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中月工资
A. 《劳动合同法》中的月工资是指什么 怎么计算
一、《 劳动合同法 》中的月 工资 是指什么 怎么计算 《 劳动法 》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 劳动合同 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 社会保险 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3)按规定未介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国家根据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二、月工资按多少天计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 法定节假日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所以月工资是按21.75天来计算的。 通过以上的回答,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劳动合同法中的月工资是指什么了。《劳动合同法》中的月工资是按照21.75天来计算的,包括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奖金等。而劳动合同法中的 经济补偿金 的月工资是指在劳动 合同解除 或终止前,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B. 新劳动法 辞职~第47条中月工资中·平均工资是指什么
按实际情况,对于劳动合同法中的月平均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版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权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C. 劳动合同法中的月工资指的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中的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包括劳动者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月工资的计算通常基于劳动者在过去十二个月内的平均收入,通常按照每月21.75天的工作日来计算,以反映法定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工资的支付。
工资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
1. 基础工资: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旨在满足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
2. 岗位(职务)工资或技能工资:根据岗位的技术、业务要求、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责任大小来确定。
3. 效益工资: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完成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
4. 浮动工资: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劳动者劳动贡献大小浮动的工资形式。
5. 年功工资:根据职工参加工作年限支付,体现逐年积累的劳动贡献。
在劳动合同中,月工资的具体数额应明确列出,以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并避免劳动纠纷。
D. 员工离职 《劳动合同法》最后一个月工资怎么算
劳动者辞职的,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实际出勤的天数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其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2.75÷8×加班小时数×1.5倍。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一、《劳动合同法》最后一个月工资怎么算:
劳动者辞职的,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实际出勤的天数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其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
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
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
二、《劳动法》规定的工资加倍情况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日晌槐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 工 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单位应给予离职补偿
如果是由于劳动者本人的原因自行辞职,用人单位可以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是由于用人单位违法或违约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8条情形而导致劳动者辞职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不仅仅是多发一个月的工资。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镇谨隐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御厅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所以,《劳动合同法》最后一个月工资怎么算,这个得看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员工离职,如果是由于员工自身的原因离职的,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实际出勤的天数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如果是因为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的员工离职,除了发放应有的劳动所得之外,还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E. 劳动法里的“月工资是指合同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怎么理解
理解为月工资不会低于最低标准工资,前十二个月即便每个月都是最低标准,平均值也是最低标准。但是劳动合同里面是否有工资条款,公司是否按照劳动合同的工资条款执行发放。
法律分析
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1、签订合同时,劳动者首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要判断是否是合法企业,它的法人代表姓名、单位地址、电话。2、劳动者要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表明工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3、劳动报酬要定清楚,避免口头约定。4、关于试用期的问题要特别注意。法律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仅约定试用期的合同是无效的,试用期结束就要求劳动者走人是耍赖;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不得无理由解除劳动关系;除非劳动者不符合招聘条件,才能走人。5、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与支付时间要明确,是现金还是通过银行支付到账户中。6、劳动者工作时间与工作条件要明确,有的劳动者为多挣钱,默认了企业要求严重超时的加班加点,这是违反劳动法的,现在工资争议案就是因此而起。7、社会保险约定。8、不要签空白合同。9、有些合同约定了不合法的内容。如女职工不得结婚生育、因工负伤的“工伤自理”,要求劳动者签订生死契约等,这些条款在法律上无效,劳动者可以拒签。10、劳动合同盖章后,劳动者本人和用人单位要各保管一份。劳动合同是发生劳动争议时,劳资双方可出具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律凭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