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农村户口彩礼
⑴ 新婚姻法对彩礼有何规定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版如果查明属于权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⑵ 新婚姻法关于彩礼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回他干涉婚姻自由的答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如果是索要彩礼钱、首饰钱等,就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中的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还有就是是通过媒人要对方索要,而且现今社会的索要有车、房才结婚的“风俗”也违反了这一条,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金钱。
2004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⑶ 新婚姻法彩礼规定是多少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规定了返还彩礼有以下情形:
(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也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在司法实践中,以下情形不能要求返还彩礼:
(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
(2)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
(3)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返还彩礼诉讼需要哪些证据?
(1)证明男女双方当时正处于谈婚论嫁的状态
可借由双方的短信、微信等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或者举行过订婚仪式、拍婚纱照等行为反映出来,表明双方有谈婚论嫁的意向,注意,谈婚论嫁和谈情说爱是有区别的,单纯的情话表白也是不能反映双方谈婚论嫁状态。
来源绵阳律师网页链接
(2)证明给付了财产的证据
如果是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的礼金那么就要提供银行转账明细;若是购买房屋或者车辆可以提供自己的出资证明,因为按照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将大额财产登记在他人名下一般都是用来当彩礼。
(3)证明给付彩礼是当地的风俗
当地的风俗习惯可以听取当地媒婆、村长、村委会主任等人的意见,必要时可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⑷ 2015新婚姻法关于农村彩礼钱
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⑸ 关于农村彩礼国家规定
国家还没有出台这类行政法规,只是出台了相关的彩礼退换司法解释。
根据《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此条件的规定,标志着人民法院正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于彩礼纠纷问题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
(5)新婚姻法农村户口彩礼扩展阅读
但是有的地方相关规定,例如平凉崆峒区为例:
根据《崆峒区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实施意见》
三、重点任务
(一)加大整治力度,规范婚嫁习俗
推行婚嫁彩礼“限高”倡导标准。按照省、市委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婚嫁彩礼“限高”作为治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农村婚嫁彩礼不得高于8万元,城区婚嫁彩礼不得高于6万元,村社党员干部本人或子女婚嫁彩礼不得高于5万元,公职人员本人或子女婚嫁彩礼不得高于3万元,引导婚嫁双方逐年降低彩礼数额,少要或不要彩礼。
倡导勤俭节约,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嫁娶非亲属随礼(农村不超过50元,城区不超过100元),婚宴不超过20桌(农村每桌不超过300元,城区不超过600元);
白酒(农村不超过50元,城区不超过100元),烟(农村不超过10元,城区不超过20元),车辆不超过8辆(本村结亲不超过6辆)。
⑹ 新婚姻法中有关于农村礼金数量问题吗
孩子你真是有点幼稚,婚姻彩礼礼金属于封建陋习,国家是要求逐步通过舆论宣传版取消的,但是权毕竟是千年来的人情传统,所以一时半会也没什么明确规定,但是对党员干部是有一定要求的。
由于彩礼总出纠纷,所以国家借用其他法律给予了一些不太明确的相关法律解释,一般是要求退还彩礼的,可以通过调解协商留给女方一部分补偿,但是一般都需要有明确票据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