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我国现行婚姻法不禁止继父与继女结婚

我国现行婚姻法不禁止继父与继女结婚

发布时间: 2021-01-11 00:22:50

1. ,看到一个案子,继父和继女,继母和继子(没有血缘关系)在法律上可以结婚吗

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也许对你有所帮助,供参考:
继女与继父可以结婚吗
发布人:scqlzw所属: 四川众旺律师事务所 2011-7-7 14:48:45
关于结婚的条件,我国《婚姻法》是这样规定的:一是双方要自愿;二是要达到法定年龄,即男的要满22周岁,女的要满20周岁;三是没有法律禁止结婚的情形。
根据《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法律禁止结婚的情形有二:
一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直系血亲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下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于三代以内的亲属。包括:(1)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姊妹(含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即同一父母的子女之间不能结婚;(2)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堂、标兄弟姐妹,即自己和父母的姐妹的孩子不能结婚;(3)不同辈的叔、伯、姑、舅、姨与侄(女)、甥(女)。即男性不能和兄弟姐妹的女儿结婚;女性不能和兄弟姐妹的儿子结婚。
二是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哪些是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母婴保健法第八条规定,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及有关精神病的检查。所以,一般认为,医学上认为不应当节婚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疾病:1、指定传染病,如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等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凡患有传染病而仍处于规定隔离期内的病人或正处于活动期的慢性病病人,如肺结核人、严重心脏病等应暂缓结婚。梅毒、淋病等性病和麻风病等患者应彻底治愈后才能结婚。2、严重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如各种类型的先天性痴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强直等病。3、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司法解释,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也应属于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疾病。
所以,只要男女双方同时符合以上结婚的三个条件,就可以结婚。男女双方是否是继女、继父,是否办理了收养关系,都不影响双方的结婚。当然,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才确立夫妻关系。

2. 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与继女可否结婚

不可以。
这种行为不仅有悖伦理道德,也是违法行为。
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专父与继属女成立拟制直系血亲关系。《婚姻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这种关系下继父与继女必须承担直系血亲的义务。《婚姻法》 第七条第(一)项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因此,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与继女是禁止结婚的。

3. 离婚后继父能否要回继子女的抚养费

在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七条,确实规定规定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但是,《婚姻法》第三十六条又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结合这些规定可以得出,继子女可以在继父(或是继母)与自己的亲身母亲(或是父亲)离婚后要求继父(或是继母)继续抚养。
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对《婚姻法》不合理的理解,继父母与继子女的抚养、教育关系不同于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的关系,亲生子女由于与亲生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无论亲生父母的婚姻状况如何,并不能免除这种因血缘而产生的抚养义务。然而,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不是自然的血缘关系,而是拟制的亲属关系,它可以因某女与某男的婚姻关系而建立,当然也可以因其离婚而解除。所以,《婚姻法》规定的“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仅限于继父母与亲父母婚姻存续期间,继父母与亲父母离婚后,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的这种因婚姻而产生的抚养、教育关系应当不再存续,在有亲生父母的情况下要求一个与继子女没有血缘第三人人来承当抚养义务显失公平。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三条有明确规定:“生父母与继父母离婚时,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母不同意继续抚养的仍应由生父母抚养。”这一司法解释是对该类案件的具体规定,是对《婚姻法》中二十七条的具体解释,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因此李龙不应承担对继女的抚养义务。(作者单位:固镇县人民法院)第1页共1页

4. 继父是否有居住权

我日,上面抄书的好吓人,不累唆?

1、你与继父之间并没有形成抚养关系,内抚养关系主要看你当时是否容成年、是否有合法的经济来源供养独立生活,照你的说法,你们之间不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2、房屋系你个人所有,你拥有完整的产权,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以上权利的行使,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
3、先要求他般离或者直接提起侵权诉讼要求法院确认其侵权事实并判令其限期般离;
4、“他是本市户口,有房子,和他父母住,他的户口在他父母那”----------你这个说法可以说是利于本案执行,强制将他扫地出门不违反法院的执行政策。

