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评价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评价

发布时间: 2022-06-03 16:45:18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社会意义

1.保护婚前夫妻一方的私有财产,实现法律公平。新的婚姻法解释对双方的婚前财产予以保护。新婚姻法解释是对原有法律规定的进一步明释,使得全国法院在审理房产纠纷案件时对法律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有利于公平正义在司法操作中的落实,又呼应了宪法保护个人财产权的要求。本次婚姻法解释的出台必定影响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于婚姻房产有新的认识。
2.法条明晰,便于司法裁夺。 2004 年的《婚姻法解释(二)》也曾明确提出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的投资经营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但对孳息和自然增值这两种情况应当如何分配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经过反复的推论,《婚姻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尝试提及另一方对孳息和自然增值收益有贡献的,可以认定为是夫妻的共同财产的规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征求意见稿中所说的“贡献”一词并不是法律用语,理解上可能会产生歧义,在司法审判中难以把握。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导致实践中对于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孳息和自然增值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在另一个层面上,新婚姻法解释的出台定会解决相当多的司法案件中关于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认定的实际问题,也可大量的避免出现各地法院判决不一致的现象。
3.强调男女平等,独立意识与权利意识。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男女一方父母为其子女购买的房产,不归另一方所有。也就是说,在人们的传统的意识中,一般结婚都是由男方购买房子,也就是说男方具有房产的所有权,一旦离婚,房子仍只属于男方,女方无权分割房子。新婚姻法明确了这一点,这于社会上一些利用婚姻来谋取不正当财产的人有了很好的约束。这同时也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性,女性也可通过工作赚来的收入购买房产,然而这个房产的所有权也仅仅为女方个人持有,与男方无关。很久以来,社会一直在强调男女平等,这一条款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男女平等。

⑵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将对人们有何影响

最重要的几点变化如下:
《婚姻法解释(三)》第5、7、10、12条最新补充规定的例外几种特殊情形:
[孳息与自然增值除外]第5条: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长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谁家的孩子谁家疼]第7条: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物权是物权;债权是债权]第10条: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物权是物权;债权是债权]第12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用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屋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购买该房屋时的出资,可以作为债权处理。

⑶ 婚姻法解释三有何亮点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七大亮点

一、亲子关系认定问题明确化

第二条 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

当事人一方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

律师释义:在请求方提供了必要的证据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存在或是不存在,而被请求方拒绝做亲子鉴定的情况下,本条司法解释为法院作出裁判提供了法律依据,即认定请求方的请求成立。

因为法院无权强制被请求方做亲子鉴定,在本司法解释出台之前的案件裁判中,由于被请求人的不配合,导致亲子关系的认定陷入窘境,在请求人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亲子关系成立或是不成立的情况下,法院只能依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裁定请求人的请求不成立。这就可能造成裁判结果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故,该条司法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提示:该条司法解释要求请求人提供“必要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请求,而这一“必要的证据”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取得。因此,会面临着“立案碰壁”或是请求无法得到支持的问题。

二、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财产成为可能

第四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律师释义:本条司法解释明确了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不以离婚为条件的单纯的请求法院分割共同财产的行为,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有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形除外:

1、一方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如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是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行为。

2、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如:一方的父母或祖父母(祖父母患病须在父母去世或是丧失赡养能力的情况下)有重大疾病,另一方拒绝支付医疗费的情形。

在上述两种情形具备其一的情况下,一方即可请求人民法院分割共同财产,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是履行法定义务。

三、婚前财产婚后收益的归属明确化

第五条 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律师释义:《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婚前财产为个人财产”,但该法条对个人婚前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归属问题并没有明确。本条司法解释对此加以明确: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孳息如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等;自然增值如房价上涨等因素使得房屋增值。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人为因素产生的收益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如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利用个人财产投资、经营产生的收益等。

四、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的权属问题明确化

第七条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律师释义:本条解释第一款进一步明确: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并登记在该子女名下的不动产,认定为个人财产。

本条解释第二款明确规定: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虽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也应认定为按份共有。

风险提示:对于第二款,未登记一方当事人应当举证证明出资的事实,否则面临着权利无法主张的风险。

五、侵犯生育权成为感情破裂的理由

第九条 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双方因是否生育发生纠纷,致使感情确已破裂,一方请求离婚的,人民法院经调解无效,应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五)项的规定处理。

