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婚姻法24条争议多

婚姻法24条争议多

发布时间: 2025-07-09 14:05:02

婚姻法第24条,夫妻外债共担合理吗

24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相比之下,王锦兰觉得自己的遭遇悲惨和离奇程度,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温州一位法官使用“二十四条”宣判过他人后,自己却因“二十四条”败诉,搬进了800元月租的民房里;云南有位群友4个月没吃过一口肉,只能在晚上去菜市场挑剩下的菜叶;济南的一位小学老师寒暑假去小吃店打工赚钱,工作时会戴上帽子和口罩,害怕被人认出来;杭州一位群友,医保卡被查封,患了乳腺癌,只能借钱来做手术……

“婚姻有风险,离婚须谨慎”

群里与王锦兰同病相怜的,包括公务员、教师、记者、国企员工……他们的共同遭遇显而易见:因为“二十四条”而被动负债,官司缠身,工资账户被冻结,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负债从几万元到千万元不等。

群成员彭云、李秀萍等人开展的一项面向527名成员的实名问卷调查显示,87.1%的群成员为女性,80.6%受过高等教育。超过一半的人说,自己的涉诉金额超过100万元。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关键词,出现的判决书多达81288份。仅2016年一年就新增了30484份。

去年5月,王锦兰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婚姻有风险,离婚需谨慎》。文章的点击量达到了650万次。

在博文中,她贴上了自己的婚纱照,并告诫所有人:如果决定结婚,一定要先学习《婚姻法》,特别是司法解释“二十四条”。

“一旦你嫁错了人,婚姻就能埋葬你的一生。这个错误的代价是巨大的,可能你穷尽一生都无法走出困境。”她这样写。

婚前,王锦兰对婚姻有过幻想:谈场“舒服”“长久”的恋爱,生个可爱的孩子,过温暖的一生,“不怕无聊,不怕老去”。

可在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婚姻后,她把自己微信朋友圈里过去的照片全部删掉,不敢跟人提起自己是单亲妈妈,害怕一遍遍向人解释为什么自己总是孤身一人。

她更担心的是自己万一成了法院认定的“老赖”,自己和孩子又该如何抬起头。

失眠时,王锦兰常在心里呼喊:为什么是我,谁来帮帮我?

真当困境发生后,很多人会先从谴责自己开始:为什么是我遇到了“人渣”?梁女珠就是这样的。

在前夫欠债500万元并“人间蒸发”后,梁女珠的第一反应是“哭”。

她一个人开车来到广东佛山的一个小湖边,从白天哭到了晚上,整整8个小时。大学同学找到她,送她回家。母亲笑着对她说“回来就好”,但话音刚落也跟着哭了起来。

当时的梁女珠害怕接到陌生的电话,害怕快递,看见蓝色的邮件封皮就哆嗦——那通常代表着传票的到达。每收到一张传票,她都会躲进屋子里大哭一场。

她的父亲卖了两套用来养老的房子,一家一家登门还钱。梁女珠不止一次告诉父亲,“借钱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也没用钱,不要还钱。”但父亲回答,借钱的人都是因为认识他们才借钱给她前夫的。

有一次,半夜11点有人带着醉腔,拿着砖头在门外骂骂咧咧地喊着要钱。70多岁的父亲拿着菜刀就冲了出去说:“谁进来我就砍死谁!”

梁女珠在那一刻突然抑制住了眼泪。“自己不能再软弱下去。我要保护我的家人。”

此后,当有人讽刺她“谁叫你们遇见人渣”的时候,梁女珠会这样回敬对方:希望您的女儿不会遇见人渣。

㈡ 婚姻法解释二(最高院〈婚姻法〉解释)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二十四条规定为“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夫妻感情