5. 由继父抚养长大,其生父对其有无继承权

一、问题的提出
丙在和前妻离婚后,带着亲生女儿甲和乙结婚,后乙和丙离婚。现乙死亡,甲认为乙和其在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了抚养关系,要求作为乙的法定继承人继承丙的遗产。 [1]
甲能否成为乙的继承人,根据我国《继承法》第 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 为 配偶、子女、父母,并明确《继承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37条规定,继父、继母与继子女之间,已形成抚养关系的,互有继承权。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后,仍有继承生父母遗产的权利。但是在生父(母)与继母(父)离婚后,曾经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是否还继续?如果甲还是乙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那么甲继承乙的遗产是否就有了法律依据?
二、继父母子女关系的概述
父母子女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其承担起了抚养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重责,而继父母继子女的关系的产生并不由于出生和收养,具有特殊性。继子女是指夫与前妻或妻与前夫所生的子女。在现代社会,离婚和再婚已经不再是世俗不能忍受的事情了,如果再婚的一方有子女就会产生继父母子女关系。一般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是由于出生、认领和收养等,如《瑞士民法典》第 252条规定了一般子女关系的形成:(一)子女与其母的关系形成于子女出生之时;(二)子女与父的关系,依母的婚姻而定,亦可通过认领或有法官确认;(三)除上述情况外,子女关系亦可因收养而形成。 [2] 而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则不同,是由于父或母再婚。然而根据我国法律,仅仅凭借生父母再婚这一事实,并不必然在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产生法律上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只有在继父母将继子女收养为养子女,他们之间才具有法律拟制直系血亲关系;或者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了扶养关系,他们之间才能适用《婚姻法》上的父母子女关系。
有学者根据我国《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以及继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不同,将继父母子女关系分为三种形式: 1.名分型,即未形成法律抚育关系。生父(母)与继母(父)再婚时,继子女已经成年可以独立生活,或虽未成年但仍由其生父母提供生活教育费用,没有受继父或继母的抚养教育,也没有对继父或继母尽赡养义务,此类继父母子女关系为纯粹的直系姻亲关系。2.收养型。即继父或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已正式收养该子女为其养子女,同时,该子女与共同生活的生母(父)一方,仍为直系血亲关系,而不与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生父(母)一方的权利义务则随之消灭。3.形成法律扶养关系的共同生活型。生父(母)或继母(父)再婚时,继子女尚未成年,他们随生父(母)一方与继母(父)共同生活时,继母(父)对其承担了部分或全部生活教育费,或者成年继子女在事实上对继父母长期进行了赡养扶助,应视为形成了抚育关系。 [3]
就第一种形式的继父母子女关系而言,其并没有形成养父母养子女关系,而且也不具有扶养关系,只是因为父母一方再婚而形成了名分上的父母子女关系。就收养型而言,继父母子女之间已经按照《收养法》的规定,形成了养父母子女的关系,因此他们之间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应适用《收养法》的规定。然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其既不是仅具有名分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又不是养父母子女关系,从传统民法理论上看,很难界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
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例中,继父母子女的关系以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为出发点,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产生权利义务的唯一途径是建立收养关系,仅属姻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是不受法律调整。 [4] 申言之,只有继父母子女之间建立了收养关系,双方才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而名分型和有抚养关系但并没有收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并不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在实际生活中,因为婚姻财产制的原因,即使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继父母并没有收养继子女,但是实际上还要给予适当的扶助的,否则在夫妻共同财产制的家庭中,亲生父母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给子女物质上的资助的。《瑞士民法典》第 299条就规定了继父、继母配偶任何一方,在他方对其生子女行使亲权时,应给以适当扶助;当情况需要时,亦可代表他方。 [5]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因为父母再婚而形成了拟制血亲关系。而在前苏联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则从维护子女利益的角度考虑,在抚养关系中对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都有专门的规定。如前苏联《婚姻和家庭法典》第80条规定,“如果继子女没有亲生父母而由继父母抚养教育,或者他们不能从亲生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生活费用,则继父母有义务抚养未成年的继子女。” [6] 即继父母对继子女负有一定的法律上义务。分析前苏联《婚姻和家庭法典》第80条,继父母其实承担的是第二顺位的抚养义务,继子女必须在亲生父母均已经死亡或者亲生父母没有抚养的能力时,才能要求继父母承担抚养的责任,其地位类似于我国立法上的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其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需要承担抚养义务。我国澳门地区的扶养顺序也强调了生父母的扶养义务先于继父母,而且也并没有区分继父母与继子女是否已形成抚养关系。 [7] 这种立法从维护子女的利益出发,在亲生父母均已经死亡或者均没有能力抚养子女的情况下,为继父母设定了抚养的义务。
