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
『壹』 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
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46条的内容有:
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老板不发工资起诉流程具体如下:
(1)写好起诉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要准确、具体;
(2)携带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
(3)法院审查确定受理后就会开庭审理;
(4)法院判决;法院裁判是法院依职权作出的,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的结果,它体现了司法审判的权威;
(5)执行判决。
希望以上问题能对您有所帮助,若还有其他法律问题请你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贰』 劳动法第46条规定经济补偿细则
第46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细则。具体情况如下
1、经济补偿的适用情形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情形(如未提供劳动保护、未及时支付报酬等)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因经济、技术等变故裁减人员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合同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吊销营业执照等情形下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
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对于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工作年限,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3、支付方式
经济补偿金应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与应支付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等同时支付,支付期限通常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15天内。
4、注意事项
对于连续工作满一年但不足一年的情况,应根据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按月计算,在计算工资水平时,应以劳动者最后一个月的实际工资为准,对于因公司经济、技术等变故不能继续工作的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由公司支付。
劳动法第46条规定经济补偿细则的具体作用如下:
1、补偿范围
适用于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劳动者因工伤残或患病被辞退、劳动者因公司经济、技术等变故不能继续工作且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失业等情况。
2、补偿条件
补偿对象为所有符合适用范围的劳动者,补偿时间是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或因公司经济、技术等变故不能继续工作时。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确定。
3、补偿标准
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按上述标准双倍补偿。
4、支付方式
经济补偿金以现金支付,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与应支付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等同时支付,支付期限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15天内支付。
5、注意事项
对于连续工作满一年但不足一年的情况,应根据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按月计算;在计算工资水平时,应以劳动者最后一个月的实际工资为准;对于因公司经济、技术等变故不能继续工作的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由公司支付。
劳动法第46条规定经济补偿细则的补偿流程如下:
1、确定补偿情形
需要确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解除劳动合同等。
2、计算补偿金额
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是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3、支付补偿金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支付期限通常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15天内。
4、注意事项
在计算经济补偿时,应考虑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对于因公司经济、技术等变故不能继续工作的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由公司支付。
『叁』 《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的详细解释.
本条是关于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劳动合同届满后,是否续订由当事人双方自己专决定,不续订就终止,二者必居其一属。
在08年1月份之前,合同到期不再续签,无论何种情况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
但新法实施后,在合同待遇维持或提高福利待遇的情况下,劳动者不签订合同,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
适用本条规定应作如下理解:
(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且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比如工资标准保持不变、加薪或者升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则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
(2)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比如降薪,如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则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3)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则无论劳动者是否同意续订,劳动合同都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3)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扩展阅读:
经济补偿是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引导用人单位的有效手段,是一类与劳动者密切相关的重大经济利益。
在制定劳动合同法过程中,围绕着经济补偿各种观点激烈交锋。
最后劳动合同法根据常委会委员和各方面意见,对经济补偿作了明确规定。
『肆』 劳动法46条规定赔偿
1. 根据劳动法规定,职员被辞退当天应有权领取当月薪资。
2. 《劳动合同法》第46条明确,用人单位在依照第36条、第40条、第41条解除劳动关系时,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3. 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基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对于工作六个月以上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4. 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除上述情形外,应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六个月的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5. 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时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若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订立书面合同,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签订。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