家利益,则属于无效合同。因此,对于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究竟属于可撤销合同还是无效合同,关键是看其后果是否损害国家利益。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受欺诈订立的合同主要是看是否损害到了国家的利益,如果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则合同是无效的,否则合同是可撤销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㈤ 合同法规定的撤销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包括,合同是当事人被一方或者第三人胁迫订立的;合同是当事人基于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的;以及合同是一方或第三方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当事人签订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㈥ 合同法撤销违约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撤销一般没有违约责任。可撤销的合同一般是基于重大误解、被欺诈、被胁迫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这种合同是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当事人可以依法行使撤销权,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㈦ 由于装修公司的虚假宣传诱导,我跟该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这种情况可以算是合同欺诈吗合同可以撤销吗

算是合同欺诈,合同可以撤销。属于可以撤销的合同,需要向法院请求撤销。在法院撤销之前,合同属于有效的,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以欺诈的方式签订的合同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通过欺诈的方式签订装修合同的,装修合同是无效的。
法律分析
装修合同订立的注意事项:第一、要调查掌握装修公司的主体资格,也就是该装修公司有没有和你签合同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注意查看装修公司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是否齐全、有效,有没有通过年检;分公司要留意其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如果是“替母公司承接XX业务”这类的,应当要求其提供母公司的签约委托书或要求在合同上加盖母公司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另外注意项目经理有没有资格,是不是该公司的,并看下其身份证。以上资料最好留一份复印件。第二、对装修公司的预算要逐项核对落实,项目考虑周全,尽量避免在装修过程中增减项,不然很容易被敲竹杠的。第三、在考虑自己的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工程款的支付比例、时间和支付方式,避免因逾期付款而支付不必要的违约金。第四、适当放宽装修工期,既可以使装修公司不至于为赶时间而不顾质量,造成不必要的纠纷;也可以给自己充分的准备及采购时间,避免应自己原因造成的停工。第五、对装修工艺要在合同中确定细节,如油漆几底几面,刷涂还是喷涂等,越细越好。同样,对装修公司提供的材料设备也要明确到细节:名称、品牌、数量、规格、质量要求等。第六、注意合同条款是否公平,主要是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对等。比如因装修公司原因逾期完工,每逾期一天装修公司向业主赔偿50元;业主未按约定付款的,每逾期一天业主向装修公司赔偿100元。这就是双方主要义务的不对等,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第七、留神格式条款。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格式条款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商品房买卖合同了,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几乎百分之百都含有格式条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㈧ 欺诈的合同几年内可以撤销呢

欺诈的合同一年内可以撤销。为尽快确定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以及维护交易安全的需要当事人应当及时行使撤销权,撤销期限自受欺诈的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一年。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㈨ 可撤销合同的四种情形

1.合同有效的要件:
①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②内容合法,不违法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③权利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规定:《民法典》第143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①重大误解。《民法典》第147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②合同一方欺诈。《民法典》第148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③第三方欺诈。《民法典》第149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④胁迫。《民法典》第150条规定,“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⑤显示公平。《民法典》第151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示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撤销权的消灭期限:
《民法典》第1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4.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

《民法典》第15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赔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典》第507条,“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热点内容
行政法规的组织起草机关 发布:2025-05-16 03:21:04 浏览:816
台湾法官法 发布:2025-05-16 03:19:39 浏览:741
商会规章制度必须执行 发布:2025-05-16 03:10:50 浏览:153
法官年收入有20万吗 发布:2025-05-16 03:09:25 浏览:165
实际驾驶人与车辆所有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6 03:07:01 浏览:117
2016婚姻法律知识大全 发布:2025-05-16 03:01:32 浏览:551
民法第68条 发布:2025-05-16 02:51:06 浏览:938
法院勘验笔录 发布:2025-05-16 02:50:19 浏览:82
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 发布:2025-05-16 02:45:24 浏览:756
上地司法局 发布:2025-05-16 02:45:22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