我国现行《婚姻法》上并没有规定继父母对继子女具有抚养的义务。在我国的婚姻立法史中,曾经有如下的规定:妇女再行结婚,其新夫愿养小孩的,必须向乡苏维埃登记;一经登记后,须负抚养成人之责,不得中途停止或虐待。 [8] 其仅规定继父愿意养继子女的,必须先行履行了登记的手续,之后就“须负抚养成人之责”。该条款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嫁母的新夫可以不抚养继子女,坚持了“同姓不婚、异姓不养”的原则。 [9] 另一方面也尊重当事人的意思,并要求履行法律手续。此条款不同于收养,也不同于现在的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也贯彻了“异姓不养”的原则,继父母抚养继子女实际履行的是一种道德义务。但一旦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了扶养关系,不仅包括继父母抚养了继子女,也包括继子女赡养了继父母,就适用《婚姻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即产生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而并不考虑是否有扶养的意思。《婚姻法》第 27条规定的实质是将形成扶养关系作为形成继父母子女权利义务的依据。但是他的形成原理与收养有本质的区别,仅以继父母子女形成扶养关系为根据即认定双方形成拟制血亲关系,而完全不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及其身份行为的同意权,也无须履行任何法律手续。因此学者就认为其效力就不应当与收养的效力相等同。 [10] 实际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和收养型相同,继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不消灭。
三、扶养关系的形成
扶养关系的形成与否关系到了继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的形成与否,因此必须解决扶养关系的形成这一要件。
在《继承法》中,使用了“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一语。从《继承法》的立法原意上推论,此处的扶养应是作“抚养、赡养”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司法部就中南司法部请示继承权三个问题的答复的意见的复函》( 1951年06月25日,有效)中就认为“称扶养较赡养与抚养为概括” [11] 。因此,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就存在有继父母抚养继子女、继子女赡养了继父母、和继父母抚养了继子女又继子女赡养了继父母的三种情况。三种情况中只要存在一种就应当承认扶养关系成立。三种情况中争议较多的是抚养关系的成立与否,本文仅就此进行探讨。
继父母与继子女在什么情况下才算形成了抚养关系,《婚姻法》未作规定,理论上和实践中也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抚养关系判定标准的主要理论观点有三种:( 1)继父母负担了继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费和教育费。(2)除继父母负担了继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费和教育费外,继父母与未成年继子女共同生活,对继子女形成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即使未负担抚养费用,也应认为形成了抚养关系。(3)认为只要继父母与继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就可以认定他们形成了事实上的抚养教育关系。 [12] 就“继父母负担了继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费和教育费”的理论而言,在我国一般的家庭中,都采夫妻财产共同共有的财产制,采约定财产制的比较少。在大多数的再婚家庭中,只要亲生父或母承担了子女的生活费用或者教育费用,则继母(夫)也应当认为是承担了继子女部分生活费和教育费。因此可以说,只要是再婚一方有未成年子女,另一方一定会与其建立抚养关系。如此解释,法律就等于丝毫不考虑当事人的意思。就“继父母与继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就可以认定他们形成了事实上的抚养教育关系”而言,也没有考虑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扶养意思,而是将共同生活等同于抚养照料。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有些继父母与继子女共同生活,但是相互之间并没有照料,反而可能是吵得不可开交,故很难用共同生活的标准来认定抚养关系的形成。
从传统扶养理论而言,扶养的标准有两种,一为生活保持义务,二为生活扶助义务。所谓生活保持义务,是指“为其身份关系之本质上不可缺之要素,维持对方生活,即系保持自己生活,父母以其子女之生活为自己生活之一部而维持,夫养其妻即系保持扶自己之生活,其程度与自己之生活程度相等,虽牺牲自己地位相当之生活,亦不得不予以维持,故又可称为共生义务。” [13] 生活保持义务一般适用于夫妻以及父母子女的关系中。所谓生活扶助义务是指 “惟于不牺牲自己地位相当的生活之限度,给与必要的生活费” [14] 。生活扶助义务则广泛适用于除夫妻子女关系之外的关系中。继父母子女之间的扶养应当达到何种程度,应当是立法政策的问题,是立法者综合社会现实以及社会效果等考量后的结果。笔者认为,我国的扶养标准不妨采生活扶助义务。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主要针对的继子女不赡养继父母的情况,因此采生活扶助义务的标准从社会效果来看,可以从宽地限定扶养关系,能够使更多的继父母老年得到赡养。而且在国外的立法来看中,如果继父母承担一定的抚养义务,也是承担第二顺位的抚养义务,而第二顺位的抚养义务主要的标准就是生活扶助义务。