律师释义:本条解释明确了妻子擅自终止壬辰不能成为丈夫以其侵犯生育权请求损害赔偿的理由;但同时也明确了妻子擅自终止壬辰的行为可能成为人民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实。

长期以来,多数女性认为生不生孩子是自己的权利,男方无权强行干预。该司法解释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男方也享有生育权,女方同样不能强行剥夺男方的生育权,否则,男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以侵犯生育权、导致感情破裂,判决离婚。

生育权是夫妻双方的权利,双方应当协商,不可独断。

六、以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效力明确化

第十四条 当事人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律师释义:《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八条规定: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与本条解释相抵触,不再适用。

本条解释明确规定:当事人达成的以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条件不成就,该协议不生效,对双方当事人没有法律拘束力。

七、夫妻间借款协议的效力和适用

第十六条 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律师释义:本条解释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用于一方个人事务时,双方可以订立借款协议。”

本解释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律师建议:因儿媳或女婿对公婆或岳父母没有法定的赡养义务,当出现上述需要支付大笔医疗费而动用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形时,为了避免产生和激化矛盾,夫妻之间不妨通过订立“借款协议”来化解矛盾和分歧。

⑷ 《婚姻法解释三》如何伤了丈母娘

在争论的焦点中有一种观点引发了我的思考。 都是房子惹的祸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只有寥寥十九条规定,但是上述的争议只缘于其中的两条:第七条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十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寥寥数百字,之所以引起全国百姓的大讨论,就在于“不动产”三个字,在婚姻中最重要的不动产,莫过于房产,如果再加一点,那就是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婚房”。 现在,房价居高不下,让一对年轻的夫妇靠自己的本事刚结婚就有房子,一般人还真办不到。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现在父母为子女准备“婚房”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婚房”就是父母为子女传承下来的最大财产,如此大额度的资产流转,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是休戚相关的。 各方对“新婚姻法”议论纷纷,其中一种观点征得许多人的认可,那就是“父母买房没儿媳妇的份了”,按照这种说法已婚女性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离婚进行财产分割,不啻于“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就像古代被休的女性一样,“净身出户”,实在是不公平。 通过与法律原文的对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法律规定的“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中的“子女”二字,一到社会上,“女”字悄然消失,很多人不自觉地视其为夫家父母为儿子买房子,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 如今在中国,许多地方结婚时仍然是男方买房,女方一般出装修的钱或嫁妆。但随着房价的上涨,父母往往倾注全部或大部分积蓄为孩子买房,一般也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势必侵害出资购房父母的利益。 而且在当下社会,经济收入的多寡再也不是以体力大小来衡量,男女之间的收入虽不是已完全一致,但也没有明显的鸿沟。在职场中“男女同工同酬”已经成为法定原则,不许企业违反。 在家庭领域,至少从法律层面而言,“男女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诸多法律法规中均有所体现:《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继承法》第九条也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女性在家庭中,至少就法律层面而言,已经具有了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并不存在“男尊女卑”的情况。 所以说,把“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所规定的“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的规定,理解为“父母给儿子买房媳妇没份”,就说法律偏袒男性,这种观点是有失公允的。 法律的公正在于规范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其实就法律条文来说,法律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失当之处,其中的财产处理原则很多都是借鉴其它法律的基本原则。 比如:“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适用的就是《合同法》和《物权法》中的赠与规定。当然,该条此次在新解释的突破在于“婚后”二字,强调了尊重赠与人意愿的立法宗旨,突出了赠与的真实意思。 第十条规定的“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离婚时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适用的是《物权法》的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相关原则。 关于不动产分割的原则也是一样适用《物权法》中的财产分离原则,根据多个当事人对财产的付出比重,比例最大的获取所有权,房子虽归于夫妻双方中的一人所有,但是也必须向另一方支付必要的补偿,毕竟房子并不完全是所有人出资的,需要对其它的一部分进行补偿,维护夫妻双方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 毕竟,“婚后父母给买的房子,另一方无权分割”明显不是针对男女一方的,而是针对男女双方的,不仅是儿媳妇不能分公婆的财产,而且上门女婿也不能分丈母娘家的财产。 在社会调查中,也有许多人对此表示赞同,认为是给那些‘想在宝马车里哭’甚至想嫁‘富二代’、‘官二代’的女孩当头一棒,让她们清醒,如果房子、家庭背景成为首要考虑因素,最后合不来离婚,还不是‘净身出户’”,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傍大款”这种扭曲的爱情观,如果一起奋斗的婚姻不牢靠,那么坐享其成的婚姻更加不牢靠。 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 不过从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男女平等”并未真正成为现实。尽管在职场领域中,女性遭受歧视的现象已经大幅度减少,但是在家庭领域中,男女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尽管《继承法》中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但是在一般的继承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果家中有女又有子,那么女儿一般很少从娘家取得继承财产的权利,而父母在其遗嘱中也鲜有把女儿列为其遗产继承者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很多人认为“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的规定,理解成“父母给儿子买房媳妇没份”,因为现在的社会现实,是大多数情况下婚房由男方父母来埋单。 但是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现今的“8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给女儿买房子并不少见。该司法解释对此进行的规定,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厘清父母所赠与不动产的属性,实现在婚姻财产关系上的形式平等。 可是,在我们的观念中,我们更重视的是实质上的平等,但是在具体的案件中,难免会有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没有绝对的正义,只有相对的公平。当婚姻成了“最小的合伙制股份公司”,当现实与功利骤然成了婚姻的主题,以至需要以司法解释来规制一年过百万的婚姻财产纠纷,实在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前一段时间网络微博上热传了一段老大妈的评价:“说新婚姻法不好的女人都是没本事的女人,说新婚姻法好的男人都是想离婚的男人,好好过日子的哪用得着婚姻法啊?”的确,感情才是婚姻关系最宝贵的财富,没有感情的婚姻,争到最后也是没有赢家的,不是吗?(文/刘典)

