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法法源

社会法法源

发布时间: 2025-06-16 10:20:00

1. 法的来源、起源和渊源的区别

法的起源,即法的产生,讲述了法在历史上的形成过程。法并非自人类存在时便已存在,而是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逐渐形成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有限,人们需要团结一致对抗自然,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那时,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划分,因而也没有国家和法律。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是体现全体意志的习惯规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差异,特别是奴隶主和奴隶的对立。这种对立导致了习惯规范的失效,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国家和法律随之产生。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阶级矛盾的必然结果。法的形成经历了从习惯到成文法,再到法典的发展过程。古代著名的成文法典包括《乌尔纳姆法典》、《亚述法典》、《汉穆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在中国,较早的成文法典有《刑书》和《竹刑》,以及《法经》。
法的渊源,即法源,指的是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如法律、法令、条例、决议、命令、习惯和判例等。不同类型的法有不同的渊源,不同国家即便属于同一类型的法,其渊源也各不相同。在奴隶制时期,法的渊源主要是习惯法,部分习惯法后来被成文法所取代。封建时期,法的渊源包括习惯法、法律、君主的命令、官府公告和判例等。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源主要有宪法、法律、条约、习惯和判例等。大陆法系国家以成文法为主,而英美法系国家传统上以判例法为主。社会主义法的主要渊源是成文法,其中宪法和法律占据核心地位。在我国现阶段,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法的起源与法的渊源有本质区别。法的起源指的是法律如何形成,而法的渊源指的是法律的表现形式。

2. 简述当代中国的法源

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分析】 有法可依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构成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主要有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程序法7个法律部门。
宪法及其相关法作为部门法之一的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和主导性的法律部门,是其他部门法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最高依据,处于特殊的地位和起着特殊的作用。宪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除了包括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文件外,还包含有一些处于附属层次的法律文件: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国籍法、国旗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公民基本权利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立法法和授权法,等等。
行政法
行政法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由调整行致管理活动中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发生的行政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组成的。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政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是规范和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的总称。行政法规作为一种法的渊源,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行政法是由众多的单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构成的。行政法可以分为—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等等。特别行政法则指对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活动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有:国家安全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监狱法、土地管理法、高等教育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海关法,等等。
民商法
民商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商法分为民法和商法两个次级法律部门。关于民法和商法是分立还是合一,各国做法不268尽相同。从立法模式上看,我国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模式。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收养、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商法是民法的一个特殊部分,是指调整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和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在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商事活动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公司、破产、证券、期货、保险、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经济法
经济法是有关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的法律,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方针和政策的法律,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统计法,农业法,企业法,银行法,市场秩序法,税法,等等。
社会法
社会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关于这一法律部门的理论还不完善。一般认为,社会法是指调整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该部门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规范,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等;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规范,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规范,如环境保护法、能源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生态法等;促进社会公益的法律规范,如社区服务法、彩票法、人体器官与遗体捐赠法、见义勇为资助法等;促进科教、文卫、体育事业发展的法律规范,如教师法、科技进步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卫生法,等等。
刑法
刑法是规定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是一个传统和基本的法律部门,在国家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法律部门。我国有关犯罪和刑罚的基本规定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一法典中。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单行决定。这些规范都是刑法部门的组成部分。
程序法
程序法部门指规范因诉讼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由诉讼程序法与非诉讼程序法两部分构成。诉讼程序法是有关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称诉讼法。我国的诉讼法主要由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组成。非诉讼程序法主要包括仲裁法、律师法、公证法、调解法等基本法律构成。

3. 法的渊源是指

法的渊源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两大种类:
1、中国法的正式渊源有八个,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自治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正式渊源即由具体的法律规范、法律条文所形成的法的渊源,也就是各种成文法;非正式渊源即由一些散见的不成埋茄文的规范,如习惯、判例、政策等;
2、另一类是法的非正式渊源,即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都尚未在正式的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故也叫不成文法,例如习族液历惯、判例、政策、法理学说等。
法的渊源是发展的,不同时代和国情之下的法的渊源多有不同。如古罗马的法的渊源主要是法律、习惯、最高裁判官的告示、法学家的著作;中国封建社会的法的渊源主要有成文法、有关的封建纲常礼教和习惯,其中成文法在不同朝代又常有不同形式。就是说,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不可能有种类完全一样的法的渊源。一国有多少种法的渊源,有什么样的法的渊源体系,主要由该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法的渊源简称“法源”,是指能作为法律决定的前提的那些法律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兆搜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热点内容
依法治国政治论文 发布:2025-08-15 11:14:50 浏览:755
公司并购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发布:2025-08-15 11:13:01 浏览:222
民法有哪些原则 发布:2025-08-15 11:07:47 浏览:748
杀猪扰民法律 发布:2025-08-15 10:52:08 浏览:894
华夏道儒法学 发布:2025-08-15 10:42:07 浏览:861
劳动法员工赔偿 发布:2025-08-15 10:38:35 浏览:592
道德的缺点 发布:2025-08-15 10:29:59 浏览:425
伊春法院网 发布:2025-08-15 10:22:08 浏览:852
下列对劳动法上劳动就业的理解正确的是 发布:2025-08-15 10:20:51 浏览:131
交通法规2019交通事故 发布:2025-08-15 10:12:08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