从上述角度阐发,则抚养关系的形成,需要具有如下的要件:第一,继父母对继子女有抚养的意思。如果继父母对继子女进行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其实就可以推定继父母对继子女具有抚养的意思。因为继父母对继子女并没有抚养的义务,其进行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是基于抚养继子女的意思。第二,继父母应当对继子女形成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抚养包括物质供养和生活照料两个部分,继父母应当满足对继子女形成教育和生活照料两个部分。第三,抚养的标准应当尽到生活扶助义务的程度。生活扶助义务和生活保持义务不同,是一种扶助义务,并没有“保持自己之生活程度相等”的义务,是法律所确认的道德习俗最小限度之义务,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其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需要承担抚养义务。第四,被抚养人应当同意。如果被抚养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法律应当推定其同意,以保护其利益。如果被抚养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应当适当考虑被抚养人的意思。如果其确有理由而明确表示拒绝受抚养人抚养,应当保护。
四、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继承
根据《继承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还有继承权。继承权的存在建立在继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并没有消灭的基础上。
(一)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已形成的权利义务的消灭
名分型的继父母子女关系一般可因离婚而解除,不必办理其他特定手续,因为这种关系的形成是基于生父或生母与继母或继父再婚事实而发生,因此其关系的解除也不需要其他特定的手续。“继父继母,旧律继父与妻前夫之子,继母与夫前妻之子为准亲生父母之关系……然此等关系系由名分而生,因离婚改嫁而消灭……但在我现行民法……均为姻亲。” [15] 收养型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应当依照《收养法》的规定来解决。
而有扶养关系的及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继父母与继子女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能否解除的批复》(1988年1月22日)中指出:继父母与继子女已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能自然终止,一方起诉要求解除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人们法院应视具体情况做出是否准许解除的调解或判决。 [16] 所谓的“不能自然终止”的情形包括了继父(母)与生母(父)离婚,即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关系并不因为继父母离婚而解除。
从传统民法来看,“配偶关系及基此所生姻亲关系,均因离婚而消灭,盖此等亲属关系基于婚姻而成立,为其原因之婚姻即已解消,则其结果所生之亲属关系,亦应随而消灭也。” [17] 日本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规定姻亲关系因离婚而消灭。德国法国的民法典也有规定姻亲关系继续存在的,但是其主要的意义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和拒绝证言制度,“在使姻亲关系继续存在之立法,一般自始对于姻亲关系不使发生扶养之重大效力,故虽继续存在,亦不发生太大的权利义务关系。” [18] 但是在我国的立法使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发生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发生了扶养的重大效力,因此如果明确离婚之后,继父(母)不能得到前继子女的照料,似乎有有悖于公平的理念。可以说,最高法院的批复主要是针对继父(母)对继子女有抚养关系,如果在其离婚后,不能得到其曾经抚养过的继子女的照料,有违权利义务一致的法理,故不准许自然解除,需要法院视具体情况作出是否准许的调解或者判决。因此,赡养与亲生父母离婚后的继父母的原因是其曾经扶养过扶养人,而不是姻亲关系。因此,不妨认定姻亲关系的消灭。
(二)未自然解除的继父母子女之间的继承
如果按照我国的司法解释,有些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不能自然解除,需要法院作出是否准许的调解或者判决。因此生父(母)与继母(父)离婚后,当事人并没有提出解除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诉讼,法院并没有作出是否准许的调解或判决,则继父母子女的关系仍然延续。因此如果此规则适用到继承法,则题设案件中,甲应当可以继承乙的遗产。
但是从继承的根据上来看,继承人又没有依据。继承根据的主要学理见解有以下四种:( 1)意思说。意思说认为,死者常欲以其遗产传于其最亲近之人,故被继承人有遗嘱之自由。无遗嘱时,立法者亦应基于此自然之爱情,推测死者之意思,以定法定继承之归属。(2)家族协同说。以继承由于家族协同生活而来,未有一体的协同生活或协同感者,应由继承除外。……财产与家,共其命运。(3)死后扶养之思想。一定范围内之宗族或亲属,负有扶养义务之人,不独其生存中,于死亡后亦应继续扶养。(4)以继承为无主财产之归属问题。人之人格,因死亡而消灭,人于生存中虽为财产之主体,死亡后则成为无主财产,其财产应归属与何人,全依立法政策而定。现金立法多将继承人之范围,限制于一定亲属并对于遗产课以一定之累进税,甚至将继承之范围,限制于一定之数额,即系以此思想为前提。 [19] 不管继承的根据应该采何种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法定继承应当在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进行,自然法学派认为的基于此自然之爱情而推测的最亲近的人、历史浪漫派认为的一体的协同生活或协同感者,死后扶养说中的一定范围的宗族或亲属,还是无主财产的归属,都将法定继承限定在一定的范围的亲属之间。
继父或继母对继子女来说是血亲的配偶 , 继子女对继父或继母来说是配偶的血亲, 属于姻亲。依据我国《收养法》第14 条的规定, 继父或继母可以收养继子女, 并且他们之间成立收养关系的实质条件被放宽, 用以“鼓励此种收养行为”。因此,笔者认为,即使认定姻亲关系并不随着婚姻关系的解除而全部解除,也应当认为他们之间的相互之间的继承依据就消灭了。如前所述,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并不自然解除的批复是针对赡养老人的案例而言的,对于继承而言就仅应当具有参考的意义。如此,方能更符合被继承人的意思(一般而言,从人的私心而论,继父母在离婚后很少又想留财产给原继子女的意思)。如果被继承人愿意将自己的财产遗赠给原继子女,其就应当订立遗嘱。
五、结论
继子女的继承权建立在抚养关系形成的基础之上,而继子女对与生父母离婚后的继父母,即使相关法律认定他们之间的姻亲关系并不随着继父母与生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解除而全部解除,也应当认为他们相互之间继承依据就消灭了,因此,继子女不应当继承与生父(母)离婚后的继母(父)的遗产。

