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可以放弃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可以放弃

发布时间: 2025-07-20 03:35:49

❶ 不得随意转让、放弃、和抛弃的经济权利是哪些A经济职权 B所有权 C经营管理权 D债权

我觉得出了B所有权可以任意按照意思自治转让、放弃、和抛弃以外,其他的都需要别人的牵制或者同意,都不能说转让、放弃、和抛弃就能够转让、放弃、和抛弃的。

A经济职权:是指国家机关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时依法享有的权利。 经济职权具有隶属性和行政权利性。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经济职权时候,其他经济法主体均应服从,经济职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言,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不得随意放弃或转让 经济职权的内容包括:经济决策权,资源配置权,经济许可权,经济调节权,经济监督权。

B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财产所有权。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四项权利。产权和所有权的区别是:产权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产权包括所有权。房地产所有权只是房地产产权中主要的一种。

c经营管理权是指对所有权人授予的、为获取收益而对所有权人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经营管理权亦包括对所有权人的财产处分权。经营管理权的内容包括产、供、销、人、财、物各个方面,主要有:经营方式选择权;生产经营决策权;物资采购权;产品销售权;人事劳务管理权;资金支配使用权;物资管理权;其他经营管理权。

D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

❷ 什么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事实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称为义务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理解经济法主体的概念时,把握以下几点:
1.经济法主体能够以自己名义独立地参加经济法律关系。2.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担当者。3.经济法主体能够独立地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当事人,李物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经济法对经济法主体资格的认可,一般采用法律规定一定条件或规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确认。未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组织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不能从中享有权利和承担早裂义务,不受法律保护。


1、权利
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依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志实施一定的经济行为。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有权依法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3)、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其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或不能实现时,有权依法请求国家有关机关给予强制力保护。
可分为原生权利和取得权利。原生权利,是指经济权利主体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命令等直接取得的、不必依赖特定义务主体的行为即可行使和实现的权利。又称为"经济职权"。取得权利是指要陆扰闭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才能获得的权利。权利的本质在于满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权利的实质和核心内容。
2、义务
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义务主体必须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
(2)、义务主体实施的义务行为是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3)、义务主体不依法履行义务,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经济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约定义务。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可概括为三大类:
(1)物,亦称有体物。注意:不能为人所控制或支配的物,或可为人们控制和支配,但无一定经济价值的物,都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2)经济行为。包括经济组织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3)智力成果。如商标、专利发明、设计等等。

❸ 工商法律和经济法的区别

工商法律应当是民商法,古工商法律和经济法的区别如下:
1、调整对象不同

经济法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 ,具有不平等性、 公共性、干预性和宏观性。

民商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具有平等性、私人性、自治性和微观性

2、主体不同

经济法主体是宏观调控机构、市场规制机构及相关市场主体。

民商法是自然人、 法人,皆为私人。

3、权利(力)范畴

经济法权利范畴为宏观调控权、 市场规制权,公权力依(力)法规定、有序行使,不可放弃或转让。

民商法权利范畴为物权、 债权、知识产权等,私权利可以自行约定、自由行使,也可以放弃或转让。

4、构成要素

经济法包括市场规制法、 宏观调控法。

民商法包括物权法、债权法、知识产权法、亲属法以及公司法、破产法、海商法等

5、法律属性

经济法是公法属性,以公职机构为主体,以宏观全局为本位,以社会协调为宗旨,以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整体调整机制的法。
民商法是典型私法。以私人为主体,私权本位以意思自治为圭臬,以保护私权为目的,本质上是一种自主调整机制的法。

