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
1. 劳动法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回第二十七答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
劳动合同履行的要求: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2、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3、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4、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5、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1、建立劳动规章制度的程序(核心是民主协商与劳资共议)(1)经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
(2)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3)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在单位内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提示: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未经公示或者对劳动者告知,该规章制度对劳动者不生效。企业公示或告知劳动者规章制度可以采用张贴通告、员工手册送达、会议精神传达等方式。
2、劳动规章制度的监督和法律责任如果规章制度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据此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该规章制度的实施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的,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无效后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二十九条【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三十条【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3. 劳动合同法29条是讲哪方面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应当如何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具体而言,该条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依照劳动合同的条款,毫无保留地履行各自的责任。
本条法律是关于劳动合同全面履行的一项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一旦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刻产生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这意味着劳动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必须严格执行合同中的规定,实现合同订立时的预期目标。这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根据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这要求双方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履行义务,不能只部分履行,也不能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提供适当的工作场所和安全卫生条件,并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则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劳动职责。
劳动合同的全面履行还要求双方当事人亲自履行合同。由于劳动关系具有人身性质,合同条款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不能割裂。因此,全面履行劳动合同是基本要求。此外,双方应相互理解和配合,相互协作履行合同。这包括遵守对方单位的规章制度,关心对方利益和发展,并在遇到问题时互相帮助,共同解决。
如果在履行过程中发生劳动争议,双方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协商解决,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总的来说,一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双方都必须按照合同内容履行义务,如果未能履行,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