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合同法选择题解析

劳动合同法选择题解析

发布时间: 2025-07-21 01:47:50

『壹』 劳动法 请写出答案及原因!

1、应该选择来C,原因是《劳自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应该选择B,原因是银行属于事业单位,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0周岁。

『贰』 高分求解,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题,要详细答案,谢谢~

你好。

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4年1月17日作出工伤认定书”,那么目前为止刘小姐应当认定为工伤。

二、根据公司的诉讼理由分析如下:1“提前下班并非为上下班规定时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在正常的上下班时间理所当然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但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这里“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也就是说对于“上下班时间”的法律词语解释方法,法律运用了扩大解释的办法,其目的不言而喻的是要拓宽职工“上下班时间”的定义范围,根据这个立法态度,并且在法律没有明确讲“上下班时间”限定为正常的上下班时间的条件下,应当对“提前下班”也认定为属于《工伤保险条例》所指的“上下班时间”

二、“出事地点并非必经途径”,那么就可以对“必经途径”的定义做一番推敲了。应当认为,必经途径不应当认定直线途径,也不能认定为最短途径,更不能认定为唯一途径。只要是一条合理的,通往本人居住地点的路线都应当认定为必经途径。那么在证据采信方面,刘小姐究竟是在何地发生事故就可以据此辩驳。

三、“刘小姐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是公司为刘小姐上了工伤保险。如该职工及所在用人单位已参加了工伤保险的,有关的工伤待遇按当地规定执行;如该职工及所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的工伤待遇则由该职工的用人单位支付。所以,只要认定为工伤,那么刘小姐就能获得赔偿。

四、“具体如何办理”,在目前的情况下无非就是针对公司的行政诉讼,“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在这个诉讼中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具体也就是刘小姐不必负有举证责任。在获得行政诉讼的认可后可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上海张大律师愿交天下朋友,欢迎加为好友。 祝一切顺利。

『叁』 劳动法案例分析题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出现劳动争议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个体经济组织的签订率更低。用人单位不愿签订劳动合同,主要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和解雇工人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执法检查显示,有60%以上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是短期合同,多是一年一签,有的甚至一年几签。有些企业花最低的用工成本使用工人最有活力的“青春期”,这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用人单位利用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有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以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达不到录用条件为“理由”,试用期满不予录用;有些用人单位拖延、克扣工人工资,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有些用人单位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不支付加班费;有的用人单位甚至对劳动者实行强迫劳动,致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飞行员

『肆』 2019法考模拟题《劳动法》-不定项选择题【10.1】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某服装厂招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每名工人缴纳押金1000元,规定试用期为1年,同时规定对工人自身重大过失引起的财产损失概不负责。后由于经营困难,服装厂提出变更劳动合同,工人表示反对,服装厂遂宣布解除劳动合同,返还1000元押金。该公司行为中不合法的是:

A.要求工人缴纳1000元押金

B.劳动合同规定试用期为1年

C.规定对工人自身重大过失引起的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D.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参考答案

1.【考点】劳动合同的签订及其解除

【答案】AB。解析:《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本案中服装厂强制性要求每位工人必须缴纳1000元的押金是单方面的强制行为,没有遵循合同签订的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在当今用人单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常常利用这种优势强制工人缴纳押金等费用,其实是地地道道的违法行为。A项错误,当选。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又根据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以用人单位私自延长试用期是不合法的。B项错误,当选。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用人单位对于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但本案中的情况不符合这两种事由,对于工人自身重大过失引起的财产损失,用人单位可以免责。C项正确,不当选。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台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本案中由于经营困难导致订立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协商又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一致,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只是应该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D项正确,不当选。

故本题选AB。

『伍』 求解劳动合同法的案例分析题答案,急!!!谢谢啦! 题目如下:

违法约定主要是几个方面:
1、“试用期结束,陈某转正后,双方依法参加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试用期内的陈某社会保险及其费用交纳由陈某自理。”这个约定违法,自劳动关系建立之后,不论是在试用期还是试用期后,用人单位皆须缴纳社会保险。因为试用期的作用在于考察劳动者,而缴纳社保是以劳动关系的建立为准。
2、“在试用期内陈某不得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满后,如陈某要求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60天书面通知厂方并须征得厂方的同意,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否则厂方不负责转移档案关系”,这条约定也不合法。劳动者或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只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进行,而不能约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或条件,当然如约定不违法则可以。而你们合同的约定违法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后劳动者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3、“如厂方要求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3天书面通知陈某,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该条约定也违法,我国不允许双方就合同解除条件进行另行约定。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只有当出现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才能解除合同,你们的约定跟劳动合同法冲突,因此该约定无效。

对于上述无效约定,你可以不用担忧,可向用人单位提出,但也可不向用人单位提出。

热点内容
供货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21 05:50:29 浏览:825
交通法规怎样是闯红灯 发布:2025-07-21 05:45:37 浏览:926
经济法基础轻松过关1pdf 发布:2025-07-21 05:17:55 浏览:400
经济法广告法知识总结 发布:2025-07-21 05:17:50 浏览:412
法院卢金满 发布:2025-07-21 05:17:49 浏览:23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解 发布:2025-07-21 05:16:29 浏览:693
深圳劳动法急辞工 发布:2025-07-21 05:15:09 浏览:771
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 发布:2025-07-21 05:08:08 浏览:483
法治河北答案 发布:2025-07-21 05:04:02 浏览:454
劳动法对于签订合同规定 发布:2025-07-21 04:53:31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