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261条规定

合同法261条规定

发布时间: 2025-06-25 10:07:25

㈠ 如何避免和解决农民承包田边界附近栽树纠纷--《河南林业》1999年06期

一、【1年时效】

1、《民法通则》第136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海商法》第257条第1款 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者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间内或者时效期间届满后,被认定为负有责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偿请求的,时效期间为九十日,自追偿请求人解决原赔偿请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对其本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

3、《海商法》第260条: 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4、《海商法》第263条 有关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理算结束之日起计算。

5、《拍卖法》第61条第3款 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二、【2年时效】

1、《民法通则》第135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合同法解(一)》第6条 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3、《专利法》第62条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4、《商标案件解释》第18条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5、《著作权纠纷解释》第28条 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6、《国家赔偿法》第32条第1款 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

7、《海商法》第257条第2款 有关航次租船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8、《海商法》第258条 就海上旅客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有关旅客人身伤害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二)有关旅客死亡的请求权,发生在运送期间的,自旅客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因运送期间内的伤害而导致旅客离船后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计算,但是此期限自离船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年;

(三)有关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9、《海商法》第259条 有关船舶租用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0、《海商法》第261条 有关船舶碰撞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碰撞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第三款规定的追偿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连带支付损害赔偿之日起计算。

11、《海商法》第262条 有关海难救助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救助作业终止之日起计算。

12、《海商法》第264条 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13、《产品质量法》第45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三、【3年时效】

1、《海商法》第265条 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2、《环境保护法》第42条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四、【4年时效】

《合同法解释(一)》第7条 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五、【5年时效】

《行诉解释》第42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六、【20年时效】

1、《民法通则》第137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2、《民通意见》第175条第2款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3、《行诉解释》第42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简单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如果需要可以加我好友聊聊!!!

㈡ 10月工资怎样算才正确

计算10月工资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明确年计薪日,即排除双休日后的全年工作天数。一年中除去每周的2天双休日,还有261天可供计薪。接着,计算月计薪天数,进而确定日工资和小时工资。

月计薪天数的计算公式为:(365天 - 104天) ÷ 12月 = 21.75天。其中,104天为每年的周末休息日,12个月为一年的时间跨度。

基于月计薪天数,可计算出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是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的计算则需将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8小时)。这里,8小时假定为一个工作日的正常工时。

法律依据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地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若用人单位未能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有权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将依法发出支付令。确保工资计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步骤。

㈢ 我个人与企业签订包轻工协议,我与企业之间的局承揽或者承包关系成立吗

企业提供材料,本方包清工,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企业给付报酬的,这在法律上双方形成了承揽合同关系。企业是定作人,本方是承揽人。法律规定,承揽人应当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完成主要工作;承揽人将其承揽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应当就该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未经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对于承揽合同,法律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法条链接,《合同法》关于承揽合同关系的相关规定:

1、第251条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工作。

2、第252条承揽合同的内容包括承揽的标的、数量、质量、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期限、验收标准和方法等条款。

3、第253条承揽人应当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完成主要工作,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承揽人将其承揽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应当就该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未经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4、第254条承揽人可以将其承揽的辅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承揽人将其承揽的辅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应当就该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

5、第255条承揽人提供材料的,承揽人应当按照约定选用材料,并接受定作人检验。

6、第256条定作人提供材料的,定作人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材料。承揽人对定作人提供的材料,应当及时检验,发现不符合约定时,应当及时通知定作人更换、补齐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承揽人不得擅自更换定作人提供的材料,不得更换不需要修理的零部件。

7、第257条承揽人发现定作人提供的图纸或者技术要求不合理的,应当及时通知定作人。因定作人怠于答复等原因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8、第258条定作人中途变更承揽工作的要求,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9、第259条承揽工作需要定作人协助的,定作人有协助的义务。定作人不履行协助义务致使承揽工作不能完成的,承揽人可以催告定作人在合理期限内履行义务,并可以顺延履行期限;定作人逾期不履行的,承揽人可以解除合同。

10、第260条承揽人在工作期间,应当接受定作人必要的监督检验。定作人不得因监督检验妨碍承揽人的正常工作。

11、第261条承揽人完成工作的,应当向定作人交付工作成果,并提交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有关质量证明。定作人应当验收该工作成果。

