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经济法
A. 劳务派遣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实务处理(2)
二、劳务派遣中能否约定退回。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均规定了上述可以退回及解除派遣员工的情形。从上述表格可知,用工单位相较于用人单位而言,退回派遣员工的条件相对宽松。但是,实务中,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劳务派遣员工退回的情形,除了法定情形外,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能否就退回派遣员工的情形在劳务派遣协议进行约定。
广义上的劳动法属于经济法范畴,是区别于民法。因此,法律规定用工单位可以退回派遣员工的情形,即应当认定为只有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才能退回。且就劳务派遣员工而言,到哪一用工单位,获得多少的劳动报酬等均是其劳动合同的内容之一。如果可以约定退回,就是对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合同内容变更。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双方达成协议,约定退回,就产生对劳务派遣员工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不符合合同法的合同相对性。
但是,从一角度而言,《劳务派遣协议》其法律性质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合同,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均可以约定相关条款,当然也包含退回条款。
基于目前实务界对于《劳务派遣协议》是否可以约定退回派遣员工,尚未形成统一定论。因此,从现有法律规定出发,如果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约定退回派遣员工的额外情形,一般建议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特别提示存在约定退回的情形,并且逐一将退回的情形进行明确,退回再派遣至同类岗位视为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范畴。亦或是,用人单位告知派遣员工派遣属性,并遵循用人单位合理合法调岗的原则下,进行退回再派遣。
三、 规章制度 是指用人单位还是用工单位的?
由于《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因此,产生了如果劳务派遣员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用工单位可以退回,用人单位可以解除。
在劳务派遣关系中,劳动关系与用工关系存在着分离的情况,而现有的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该规章制度是指哪一主体。劳务派遣员工在用工单位提供劳动,在管理劳务派遣员工中用工单位承担着直接的管理职责,比如员工的考勤、绩效考核等,用工单位根据其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来制定更符合劳务派遣用工的特点,而不宜由用人单位来制定及考核。但是,作为劳动关系存在的用人单位,其也有管理义务,只是相较于用工单位而言,其管理的职责是间接的。如果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相同的,则不会产生分歧。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不一致的情况下,则极易产生争议。笔者建议,用人单位履行规章制度告知程序,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劳务派遣员工另外应当遵守用工单位制度,且将用工单位制度对其予以公示。
四、用工单位违法退回,产生的法律效力及处理方式?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位被派遣劳动者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二十条“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用工单位违反本规定退回被派遣劳动者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执行。”从上述规定看出,用工单位如果违法退回劳务派遣员工,则需要承担的行政责任,将面临处罚。但是,用工单位违法退回面临处罚之后,劳务派遣员工如何处置,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如果出现该情况,首先明确的是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关系仍旧存续。劳务派遣员工应当有权选择继续在用工单位工作,要求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或者选择退回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另行派遣,同时要求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 劳务派遣合同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劳务派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体资格不同。劳务派遣合同的主体一方必须是法人或组织,另一方必须是个人;而劳动合同的主体则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2、待遇不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了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3、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而劳务派遣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4、法律调整不同。劳务派遣合同主要由《民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合同则由社会法中的《劳动法》来规范调整。
5、内容和期限不同。劳务派遣合同的内容除包括劳动合同中的内容外,还包括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并且劳务派遣合同的期限应当是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综上所述,劳务派遣合同与劳动合同在主体资格、待遇、报酬原则、法律调整、内容和期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签订条件如下:
1、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
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违反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C. 签外包合同受劳动法保护吗
受劳动法保护。如果公司具有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资质,依法经过行政许可、办理过相应的公司登记、依法与员工签订外包合同的,并依法如实、合理的履行外包合同规定的义务的,不违法。
法律分析
与公司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外包合同属于派遣合同,这两种合同都是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两者的区别如下,(一)签订的对象不同,劳动合同由劳动者直接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有劳动者和派遣公司签订,再由派遣公司派遣到实际用人单位工作。(二)签订的期限不同,劳动合同的订立期限一般较长,需要按要求建立试用期。劳务派遣不能太长,一般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三)工作了发放不同,劳动合同一般由公司直接按月支付。劳务派遣通常是用工单位将工资发放给派遣单位,再有派遣单位发放给员工。(四)所从事的岗位不同,劳动合同可以从事所有用人单位的岗位;派遣合同通常是适用于辅助性岗位。(五)福利不同,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退休养老基金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退休养老金不敷使用时,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劳务派遣劳动者一旦年老体弱,劳动能力下降,派遣单位就会在劳动合同到期后拒绝与其续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