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疫情防控经济法

疫情防控经济法

发布时间: 2022-06-03 01:59:35

⑴ 我国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了哪些宏观调控措施

我国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确保重点企业用工,协专助跨区域定向招属聘、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多渠道公布复工时间、安抚疏导劳动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1、确保重点企业用工,协助跨区域定向招聘:对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企业、重大工程,指定专人对接,优先发布用工信息,通过本地挖潜、余缺调剂、组织见习、协调实习生等,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

4、安抚疏导劳动者:对滞留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劳动者,通过发送慰问短信、公告、慰问信等形式,关心其健康和生活情况,妥善做好安抚和疏导。

5、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暂时难以外出且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开发一批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有创业意愿的同等享受当地创业扶持政策,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⑵ 如何理解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表现与经济法主体行为之间的关联

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第一,经济法学是一门法学学科。 第二,经济法学以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总称。第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区别:(1)经济法是一个法律部门,经济法学是一个法学分支,经济法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法本身。(2)经济法作为法律,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经济法学作为学说,对当事人的行为没有约束力。(3)经济法的发展也会促进新的法律部门的产生,学习经济法也能促进法律素养,促进其他法律的学习。如何理解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范围是由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它发生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是体现国家协调意志的经济关系的总和。经济法除了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外,在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企业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中,经济法调整企业外部和一部分内部经济管理关系;在市场运行中,经济法只调整市场管理关系;从社会保障关系的特征、性质和功能看,应当由经济法调整社会保障关系。二、怎样理解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济法现象在世界各国大量出现,经济法概念问题也成为经济法学界争执最多的问题。三、如何理解经济法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 ? 1、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比较鉴别的问题,其更多的关系到经济法是否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存在,1980年代中期,在法学界就曾经有过民法与经济法的大讨论。如今法学界一般认为经济法具有独立性,经济法的范畴也从“大经济法”理性回归到我们今天对经济法的理解上来。 2、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有着其特殊的理念、本位、调整对象,调整方式以及基本原则等内容。社会本位就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之一,基于国家、社会、个人的三元结构划分,经济法在社会层面担负起了重任,与行政法和民商法共同构成了现代性的法律体系。 3、经济法以其新颖性和活力形成了这样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可以用来突破法律部门之间旧有的疆界,并把从不同的传统规范、尤其是从传统的商法规范中引申出来的各种原理重新组合一个整体。这也是其与其他部门法相比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怎样理解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依据一般法理,一个部门法体系的构成主要取决于该部门法的调整对象,这对于经济法体系的构成也是适的。(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分为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由此使经济法规范被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一类是调整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2)前一类法律规范可以总称为宏观调控法,后一类法律规范可以总称为市场规制法。(3)在把经济法规范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的基分为础童,还可以根据各类规范的具体调整范围,作出进一步的分类。(4)对经济法体系中的各个部门法进一步分类后的描述,可以大略概括为“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制法”。 经济法的特征 一、经济法具有调整经济关系的统一性。 二、经济法在市场调节中的稳定性。 三、经济法在组成和内容上的综合性。 四、经济法在功能上的限制和促进的一致性。 五、经济法在作用上的针对性和效益性。 六、经济法是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法律。

⑶ 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依据

疫情防控的主要的法律依据如下: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工作,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工作。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⑷ 疫情防控法律依据

法律分析: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需要采取一些非常措施。1、服命令,听指挥。2、遇管控,须配合。3、如实报,早隔离。4、被隔离,不停薪。5、勿抬价,勿囤积。6、制售假,从重罚。等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第一条 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实施国境卫生检疫,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以及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的口岸(以下简称国境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依照本法规定实施传染病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⑸ 疫情防控管理条例办法

法律分析: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⑹ 从经济学原理分析,为何我国能够较好的防控新冠疫情

因为中国有完善的医疗体系,有技术过硬敢打敢拼的医疗队伍,有著名的传染病方面的专家学者,有技术先进攻关克难的科研团队,有高度负责追根溯源的流调人员,有人员精干效率神速的基建施工队伍,有无私奉献的基层志愿者和物资捐献者,有敢于冲锋陷阵的防疫消杀团队。

⑺ 法考经济法怎么学

今年进博会的交通保障,遵循"进得来、出得去、行得畅、防疫好"。上海市交通委版公布了一权份详细的进博会交通出行攻略,包括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定制巴士和停车场5个板块。会场周边的两个地铁站17号线诸光路站和2号线徐泾东站,都是可以直达会场,这两个站大约要承担多大客流量?是否都已安排了足够的人力保障?

就相关问题,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客运处四级调研员吴学程介绍,地铁的主要的出入口站点跟去年是没有太大变化。在进博会期间,会采取一些具体的一些运营保障措施,尤其是今年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特殊,所以在往年的地铁保障基础上,今年在展会期间会加强配置,站内工作人员方面包括武警,公安,消防,清洁等等,都会达到平日两倍以上。

因为考虑疫情防控要求,上海目前地铁全路网,进站时进行体温检测,同时要求必须要佩戴口罩。在进博会期间,考虑到有大客流,地铁核心三站实行一级保驾,徐泾东站在出站时候也会进行测温。

除了2号线以外,还可以乘坐10号线的,这样可以避开市区的拥堵段,到虹桥火车站之后,换乘2号线或者是17号线。

⑻ 结合国家为防控新冠疫情所采取的措施,简述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在市场经复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制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1、把握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将唯物论学以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疫情防控。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

2、国家重视,万众一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

3、疫情战役之中,各党员干部展现的是说一不二的执行力。当疫情发生后,各级党员干部职工放弃假期即刻返岗。

(8)疫情防控经济法扩展阅读:

具体措施

1、加强人员社会管控,严防输入和扩散风险。

2、实行人员分类管理。根据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状况、病例密切接触史等判断其传播疾病风险,将居民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人员,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3、高风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学观察机构或居家实施严格的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相关机构和社区对其进行严格管控。中风险人员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求,自觉接受社区管理。

热点内容
道德法然 发布:2025-05-02 11:35:52 浏览:597
国务院有关部门通知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2 11:10:41 浏览:606
合同法之整体 发布:2025-05-02 11:09:15 浏览:205
信贷职业道德 发布:2025-05-02 11:08:35 浏览:640
刑法学2重点 发布:2025-05-02 11:05:38 浏览:142
条例考试新闻 发布:2025-05-02 11:04:16 浏览:757
阳光下的法庭中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2 10:49:41 浏览:37
民法的私法性质 发布:2025-05-02 10:37:10 浏览:475
正规法院电话 发布:2025-05-02 10:29:12 浏览:798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目标 发布:2025-05-02 10:13:57 浏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