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国际经济法上的汇票案例

国际经济法上的汇票案例

发布时间: 2025-05-09 10:13:07

① 有没有懂国际经济法的,来看看这个题

1.错,同时要表明提议人有在其建议一旦得到接受就受其约束的意思方构成要约。
2.错,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还包括国内立法等。
3.错,反补贴协议(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SCM Agreement)的简称,是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一项多边贸易协议,是在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同名协议的基础上修改和补充的,是对《关贸总协定》第6条、第16条规定的具体化。
反倾销协议(Anti-mping Agreement),即《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Agreement on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VI of GATT 1994),是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一项多边贸易协议,是在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反倾销守则》的基础上修改和补充的。
4.对,国际逃税是指跨国纳税人采取某种违反税法的手段或措施,减少或逃避其跨国纳税义务的行为。国际逃税属于违法行为。
5.对
6.错,货款主要是跟单托收。光票托收(CLEANBILLFORCOLLECTION),是指卖方仅开立汇票而不附带任何货运单据,委托银行收取款项的一种托收结算方式。一般来讲,光票托收用于收取货款尾数、代垫费。
7.对,公约只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即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但对某些货物的国际买卖不能适用该公约作了明确规定。

② 票据无因性原则

1、案情简介1990年11月12日,某回收站作为付款人填写了一张面额为100万元、收款人为某铸造厂的商业承兑汇票,并在承兑人处盖了公章,汇票到期日为1991年5月13日。次日,回收站、制造厂持该汇票至某信托投资公司贴现。

投资公司扣除贴现利息56472元,943528元汇入将铸造厂驻某市办事处账号。该汇票到期后,回收站无款返还。投资公司在收不回贴现款的情况下,向公安局报案。

公安局立案后,追回89700元,但认为该案虽有诈骗行为,但构不成犯罪。1992年6月4日,投资公司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回收站、铸造厂归还债款并赔偿损失。

2、法院判决要旨法院审理后认为,回收站与铸造厂恶意串通,开出空头商业承兑汇票,利用贴现套取资金,应予以返还。投资公司违反《银行结算办法》中关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只能在收款人的开户行贴现的规定,造成款项不能收回,也有一定过错,应承担部分利息损失。

(2)国际经济法上的汇票案例扩展阅读:

相对性

虽然票据法的制定和发展,更多的是出于促进票据流通、方便商品交易、繁荣市场经济的技术上的考虑。票据法本身亦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法律。

固然基于这种考虑,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及地区的票据法将"方便"、"快捷"、"效率"置于比"稳定"、"安全"、"秩序"更高的地位。

所以才规定了票据的无因性原则。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方便"、"快捷"、"效率",忽视对公平和诚实信用的追求,忽视对票据使用所需"稳定"、"安全"、"秩序"的保障,也是不可取的。

正如台湾学者钟兆民所言:"依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固为不要因证券,

若绝对坚持这一原则,亦足以妨害票据的流通性。按票据法之所以规定票据为不要因证券者,原在保护票据的流通性。若今为保障执票人之权利而轻易舍弃发票人或执票人前手权利之保护于不顾,自非本部分法条之本意。"故为追求法律的妥当性和衡平性,

在坚持票据无因性原则的基础上,兼顾该原则的效力不及之处;在对该原则进行普遍适用的同时,对该原则的例外情形予以严格适用,即坚持票据无因性原则具有相对性的原则,才能实现票据法促进票据流通、保护交易安全的双重立法目的。

③ 国际经济法案例,麻烦各位帮忙

第一题:
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第七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由此可知,乙不能抽逃出资,丁可以转让股份给非公司股东。所以:
(1)甲正确(2)丙错误(3)丁可以转让股份(4)丙可以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
第二题:
(1)FOB术语即离岸价格,根据该术语,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买方自该点承担货物灭失或毁损的一切风险。泰国公司已经提出货物合格的证据,其在装运港即完成交货义务,大米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泰国公司不必承担责任。
(2)CIF是指FOB+运费+保险,卖方承担运费和保险,但是风险仍然是在装运港即转移,CFR是指FOB+运费,卖方只承担运费,风险也是在装运港转移。所以如果是CFR术语,大米的损失仍由买方承担,如果运输方存在过错,可以向运输方追偿。如果是CIF术语,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承担损失。

④ 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期限是六个月吗是哪里规定的

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期限是六个月,是对的,《支付结算办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根据中国当前经济法展程度、法律覆盖面以及票据业务普及程度,对票据期限做了进一步限制,规定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目的是为了避免长期汇票带来的较大的支付结算风险。
拓展资料
汇票(Money Order)是最常见的票据类型之一,我国的《票据法》第十九条规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是国际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用工具。它是一种委付证券,基本的法律关系最少有三个人物:出票人、受票人和收款人。
汇票是一种无条件支付的委托,有三个当事人:出票人、受票人、收款人。
1、出票人(Drawer):是开立票据并将其交付给他人的法人、其它组织或者个人。出票人对持票人及正当持票人承担票据在提示付款或承兑时必须付款或者承兑的保证责任。收款人及正当持票人一般是出口方,因为出口方在输出商品或劳务的同时或稍后,向进口商付出此付款命令责令后者付款。
2、受票人(Drawee/Payer):又叫“付款人",是指受出票人委托支付票据金额的人、接受支付命令的人。进出口业务中,通常为进口人或银行。在托收支付方式下,一般为买方或债务人;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一般为开证行或其指定的银行。
3、收款人(Payee):是凭汇票向付款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人。是汇票的债权人,一般是卖方,是收钱的人。
国际贸易结算,基本上是非现金结算,汇票是国际商务中一种常用的支付工具。在国内贸易中,卖方通常在没有结清帐户的情况下先发货,标明货款金额和支付方式的商业发票随后跟到,买方通常可以在不签署任何承认自己义务的正式文件之前先获得货物。
相反,在国际贸易中,由于缺乏信任,买方在获得货物之前必须支付货款或者做出支付的承诺。使用以支付金钱为目的并且可以流通转让的债权凭证——票据为主要的结算工具。依照国际惯例,人们使用汇票来对交易进行结算,它是由出口商开出的、要求进口商或者它的代理在特定时间支付特定金额的命令。

热点内容
司法厅胸徽 发布:2025-05-09 17:46:13 浏览:234
法治宣传图画 发布:2025-05-09 17:46:06 浏览:500
行政法中备案 发布:2025-05-09 17:44:35 浏览:453
前法与后法谁的法律效力大 发布:2025-05-09 17:40:04 浏览:685
扫面件可以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09 17:23:14 浏览:731
村调解员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9 17:18:23 浏览:930
论公司律师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9 17:02:59 浏览:117
经济法总效益原则 发布:2025-05-09 16:58:44 浏览:966
法学课程有 发布:2025-05-09 16:57:20 浏览:186
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9 16:56:03 浏览: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