12、第262条承揽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定作人可以要求承揽人承担修理、重作、减少报酬、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13、第263条定作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报酬。对支付报酬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定作人应当在承揽人交付工作成果时支付;工作成果部分交付的,定作人应当相应支付。

14、第264条定作人未向承揽人支付报酬或者材料费等价款的,承揽人对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15、第265条承揽人应当妥善保管定作人提供的材料以及完成的工作成果,因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6、第266条承揽人应当按照定作人的要求保守秘密,未经定作人许可,不得留存复制品或者技术资料。

17、第267条共同承揽人对定作人承担连带责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18、第268条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㈣ 劳动合同法2175天是怎么算的

劳动合同法2175天是365天减去104个休息日除以12个月得出的每月工作时间。一般企业都是五天工作制,每周休息2天,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在8个小时内,超出的工作时间就要算作加班的时间。

一、劳动合同法2175天是怎么算的?

对于劳动合同法2175天的具体情况,月计薪21.75天算法:(一年365天)-(一年52周*2个休息天=104个休日)=261天

(261天)/(一年12个月)=21.75天 即每月工时为21.75天

中国《劳动法》限定一周7天必须休息1天,其余6天总的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至于公司安排上5天还是上6天会在签定合同时明文规定的;一般企业实行工作5天制,每天8小时,其余算加班。

二、带薪年休假为多少天?

员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即可享受带薪年休假,然而很多人对“连续满12个月”的理解有偏差,认为是入职公司后满12个月才可以休年假。

只要工龄超过了12个月,那么不管在哪家公司都可以享受年假,只不过年假的天数是根据入职新公司的时间进行折算,简单来说,年休假是根据我们累计的“工龄”计算,而非“司龄”计算,即便中间换了几家公司也没问题。

但要提醒的是,累计的工龄必须要相应的证据证明,比如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又或者是离职证明等相关的书面文件。

关于年休假的计算,我国《劳动合同法》已经明确地给出了规定,员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享有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享有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享有年休假15天。

三、哪些假期可以替代年休假?

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带薪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我国的法律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都明确规定了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用人单位按照规定来执行,如果用人单位超出了限制的工作时间和天数就要算加班,用人单位要支付给劳动者加班费或者安排劳动者调休。

㈤ 工资中的月计薪天数如何计算

1,国家规定月计薪天数是21.75,但实际情况中企业并不一定会实行标准的规定,基本每月都有法定节假日,除去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月更本就得不到21.75天。

2,所以一般都会按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计算月薪,计薪方式;全年天数减去公休日天数再减去法定节假日天数,就等于每月的实际出勤天数,超过每月实际出勤天数了就都属于加班

3,计算方式 ;(365-104-11)÷12=20.83。固定工资除以20.83得到天薪,再除以8得到时薪,超过的都算到加班时间,普通1.5倍,公休2倍,法定节假日3倍。

(5)合同法261条规定扩展阅读

制度计薪日是指计算薪酬的有效天数。按现行劳动法规,每周两天双休不计入薪酬计算天数,法定节假日可计入薪酬计算天数。年计薪日为365-104(每周2天双休)=261天,平均每月制度计薪日为21.75天。

年工作日365-104(每周2天双休)-11(国家法定节假日)=为250天,平均每月制度工作日为20.83天。

加班费计算案例:

小王每月工资3000元,春节7天都在加班,那么加班费计算如下:

前3天为法定节假日,每天加班费为3000÷21.75×300%;

后4天为双休日调整的,公司可安排补休,无法补休的,每天加班费为3000÷21.75×200%;

以上两项总计:3000÷21.75×300%×3+3000÷21.75×200%×4=2344.83元

本月如无其他加班,工资总计:2344.83+3000=5344.83元

加班费只与“制度计薪日”或日工资有关。

热点内容
对法官超期不判怎么办 发布:2025-08-15 05:48:00 浏览:433
网络散播政治谣言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05:34:01 浏览:831
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5 05:16:14 浏览:973
法官背上 发布:2025-08-15 05:05:53 浏览:41
搭乘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05:04:38 浏览:700
福建法院网 发布:2025-08-15 05:04:38 浏览:92
经济法基础行政处罚 发布:2025-08-15 04:51:38 浏览:631
新沂市律师 发布:2025-08-15 04:47:12 浏览:176
书法院职责 发布:2025-08-15 04:47:12 浏览:397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 发布:2025-08-15 04:41:26 浏览: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