第二十四条规定,秉承了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是严格限定在现行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的解释,没有超越现行法律规定。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历来遵循的制定司法解释的工作原则。婚姻法司法解释关于夫妻债务处理的规定,也是随着婚姻法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地调整。早在1980年,全国人大在颁布新的婚姻法(即80年婚姻法)时,曾就离婚后的债务偿还问题专门作出了规定。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由本人偿还。 ”为正确适用80年婚姻法的上述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3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简称《具体意见》)第17条中解释了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的类型:

(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4)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家庭财产模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现行的婚姻法是2001年修正的。该法第四章“离婚”中第四十一条就离婚后的债务偿还问题专门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可见,较之1980年婚姻法有了较大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删除了“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由本人偿还”的规定。相应的,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颁布的上述《具体意见》第17条规定已与修正后的婚姻法立法精神不一致,需要随之修订。从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第三章“家庭关系”中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有关夫妻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和债务偿还原则的规定来看,现行婚姻法只专门规定分别财产制下,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至于第三人不知道该约定情形以及夫妻共同财产制下,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债务,是否由夫妻双方负担,则没有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因后者争议引发诉讼的情形更为普遍。而婚姻法第四章“离婚”中第四十一条也仅针对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至于哪些属于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也没有明确规定。法律规定不明确,司法实践处理案件亟需明确,正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二》)制定背景之一。

婚姻感情

另一方面,在2003年起草《婚姻法解释二》时,司法实践中反映较多的情况是,夫妻以不知情为由规避债权人,通过离婚恶意转移财产给另一方,借以逃避债务。考虑到立法的变化以及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四十一条等条款规定,结合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和司法实际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在对债权人利益和夫妻另一方利益反复衡量和价值判断后,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在逻辑性、举轻以明重的解释方法,确定了二十四条的表述。随后的实践表明,2001年修正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和《婚姻法解释二》二十四条出台后,“假离婚、真逃债”,破坏交易安全的社会现象受到遏制,市场秩序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家庭拥有的财产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社会公众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家庭投资渠道也日趋多元化。风险投资、股票投资、房产、借贷、收藏等大额投资越来越普遍。这使得许多家庭的财富可能因此而快速增长,同时因投资而产生债务的风险也在不断放大。既然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生产、经营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那么根据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原则,因投资经营产生的债务由夫妻共同承担自是应有之义。因此,对夫妻一方因投资经营所负债务,适用二十四条规定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与婚姻法相关规定精神是一致的。

欢迎各位读者踊跃讨论以下问题:

你们的夫妻财产是怎么主张的?

㈢ 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是谁提出的

1950年《婚姻法》第24条规定及年《婚姻法》修正案第41条均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建立在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基础之上,即利益的分享。 1993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l7条规定: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并同时规定了若干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形。该规定在坚持婚姻法利益分享原则的同时,还规定凡以夫妻一方名义所欠债务但经过对方同意的,均可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增加了借款合意的情形,是对婚姻法第41条的延伸。而2003年颁布的婚姻法解释二第23、24条修正了此前的规定,将婚姻存续时间作为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标准。其中第23条规定:“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第24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娴关系存续期问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如何看待上述规定的变化,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其历史背景及立法目的进行分析。立法变迁的动力往往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产生的,对于1950年及2001年的婚姻法的规定,即婚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借债务必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借债合意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在经济关系相对简单的时代,私有财产并不丰富,对外举债基本上是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即用于夫妻的共同生活,是符合社会现实的。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以及社会诚信度的降低,交易安全日益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人们举债用途呈现多样化、广泛化的趋势,以用途、目的决定夫妻共同债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司法实践中造成困扰。此前,债权人如欲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必须证明该债务是基于夫妻合意或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由于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债权人无从真正掌控债务的用途及目的,尤其是配偶间串通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时,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修正了此前的规定,将举证责任分配给配偶一方,推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除非配偶一方能够证明该债务已约定为个人债务或债权人知道夫妻约定分别财产制。这种修正并非是推翻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债务必须基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合意的原则规定,而是在举证责任上进行调整,当然允许债务人通过证明借款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来否定该规定的适用。之所以将举证责任分配给配偶一方,除了因为债权人难以掌控债务的用途和目的外,还由于债务人是使用借款一方,清楚知道借款的用途,与证据的“距离”较近,加重其举证义务,更有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清,而将举证责任分配给债权人实属苛求,将大大增加交易的成本。
除此之外,夫妻关系在人身上是信任关系,借债一方应当将举债的事实告知配偶,在经济上是一体关系,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依权利义务一致的法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亦符合公平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婚姻法对夫妻间应当同甘共苦的家庭道德理念,因此,将举证责任分配给配偶是合情合理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公布时并未采纳征求意见稿中调整解释二第24条规定的意见,可见最高法院的也持相同的意见。当前司法实践中对该条款的适用产生争议,主要原因是出现部分不诚信当事人未经配偶同意私自对外举债非用于家庭生活(如赌博、吸毒,个人消费等)甚至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债务侵害配偶利益。
笔者以为,这种情况并非法律适用问题,而是事实的查明问题。反对婚姻法二第24条的人多以家事代理为理论依据,认为该条款规定不合理,如前所述,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并未推翻婚姻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对夫妻共同债务举证责任的分配作出的具体规定,并不违背婚姻法,只要配偶一方证明债务未用于家庭,即可免去配偶方的责任。虽然实际应用中由于部分当事人举证能力薄弱,无法证明钱款用途,导致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查明存在偏差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其他配套制度的实施予以解决,如建立分居制度解决夫妻关系不和期间所借债务的责任归属、如明确规定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若干情形等等。