⑸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我觉得楼主提出的问题非常好,确实值得思考,以备在实践中解决类似应用。
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情况一:
这个情形楼主提出质疑的失衡点实际是“实际付出的与回报的冲突”,表现为财产购入(房屋)和子女单方收益(解释三新规)对抗夫妻共同财产的支出(赡养问题),结果可能出现夫妻另一方的财产无形损耗,从而对另一方产生的不公平状态。
事实上,我认为解释三第七条主要是为了解决离婚案件中关于财产分配中比较常见的纠纷问题,这个与备受热议的第十条并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法律在条文上都没有使用“必须”这样的字样,而选择了“可”、“可以”这样的字样,从而授予法官一种自由裁量权。很显然,这样规定就是考虑到了婚姻关系的复杂性,从而加重了法律中的“酌情”因素,寄希望于法律实践的调解作用。这样看来,解释三的很多条款,对于法律实践来说,只不过是加了一个调解不成下的保底条款而已。
回过头来看,楼主所言的情形虽然会因为法律的新规定而对财产的认定和分配存在一定的介入作用,但不必然会影响到实际的公平性。
因为抛却道德因素考虑,赡养义务中也有一个弹性的原则,要求子女有这个义务,但并没有要求子女为了赡养而付出自己家庭的全部收入。这样看,就可能使多余的部分变成两个家庭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假设这个数字是10万,为夫妻共同债务,那么当产生离婚财产纠纷时,除却连带因素考虑,应当是夫妻每人各自5万,但是在其中1方的5万中,包含着2万元的赡养费用,而由于这个2万也是夫妻共同财产支出,因此至少也应当拿出1万元来补偿另一方,这样在财产分配上就有利于另一方了。实际上,这种分配的考量与买不买房没有必然联系。
情况二:这个问题比较尖锐,也比较难于回答。但是我要说这不是一部法律能够解决的问题,更不要说婚姻法中的财产关系规定。有没有考虑弱者,要看法律实践中对老人、子女、女性的具体应用情形。就楼主提出的一个女方放弃就业的问题,首先国家法律没有强制女性结婚就放弃工作,因此将矛头指向法律自然就有失公平;其次对于失业人口和弱势群体,在社会救济上主要体现于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律只是构成这个体系的一部分,还要看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法律正是考虑到了人人公平,所以才没有规定有收入公民必须对没有收入的公民给予帮助和救济!而现实上也只有将这个责任交给政府才是最恰当的做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将法律和行政混为一谈。

⑹ 谈谈你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立法的目的对此你有何评价,请说明理由。

立法的目的是明确权利义务,通过这种方式对婚姻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更好地保护回婚姻双方的利答益。是婚姻双方的,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人,包括未婚的,二奶,小三,或者以结婚为名牟取财物的,都不受保护,让婚姻中感情和财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⑺ 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的看法