❹ 经济法主体能够享有的经济权利有哪些

(一)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职权
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职权,可以总称为“调制权”,分为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两大类。
1.宏观调控权。
宏观调控权可以分为宏观调控立法权、宏观谪控执法权。还可根据具体调控领域、具体调控方式等标准,把宏观调控权分为财政调控权、金融调控权、计划调控权等。其中,财政调控权包括财政收入权和财政支出权,前者包括征税权、发债权等;后者包括预算支出权、转移支付权等。金融调控权包括货币发行权、利率调整权等;计划调控权包括产业调控权和价格调控权等。
2.市场规制权。
市场规制权可以分为市场规制立法权、市场规制执法权。主要包括对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消费者权利行为的规制权,特别是对价格、质量、广告、虚假信息、滥用优势地位,以及其他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等行为的规制权。此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出现,又产生了特殊市场规制权(或称特别市场规制权),如金融市场规制权、房地产市场规制权、能源市场规制权,等等。
3.调制权的分配。
由于调制权的种类各异,各个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作为负有特定职能的部门,所享有的职权各不相同。同时,同一主体可能既享有调控权,又享有规制权。
(二)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
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在享有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等职权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职责。这些职责主要包括贯彻法定原则,依法调控和规制,不得弃权等。
1.贯彻法定原则。
贯彻法定原则是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基本职责。法定原则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各类主体必须贯彻和遵守的原则。
2.依法调控和规制。
依法调控和规制是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重要职责。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调制权,而不是滥用或超越自己的调制权。
3.不得弃权。
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不能放弃调制权,由于调制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基本利益和国民的基本权利,因此,该调控的时候调控,该规制的时候必须规制,不能违法地不作为,或者任意放弃。
(三)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权利
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主要是市场主体,其权利可以统称为“市场对策权”。市场对策权是接受调控和规制的市场主体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一种自由权,它可以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对策权,也可以是市场主体队调制行为的对策权。东 奥中级职称栏目精选稿件。
(四)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义务
1.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义务。
市场主体应当接受相关国家机关依法作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依法实施的调制行为,如国家立法机关依法调整税率、利率,国家征税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征税,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只要是依法进行的,市场主体就不能拒绝或反抗,这是其基本义务。
2.依法竞争的义务。
在竞争的过程中,市场主体不能采取不公平的方式、不正当的手段,去损害其他竞争主体的利益,这是依法竞争的基本要求。一旦市场主体违反这些义务,就要承担经济法上的责任。

❺ 简述经济职权的特征

经济职权是国家依法行使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时所享有的经济管理权力和经济管理责任,经济职权具有如下特点:
(一)经济职权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比如说税务机关收税、工商机关对市场管理、中央银行对整个金融进行管理,都是由法律规定的。的权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法律的规定,一个是的约定,但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的权力是不能约定的,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
(二)经济职权为国家独有,是一种专属的职务权限。换句话来讲,经济职权是不能转让的,不能放弃,也不能抛弃。我们应该知道,经济职权其实是具有双重性的,这种双重性是指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对国家来讲,税务机关收税是义务,对于纳税人来讲,税务机关收税是权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是这样,对于国家来讲是义务,对于市场的相对主体来讲是权利。税务机关和工商机关,他们负责市场的管理方面,但是很多人对税务机关和工商机关不理解,为什么很多机关减员,工商机关、税务机关却没有减员的?搞市场经济这两个机关显得最重要,例如,在98、99年精减,唯有税务机关加人,去年朱 基去国家税务总局考察,税务总局说人不够,朱 基给了100个指标,现在的税务干部号称百万大军,不纳税就要受到强制,这两个机关是否存在下岗的问题呢?不存在,特别是商业问题、税务问题、工商问题,国家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国家庞大的机器要运转靠的就是税收,要税收就需要人来收,经济职权具有双重性,一个方面是权利,另一个方面是义务,它不能转让、不能放弃、不能抛弃,转让、放弃、抛弃就是对国家的一种犯罪。
(三)它是以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为任务,没有宏观调控、没有税务、没有工商这些法律机关调控,国家秩序就会混乱。

❻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怎么理解呢谢谢老师

宏观调控法主体,包括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调控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市场规制法主体,包括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规制主体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是针对“宏观调控法主体和市场规制法主体”,所以包括“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这些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并不对等。调制主体,是管理方,依法行使职权,职权不能放弃和滥用;接受调制的主体是被管理方,是享有权利,权利可以放弃。

热点内容
经济法责任具体有哪些性质 发布:2025-07-20 08:37:12 浏览:349
律师职业危险 发布:2025-07-20 08:37:10 浏览:419
司法考试2011年卷三 发布:2025-07-20 08:27:12 浏览:946
司法被权力 发布:2025-07-20 08:22:22 浏览:407
民法典账号 发布:2025-07-20 08:13:38 浏览:26
刑法157条的规定 发布:2025-07-20 08:08:22 浏览:160
司法文件里 发布:2025-07-20 07:49:29 浏览:510
劳动法产假后工作调动 发布:2025-07-20 07:43:07 浏览:218
李梦天律师 发布:2025-07-20 07:37:59 浏览:395
62岁受劳动合同法保护 发布:2025-07-20 07:36:33 浏览: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