㈣ 婚姻法24条害啦多少人

争议众多的“婚姻法第24条”已经作出补充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补充规定》,强调虚假债务、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这份补充规定对婚姻法的解释新增两款规定:
1、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夫妻一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㈤ 单身保平安婚姻法解释24条有多可怕

《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提出了新的标准,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通常会被视为夫妻共同债务。这一规定打破了传统法律中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导致债权人只需证明债务发生在婚姻期间,即可主张该债务为共同债务。

该司法解释的实施,使得原本应当由债权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况,转嫁给债务人配偶一方。若配偶想要证明该债务属于个人债务,必须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有明确约定,或者证明符合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的特定情形,否则就可能被迫承担共同债务。

鉴于此,建议情侣在婚前对财产状况进行详细约定,尤其是对个人财产的归属问题进行明确,以避免日后可能产生的纠纷。《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有明确约定归各自所有的情况下,如果第三人知晓该约定,则应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清偿责任。

即便第三人不知晓该约定,夫妻一方仍需按照婚姻法的共同财产制度进行债务清偿。然而,在离婚时,债务人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补偿其已经支付的共同债务份额。

我国婚姻法确立了婚后所得共同制的原则,这意味着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常不会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建议计划结婚的情侣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以便明确各自婚前财产的范围和价值。

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财产都需要进行婚前财产公证。例如,不动产如房产和汽车通常已通过登记制度明确产权,无需再进行公证。而对于那些产权可能变动频繁的动产,如存款、玉器和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婚前财产公证能够有效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争议。

综上所述,婚姻关系中的债务问题复杂多样,建议情侣在婚前进行充分沟通并制定合理的财产约定,以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热点内容
儿童摄影员工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09 21:08:47 浏览:292
朔州市城区法院 发布:2025-07-09 20:58:20 浏览:980
立法学体系 发布:2025-07-09 20:48:31 浏览:125
社会与法法律讲堂文史版央视网 发布:2025-07-09 20:40:53 浏览:534
中美法官的地位 发布:2025-07-09 19:50:43 浏览:430
全国司法会议 发布:2025-07-09 19:50:43 浏览:540
道德的价值目标 发布:2025-07-09 19:48:31 浏览:526
招行司法冻结 发布:2025-07-09 19:48:30 浏览:18
司法所划归 发布:2025-07-09 19:43:36 浏览:582
司法e通网址 发布:2025-07-09 19:43:23 浏览: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