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合同法26条

劳动合同法26条

发布时间: 2020-12-31 01:10:16

Ⅰ 劳动合同法第26条

劳动合同法第复制26条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该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几种情形。

劳动法第26条与第40条区别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版前权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26条是关于解除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事,40条是节日放假的事。

Ⅲ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回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答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剩余内容: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Ⅳ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专、胁迫属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你单位因效益不好而要裁员,劝你写辞职审批表并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补偿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不能以此为由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如果单位确因经营需要需要裁员的,应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处理,并给予经济补偿,补偿的工资标准不是按最低工资标准补偿,而是按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发放给你的平均工资计算的。

Ⅳ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司法解释

欺诈,是指为让用人单位发生错误认识,劳动者故意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虚构事实,是指捏造并不存在的情况;隐瞒真相,是指将必须说明的情况隐瞒不说。胁迫,是指劳动者以现实或者将来的危害威胁用人单位。趁人之危,是指劳动者利用用人单位处于危难之中急需订立劳动合同的弱势地位。以上三种行为,其结果都须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

Ⅵ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

叶赫那拉闻多解释

一、《劳动法》第二十六条原文;“有下专列情属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二、解读《劳动法》第26条;

1、本条第(一)项指劳动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由原用人单位另行安排适当工作之后,仍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本条第(二)项中的“不能胜任工作”,是指不能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用人单位不得故意提高定额标准,使劳动者无法完成。

3、本条中的“客观情况”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并且排除本法第二十六条所列的客观情况。

Ⅶ 劳动法第26条第1款第一项

1、《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专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属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Ⅷ 劳动法24条,25条,26条内容

第二十四条来经劳动合同当事源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Ⅸ 劳动合同法第26条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抄26条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该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几种情形。

Ⅹ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热点内容
上告公司到劳动法 发布:2025-07-12 17:12:12 浏览:305
最新劳动法辞退工作10年以上补偿 发布:2025-07-12 17:08:31 浏览:380
想免费资询律师 发布:2025-07-12 16:59:20 浏览:401
合同法一审辩论终结前 发布:2025-07-12 16:58:31 浏览:211
公路养护方面安全法规 发布:2025-07-12 16:53:25 浏览:522
安全生产依法治理 发布:2025-07-12 16:48:18 浏览:812
民法典婚姻房子 发布:2025-07-12 16:47:32 浏览:184
法院放行条 发布:2025-07-12 16:38:53 浏览:795
刑法运用 发布:2025-07-12 16:25:01 浏览:364
热补偿法规 发布:2025-07-12 16:24:11 浏览: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