6. 婚姻法:是否能与继父结婚

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法律上可以,但是违背道义。

依据现行婚姻法对禁专止结婚的规定,包括属三个方面:年龄(男不小于22周岁、女不早于20周岁)、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患麻风病未治愈或患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疾病的。既然是法律上的继父与继女关系,则该女之母与该继父即为夫妻关系。因此,从社会道德上讲是不能的。

7. 关于婚姻法之非法同居和、赡养问题母亲与人同居多年

  1. 同居多年,是指哪抄一年开始同居的?袭如果是1994年2月1日之前在一起同居,而且你母亲和那人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要件,属于事实婚姻,那么他们属于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的情况,二人是夫妻关系,受法律保护。 如果是1994年2月1日之后在一起同居的,不受法律保护。

  2. 如果属于事实婚姻:子女有赡养母亲的义务;但对于继父,如果继子女没有与他们共同生活、继父没有抚养过继子女的,继子女对继父没有赡养义务;但如果他们同居时继子女未成年,与他们共同生活,是继父抚养成人的,继子女就有赡养继父的义务。

  3. 如果不属于事实婚姻:孩子只有赡养自己母亲的义务。对“继父”无任何义务。

8. 谁可以提供家庭婚姻法的试卷及答案,分多多哦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受继父抚养长大的继子,在继父、生父死亡后,( C )。
A.只能继承继父的遗产 B.只能继承生父的遗产
C.既能继承继父的遗产,也能继承生父的遗产 D.不能继承生父和继父的遗产
2、夫妻离婚后,关于子女抚养教育费的协议或者判决,( C )。
A.不能再行变更 B.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C.可以增、减、免 D.可以增加、减少,不可以免除
3、同一外祖母的表兄弟姐妹是( B )。
A.二代旁系血亲 B.三代旁系血亲 C.二代直系血亲 D.三代直系血亲
4、小王和小李结婚四年后,苦于没有电视机看,两人共同借债3000元,由小王一人去买电视机,途中小王不慎被小偷偷走全部借款。后来小王和小李离婚,这3000元的损失应该由( C )承担。
A.小王 B.小李 C.小王和小李
5、某女结婚后一年父亲病故,她和母亲、三个弟弟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为了使母亲晚年生活得更好,她想把继承的遗产送给母亲,为此她必须( B )。
A.征得三个弟弟同意 B.征得丈夫的同意
C.征得母亲的同意 D.无需征求别人的同意
6、婚姻法的调整对象是( B )。
A.婚姻关系 B.婚姻家庭关系 C.家庭关系 D.人身关系
7、无效婚姻制度起源于( A )。
A.罗马亲属法 B.法国民法典 C.德国民法典
8、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起( A )内提出。
A.一年 B.六个月 C.二年 D.三个月
9、离婚后对当事人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A )。
A.夫妻身份的解除 B.财产的分割 C.债务的清偿 D.子女的抚养
10、婚约的法律性质是( B )。
A.具有法律效力 B.不具有法律效力
C.经公证后有法律效力 D.经婚姻登记机关认可后有法律效力
11、因感情不和分居满( B ),调解无效的,准予离婚。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2、男性法定的结婚年龄是不得早于( B )周岁。
A.20 B.22 C.24 D.26
13、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所有形式的,应该采取( A )形式。
A.书面 B.口头 C.书面或者口头 D.法律没有规定
14、父母对子女的生活照顾和教育保护等,法律术语称为( A )。
A.抚养 B.扶养 C.赡养 D.教养
15、( B )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A.二代 B.三代 C.四代 D.五代
16、现实生活中的婚外包养情人现象是违反( C )原则的行为。
A.计划生育 B.男女平等 C.一夫一妻 D.婚姻自由
17、要求结婚的男女,应当( A )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A.双方 B.男方 C.女方 D.户口在登记机关的一方
18、子女对父母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等,法律术语称为( C )。
A.抚养 B.扶养 C.赡养 D.教养
19、买卖婚姻是违反( D )原则的行为之一。
A.计划生育 B.男女平等 C.一夫一妻 D.婚姻自由
20、婚姻登记机关在农村是( A )。
A.乡、镇人民政府 B.村民委员会
C.公安派出所 D.县民政局

