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民事权利

合同法民事权利

发布时间: 2022-05-31 01:56:05

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第十二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1)合同法民事权利扩展阅读:

第十五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第十六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第十七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第十八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❷ 请问《合同法》中包括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这个问法很奇怪。合同法是规范合同的法律,从民事权利内容的角度看主要规专范的是债权中的合同之债;属从民事权利的财产利益角度看,合同法规范的合同主要涉及的是财产权的处分;从权利的作用角度看,合同法涉及到请求权(债权人享有)、支配权(财产所有权人对其财产的支配,如出售、出租等)、抗辩权(债务人享有)、形成权(合同解除权);从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来看,合同法中主要体现的是相对权;从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分析,合同法又包括主权利(主合同)、从权利(从合同);从权利相互派出关系,合同法也包括原权利(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救济权(违约责任)。因此,说合同法中包括的民事权利有哪些是一个非常不严谨的问题。

❸ 合同法的概念,特征

合同法抄的概念和特征合同依据我国《袭合同法》的规定,应界定为除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协议以外的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主体间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进行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行为。合同的这一特征区别于单方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是基于民事主体单方的意思所决定,而合同则是双方或多方民事主体的合意,且合同是合法行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二)合同是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主体之间订立合同是具有一定的目的和宗旨的,即订立合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三)合同是平等主体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意思表示一致是合同构成的基础。

(四)合同是非身份关系的协议。我国婚姻法中有关结婚、离婚以及《民法通则》中关于监护以及继承法上关于遗赠扶养协议的合同,是属于身份上的合同,依照我国合同法第2条第2款之规定,并非合同法上所称的合同。

❹ 合同法特点

合同的特征如下:
1、合同是两个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版的协议。
2、合同以产权生、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目的。
3、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❺ 《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既包括当事人设立民事

【答案】:A
【答案解析】:《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故本题判断正确。答案为A。

❻ 《合同法》调整规范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包括————.

合同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不包括婚姻、收养、监护等身份关系。

❼ 合同是平等的,什么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7)合同法民事权利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一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热点内容
仙游微法院 发布:2025-05-14 15:49:56 浏览:244
法律援助中心入驻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2025-05-14 15:48:23 浏览:277
招投标法实施条例2016 发布:2025-05-14 15:48:22 浏览:159
劳动法哺乳期内赔偿 发布:2025-05-14 15:42:02 浏览:917
经济法简答如何保全合同债权 发布:2025-05-14 15:37:01 浏览:933
台湾法院网站 发布:2025-05-14 15:20:47 浏览:955
刑法关于初犯的规定 发布:2025-05-14 15:12:29 浏览:5
司法类心理学 发布:2025-05-14 14:49:03 浏览:861
律师的民事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4 14:48:23 浏览:450
2014年劳动法产检规定 发布:2025-05-14 14:30:21 浏览: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