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婚姻法结婚年龄
① 80年代的人几岁能结婚
上世纪八十年代男22周岁,女20周岁可以结婚。
2.
我国的婚姻法对结婚年龄没有修改。《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中的规定: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至今没有任何消息说今后婚姻法会有修改,因此,关于结婚年龄,还是应当适用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中的规定。
《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责任。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结婚的权利能力,但并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的人,才享有结婚的权利。
② 法定结婚年龄男女各是多少岁
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对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法律规定禁止结婚。如果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或者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则是无效的婚姻。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③ 80年婚姻法规定多大岁数登记结婚
法律分析:1980年中国以前法定结婚年龄是中国1950年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1980年修改相关法律时,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等原因,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现在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④ 80年的时候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大
80年前的法家婚龄是:男的22周岁,女的20周岁。
⑤ 八零年法定结婚年龄
1980年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
我国 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适应。1980年修改婚姻法时,一方面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也注意到法定婚龄过高,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也脱离群众、脱离农村实际。将法定婚龄定为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⑥ 1987年时的《婚姻法》中关于结婚年龄是多少
1980年在制定《婚姻法》时,涉及到法定婚姻年龄问题,当时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虽然该规定比原婚姻法各提高了2岁,但从实际执行看,有人觉得结婚年龄定低了,与提倡晚婚、计划生育等有矛盾。
彭真同志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结婚与生育虽然有连带关系,但实际上也是可以分开的。修改草案增加规定,‘夫妇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和‘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只要继续抓紧把计划生育工作搞好,就可以收到控制人口增长的效果。否则结婚再晚,也可以多生孩子。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法定婚姻年龄都比较低,例如西欧几个国家的法定婚龄,女的是15岁或16岁,男的是16岁、18岁或21岁。但人口并没有大量增加,而且多年来还有下降的趋势。”
⑦ 八十年代婚姻法合法年龄
1 新中国结婚的法定婚龄在1981年1月1日前是“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2 从1981年1月1日起至今,“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⑧ 八十年代结婚法定年龄是多少
【法律分析】
上世纪八十年代男22周岁,女20周岁可以结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