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建国后我国先后颁布及修改婚姻法的时间是( ACD )年。
A.1950 B.1954 C.1980 D.2001
2、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 ABCD )。
A.婚姻自由 B.一夫一妻 C.男女平等 D.计划生育
3、婚姻自由包括( BCD )。
A. 恋爱自由 B.结婚自由 C.离婚自由 D.再婚自由
4、无效婚姻的种类包括( BC )。
A.已婚的 B.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C.未到法定婚龄的 D.受胁迫结婚的
5、夫妻的人身关系包括( ACD )。
A.双方各有使用姓名的权利 B.夫妻有决定住所的权利
C.夫妻计划生育的义务 D.双方都有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权利
6、下列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ABCD )。
A.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 B.知识产权的收益
C.因继承和接受赠与所得 D.工资、奖金
7、收养的特征包括( AB )。
A.收养是一种法律行为 B.收养是变更亲属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C.收养只能发生在非直系血亲,含旁系血亲和无亲属关系
D.收养关系是一种拟制的血亲
8、我国古代离婚的类型有( ABCD )。
A.出妻 B.和离 C.义绝 D.呈诉离婚
9、对违反婚姻法的行为,可以追究当事人的( ABC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10、属于下列情形导致离婚的( AB ),无过错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A.重婚 B.实施家庭暴力 C.不履行同居义务 D.隐匿真实收入
1、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BC )。
A.收养行为被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从确认之日起,收养行为无效。
B.收养行为被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从行为开始之日起无效。
C.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下落不明的可以单方送养。
D.生父母送养子女,在一定的期限内可以反悔,解除收养关系。
2、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ABD )。
A.丧失父母的孤儿 B.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
C.离家出走的儿童 D.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3、在我国下列情况不允许结婚( AB )。
A.直系血亲 B.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C.重症精神病 D.不能过性生活
4、未成年的养子女可以( ABC )。
A.随养父姓 B.随养母姓
C.经协商保留原姓 D.自行决定
5、婚姻法中的同居关系有以下特征( ABC )。
A.男女双方都没有合法配偶 B.以夫妻名义生活
C.没有履行婚姻登记手续 D.不以夫妻名义生活
6、下列亲属中属于血亲的有( AB CD )。
A.姐姐妹妹 B.哥哥弟弟
C.养父母 D.父母
7、女方在( AB ),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A.怀孕期间 B.分娩后一年内
C.子女未满2周岁 D.子女未满14周岁
8、有( AB )情形,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A.重婚 B.与他人同居
C.与他人偶尔姘居 D.与他人关系暧昧
9、当事人对( BC )有适当处理的,可以办理登记离婚。
A.自愿离婚 B.财产分割 C.子女抚养 D.老人赡养
10、( ABC )之间,形成父母子女权利义务。
A.婚生父母子女 B.非婚生父母子女
C.养父母和养子女 D.继父母和继子女
6、亲属的种类有( ABC )。
A.配偶 B.血亲 C.姻亲 D.远亲
9、( ABCD )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A.结婚之前的赠与所得 B.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残疾人生活补助
C.四季的服装 D.结婚之后一方的继承所得
10、祖父母抚养孙子女的义务是有条件的,即( AC )。
A.自己有抚养能力 B.自己没有达到法定老年人的年龄
C.孙子女未成年 D.孙子女的父母离婚
4、收养孤儿或者残疾儿童,不受( AC )限制。
A.收养人无子女 B.收养人年满35周岁
C.收养1名 D.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二人年龄应该相差40周岁
5、有( AB )情形,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A.有吸毒恶习屡教不改的 B.有赌博恶习屡教不改的
C.有酗酒恶习屡教不改的 D.有吸烟习惯的
6、有( ABD )情形,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A.实施家庭暴力 B.遗弃家庭成员
C.隐瞒个人真实收入 D.虐待家庭成员
9、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 ABCD )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A.工资 B.奖金 C.稿费 D.转让专利权的收益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结婚的实质性条件
答:1)结婚的必备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2)结婚的禁止条件:禁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婚;患一定疾病的人禁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疾病的禁婚。
2.婚姻法中父母子女间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答:权利?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3.收养人的条件
答:1)、无子女; 2)、有抚养和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必要的经济条件、良好的道德品质); 3)、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有严重传染病或精神病人禁止收养子女; 4)、年满30周岁; 5)、有配偶者作为收养人,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收养;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4.婚姻法中,因调解无效,法律准予离婚的几种情形
答: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1.婚姻法中探视权的规定
答: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2.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的含义
