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九十五

合同法九十五

发布时间: 2020-12-24 20:33:37

㈠ 劳动合同法里第九十五条的原意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里第九十五条的原意是什么?
第九十五条 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回主管部门及其工答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解读】本是关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所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㈡ 巜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五款: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指的是什么意思

其他情形是法律制定的兜底条款,是以后修改或制定新的具体情形的依据,是立法的一种技术手段。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合同的第25条之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对于本条规定,用人单位拥有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指的是劳动者的过错,导致用人单位可以无须预先告知,即可直接通知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包括:1.不符合录用条件,通常认为录用条件应该为招聘广告注明的录用条件为主,辅以其他的基于职业和岗位特点的相关要求,因此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必须提供有效的证明;2.那么何种程度能达到“严重违纪"呢,由于用人单位在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的;3.何为严重失职,何为重大失职,应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明确;3.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为人民检察院免于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法(刑法包括:主刑,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即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三十二条免于行事处分的。

用人单位据本条规定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可以不知福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但是必须支付劳动者提供劳动期间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39条之规定前三款解释同上,第四款为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适用本条规定,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第五款中因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同样适用本条规定,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针对经济补偿问题可参考劳动合同法第46条之规定:

  1. 劳动者依照本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36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3.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0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4.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1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5. 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44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6. 依照本法第44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7. 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情形。

希望我的解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㈣ 请问我们整个公司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没有签订劳务合同,我被老板辞退了,我可以找老板赔偿吗

没签劳动合同,要付双倍的工资。
律师网 相关律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回定,用人单答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位于劳动者订立劳动的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1、《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最长应支付11个月双倍工资,用工之日起满一年还未签定劳动合同,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赔偿金。
以上这些解释是我在 大律师网 找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㈤ 合同法弟五十八条五十九条的规定是什么

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回;不能

返还答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

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

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第五十九条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九条 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释义】本条是对恶意串通合同后果的规定。
本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无效合同。恶意串通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本条是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作出的。
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为牟取不法利益合谋实施的违法行为。恶意串通的合同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的当事人都是故意的,这种故意的本质在于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非法利益。当然,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不以行为人已经或必然获得了非法利益为必要条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恶意串通成立的合同,未必都是当事人的故意,例如,当事人的代理人与对方当事人或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串通危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订立合同,就不应认为是当事人的故意。代理人的故意足以构成恶意串通。
2.恶意串通的合同是为牟取非法利益。当事人订立恶意串通的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串通,压低标价;在买卖中,双方抬高货物的价格以获取贿赂等。恶意串通的合同一般都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是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由于这种行为是双方相互勾结在一起,共同损害第三者的利益,因此,这种合同在被确认无效后,在处理上不是一方赔偿另一方的损失或者互相赔偿损失,而是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收缴双方所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㈦ 合同法 第九十四条第五款的其他情形包括哪些

《合同法来》第九十四条规定的是自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五种情形,具体为(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前四种为法定解除情形,其他情形应当包括,因行使不安抗辩权而中止履行合同,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也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当然,法律规定解除的条件,并不是说具备这些条件,当事人必须解除合同,是否行使解除的权利,应由当事人决定;同时,法定解除条件,也是对任意解除合同的限制,为了鼓励交易,避免资源浪费,合理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非当事人要求,又必须解除的合同,不应解除而应继续履行。“其他情形”同理。

㈧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关于解除权异议期的问题,是否适用合同法第九十五条关于解除权消灭的规定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适用于《合同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
回《合同法司法答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债务抵销虽有异议,但在约定的异议期限届满后才提出异议并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在解除合同或者债务抵销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法》第九十五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㈨ 合同法及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回融机构的贷款,数答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气体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
(二) 适用虚假的经济合同;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说实话,这种警察都不予以立案。
除非上法院去告你,法院都不想立案,数额太少。

㈩ y合同法第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九十六条!

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回除合同的条件成答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五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第九十六条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热点内容
外企经济法 发布:2025-05-12 18:24:03 浏览:311
存单司法冻结 发布:2025-05-12 17:09:56 浏览:414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硕士 发布:2025-05-12 16:45:02 浏览:194
法存在于那个社会 发布:2025-05-12 16:16:43 浏览:971
合同法17自考 发布:2025-05-12 16:04:41 浏览:752
中国合同法第141 发布:2025-05-12 15:11:57 浏览:450
北京市村居法律顾问 发布:2025-05-12 15:09:55 浏览:953
吓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2 13:46:40 浏览:174
劳动法请假发工资案例 发布:2025-05-12 13:16:31 浏览:422
宁波司法淘宝网 发布:2025-05-12 12:49:07 浏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