你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婚姻法》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根据以上法条规定可知:婚后由一方父母出全款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婚后夫妻购房父母仅支付了部分款项,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该出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如果双方没有相反的约定,则所购房屋产权和增值归夫妻双方共同共有。同时考虑父母所赠出资对房屋取得所作出的贡献,在分割共同财产时予以适当多分。
如能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⑻ 谈谈你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立法目的的理解,对此,你如何评价

以下回答,完全原创,必不详尽,贵在精炼。

纠正些用语不当的错误,可见提问者不是专业
法律人士或学生。
解释三,不是法律,是对法律的一种官方解释。
就是司法权力机关,对已存在法律的一种详细
解读,而不是创设新的法律。因此,不能称为
立法,也就谈不到立法目的。
可称为:该解释的出台目的。
以下为这个问题的答案
调整婚姻相关法律的背景简介:
1、《婚姻法》有一项观点是夫妻的结合应当以感情为基础。
因此明令禁止买卖婚姻或借婚姻索取财物。
这里也隐含着:不要以财物为主要结婚目的,而是
应以感情为主要结婚目的。
2、任何法律出台后,都不可能完全适应多年后的社会变革,
所以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要对法律本身进行调整,以适应现
在社会情况。
3、调整法律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已往的法律,针对现在社会
出现新的情况,进行解读。让人明确在新情况下,如何去适用
老的法条。

解释三所处的时代背景简介:
1、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
没能完全及时的把精神文明也同步提高了,
导致一些丑恶现象的出现,并有越衍越烈的驱势。
以婚姻改变命运的扭曲想法,因此有扩大的危险。
想着嫁豪门、傍大款、当二奶等嫁富不嫁穷的现象
此起彼浮。“宁坐宝马哭、不坐自行车笑”这句话的
广泛流传,就是最生动的写照。
2、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化。许多新事物,在老
法律面前,是介定不清的。官方有必要把新事物履
顺一下,让它们在法律里面,分门别类,以方便大家
能对号入坐。比如婚姻中的房产问题。

所以你要的答案是:解释三的出台,就是针对上述在婚姻中,
新出现又比较突出的问题,对法律作了一次有选择性的部分解读。

我的评价:直接解决了新出现的问题,法律的指引作用,得到强化。
间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有助于社会回归良性的
伦理道德范畴。 所以这是一部“双赢”的司法解释。
毕竟唯物主义跟拜金主义是两回事。
这部解释的隐性调整功能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显性调整功能。

⑼ 《婚姻》该不该算计,《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利与弊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主要是厘清夫妻财产与个人财产的分界,遵守“谁家孩子谁家疼”的原则,即父母买房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财产就是自己子女的个人财产。你换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了,对于一般人而言,买房都要倾尽二代人或三代人的积蓄,如果因为自己子女结婚,在他/她离婚时,子女的配偶就可以分走一半房产,那是非常不公的。
当然了,这样的条款对于没有房的一方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一般家庭而言,配偶有房了,那就不会再买房,也许没房一方还得配偶对方还贷,可是一旦离婚了,最多就是还贷的部分由对方进行补偿,这也是非常不划算的。
最后,能告诉你的是这样的条款是有解决方案的,具体方案可以私信聊。

⑽ 求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看法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回解释,是最高院答对现行婚姻法的有效补充。解释指出,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
这里有详细的解释:http://ke..com/link?url=-y-26okjY8PVpyIPMDbsHPHABC3dq 望采纳我的回答。

热点内容
劳动法试用期算工资吗 发布:2025-05-01 09:36:36 浏览:729
经营风险包括哪些经济法 发布:2025-05-01 02:05:11 浏览:981
司法考试2016年改革 发布:2025-05-01 00:51:19 浏览:429
劳动法实习规定 发布:2025-05-01 00:05:48 浏览:168
法院合同法警 发布:2025-05-01 00:01:21 浏览:182
中国法官协会成员 发布:2025-04-30 23:32:23 浏览:141
法院办公室先进材料 发布:2025-04-30 23:26:23 浏览:272
环卫工人有劳动法吗 发布:2025-04-30 23:11:12 浏览:682
北大国际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4-30 23:10:58 浏览:137
司法局签名 发布:2025-04-30 22:23:56 浏览: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