答:直系血亲是与己有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包括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血亲。
旁系血亲是除直系血亲外的与自己同出一源的血亲。
3.结婚的必备条件
答: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达到法定婚龄; 3)、符合一夫一妻制。
4.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答: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1.现行婚姻法亲等的计算方法
答:1)、直系血亲的计算方法:从己身向上数,己身为一代,父母为二代,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三代;从己身向下数,己身为一代,子女为二代,孙子女、外孙子女为三代,以此类推。
2)、旁系血亲的计算方法:分别从己身和要计算的旁系血亲向上数至同源之人,同源于父母的是二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类推。
2.列举5项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答: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3.被收养人的条件
答:被收养人应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1)、年龄未满14周岁; 2)、生父母双亡的孤,或查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弃儿,或生父母虽在,但因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4.婚姻无效的法定情形
答: 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
1.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答: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实行计划生育;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2.结婚的必备条件
答: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
3.法定判决离婚的理由
答:感情已破裂,调解无效。
4.家庭纠纷时涉及救助措施时的救助机关
答: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所在单位
1.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
答:原始社会为群婚制、对偶婚制。
阶级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奴隶社会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封建社会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
2.婚约的法律性质
答:婚约不具有法律效力。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得请求强制履行。
3.继子女和继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
答:1)、父或母再婚时,继子女已成年并独立生活的、未成年或未独立生活的继子女未受到继父或继母的扶养教育的,相互间不发生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2)、父或母再婚时,未成年的或未独立生活的继子女由生父或生母供给抚育费,但与继父或继母长期共同生活,继父或继母对其进行了生活上的照顾和教育的、未成年或未独立生活的继子女与继父或继母长期共同生活,由继父或继母负担抚育费的一部或全部的,相互间发生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4.请求离婚时补偿的前提条件
答:夫妻以书面约定婚姻关系续存期间所得到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
1.我国婚姻法逐步废止事实婚姻几个阶段的规定
答: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法律上不承认是事实婚姻。婚姻的认可应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否则婚姻无效。
2.我国婚姻法对家庭暴力问题做了哪些规定。
答:我国婚姻法第32条将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行为明文规定为起诉离婚的法定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第43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45 条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46条规定:因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3.如何正确理解婚姻家庭关系的性质
答:婚姻家庭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但社会属性是他的本质属性。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指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的社会力量和婚姻家庭所包括的社会内容以及婚姻家庭所具有的社会职能。
婚姻家庭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发展,都是社会属性决定的:1)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2)婚姻家庭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具有复杂的社会内容。3)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组织,本身就是一定社会的缩影,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能。
4.修订后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关系做了哪些规定。
答:1)、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定范围为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除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2)、规定了夫妻个人的法定范围为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3)、规定了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5.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实行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钱财,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9. 如果继父继母岐视继女违法吗

应该是不是的,这样的就是歧视不算是违法的,这种的只是道德上说不过去,但是其他的是可以说过去的。下面是关于如果的(9)我国现行婚姻法不禁止继父与继女结婚扩展阅读。

解释
假如,假使。假设
连词,表示假设。
示例
~你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你。
你如果要来,请事先告诉我。[1]
辨析
【近义词】: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如若。
【反义词】:肯定,绝对,必须。
出处
《前汉书平话》卷上:“如果不利,截旗营前,以定胜败验之。”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如果文章会做,我提拔他。”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入党》:“一个人,如果是真心革命,就不会让个人主义的灰尘迷住眼睛。”[1]
名言
如果不了解而过得去,那再好不过了。——村上春树。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塞涅卡

你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被众人猜忌怀疑时,
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枉加辩论;
如果你有梦想,
又能不迷失自我;
如果你有神思,
又不至于走火入魔;
如果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
而在灾难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
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灭为一摊零碎的瓦砾,
也不说放弃;
如果你辛苦劳作,
已是功成名就,
为了新目标,
你依旧冒险一搏,
哪怕功名成乌有;
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变谦恭之态,
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
如果他人的爱情左右不了你,
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意志,
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做答时……
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而你,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我的儿子!
黎幺
如果[2]


“与正直的人为伍”
——《报偿与仙灵》①
如果你能保持理性,当你
身边所有人都已失去它,并为此指责你;
如果你能信任自我,当所有人都质疑你——

10. 我国《婚姻法》对于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如何认定的

我国《婚姻法》对于继父母与继子女权利认定是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三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第二十七条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10)我国现行婚姻法不禁止继父与继女结婚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热点内容
刑法上的打击 发布:2025-08-14 20:05:15 浏览:573
经济法各税收税率 发布:2025-08-14 19:59:12 浏览:290
公务员道德精神是 发布:2025-08-14 19:52:14 浏览:34
拨针疗法治颈椎骨质增生 发布:2025-08-14 19:50:46 浏览:472
合同法中80 发布:2025-08-14 19:32:22 浏览:939
合同法规定合同有效期 发布:2025-08-14 19:30:53 浏览:8
2014经济法试卷山东师范大学 发布:2025-08-14 19:11:29 浏览:985
大律师请温柔 发布:2025-08-14 19:10:50 浏览:633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 发布:2025-08-14 19:04:19 浏览:921
西南法律硕士就业 发布:2025-08-14 18:56:09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