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国际经济法货物不符时买方的通知义务

国际经济法货物不符时买方的通知义务

发布时间: 2025-07-21 07:07:18

Ⅰ 国际经济法中信用证的主要内容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 ,是一种由银行依照客户的要求和指示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信用证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信用证的主要当事人及其权利与义务
(1)开证申请人(applicant)。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人,在信用证中又称开证人(opener)。
义务:根据合同开证;向银行交付比例押金;及时付款赎单
权利:验、退赎单;验、退货(均以信用证为依据)
说明:开证申请书有两部分即对开证行的开证申请和对开证行的声明和保证(申明赎单付款前货物所有权归银行;开证行及其代理行只付单据表面是否合格之责;开证行对单据传递中的差错不负责;对“不可抗力”不负责;保证到期付款赎单;保证支付各项费用;开证行有权随时追加押金;有权决定货物代办保险和增加保险级别而费用由开证申请人负担。
(2)开证行(opening/issuing bank)。接受开证申请人的委托开立信用证的银行,它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
义务:正确、及时开证;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
权利:收取手续费和押金;拒绝受益人或议付行的不符单据;付款后如开证申请人无力付款赎单时可处理单、货;货不足款可向开证申请人追索余额。
(3)通知行(advising/notifying bank)。指受开证行的委托,将信用证转交出口人的银行,它只证明信用证的真实性,不承担其他义务。
还要证明信用证的真实性;
转递行只负责照转。
(4)受益人(beneficiary)。指信用证上所指定的有权使用该证的人,即出口人或实际供货人。
义务:收到信用证后应及时与合同核对,不符者尽早要求开证行修改或拒绝接受或要求开证申请人指示开证行修改信用证;如接受则发货并通知收货人,备齐单据在规定时间向议付行交单议付;对单据的正确性负责,不符时应执行开证行改单指示并仍在信用证规定期限交单。权利:被拒绝修改或修改后仍不符有权在通知对方后单方面撤消合同并拒绝信用证;交单后若开证行倒闭或无理拒付可直接要求开证申请人付款;收款前若开证申请人破产可停止货物装运并自行处理;若开证行倒闭时信用证还未使用可要求开证申请人另开。
(5)议付银行(negotiating bank)。指愿意买入受益人交来跟单汇票的银行。
根据信用证开证行的付款保证和受益人的请求,按信用证规定对受益人交付的跟单汇票垫款或贴现,并向信用证规定的付款行索偿的银行(又称购票行、押汇行和贴现行;一般就是通知行;有限定议付和自由议付)。
义务:严格审单;垫付或贴现跟单汇票;背批信用证;
权利:可议付也可不议付;议付后可处理(货运)单据;议付后开证行倒闭或借口拒付可向受益人追回垫款
(6)付款银行(paying/drawee bank)。信用证上指定付款的银行,在多数情况下,付款行就是开证行。
对符合信用证的单据向受益人付款的银行(可以是开证行也可受其委托的另家银行)。
有权付款或不付款;一经付款无权向受益人或汇票善意持有人追索
(7) 保兑行(Confirming Bank)受开证行委托对信用证以自己名义保证的银行
加批“保证兑付”;不可撤消的确定承诺;独立对信用证负责,凭单付款;付款后只能向开证行索偿;若开证行拒付或倒闭,则无权向受益人和议付行追索。
(8) 承兑行(Accepting Bank) 对受益人提交的汇票进行承兑的银行,亦是付款行。
(9) 偿付行(Reimbursement Bank)受开证行在信用证上的委托,代开证行向议付行或付款行清偿垫款的银行(又称清算行)。
只付款不审单;只管偿付不管退款;不偿付时开证行偿付。

Ⅱ 帮分析一下一个案例关于CIF国际贸易的,分析一下要点,我自己总结写篇2500字的论文谢谢

你这是什么论文?要写应用型论文吗?
还是帮你分析一下吧
1、合同成立中的要约与承诺。承诺改变了要约的条件是不是承诺?这个都写烂了,不过誉裤如果你是应负一下就下载相关的去抄吧
2、本来应该是海商法问题,但是题目条件太过简单,应该就划归为合同法的问题。也就是货交承运人后风险由卖方转移到买方了。
3、绿色贸易壁垒是国际经济法的问题,但要牵扯到合同法的话就是合伏虚源同中双方如何约定的责任分担了。
差不多了缺态,题目很简单,抄抄就出来了···

Ⅲ 急需2011年7月份的《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法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际商会制订的法律文件不包括( ) A.《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B.《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C.《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D.《托收统一规则》 2.目前正在进行的WTO多边贸易谈判回合是( ) A.乌拉圭回合 B.多哈回合 C.东京回合 D.肯尼迪回合 3.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卖方可以采取的救济方法是( ) A.要求交付替代物 B.请求损害赔偿 C.要求对货物进行修理 D.要求减少价金 4.依《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是( ) A.FAS B.CFR C.DES D.FCA 5.下列关于信用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整跟单信用证交易的最新国际惯例是UCP500 B.卖方是信用证交易项下的开证申请人 C.卖方是信用证交易项下的受益人 D.通知行与买方一般位于同一国家 6.关于托收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委托人与托收行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 B.托收行与代收行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 C.委托人与付款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基础合同关系 D.代收行与付款人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 7.在反倾销调查程序中,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不包括( ) A.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 B.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国国内销售价格 C.结构价格 D.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 8.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属于一般性义务的是( ) A.国民待遇 B.市场准入 C.最惠国待遇 D.附加承诺 9.我国对自由进口技术的管理方式是( ) A.许可证管理 B.合同登记管理 C.目录管理 D.经营者管理 10.保密条款一般出现于国际技术许可合同中的( ) A.国际专利许可 B.国际商标许可 C.国际版权许可 D.专有技术许可 11.美国全权经营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是( ) A.海外私人投资公司 B.通商产业省出口保险部 C.黑尔梅斯信贷担保股份公司 D.PWC复审股份公司 12.布雷顿森林体制以黄金储备为基础,以美元为主要国际货币,并实行“双挂钩”制度,体现为( ) A.成员国货币与黄金、美元同时挂钩 B.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C.成员国货币与黄金、特别提款权同时挂钩 D.美元与特别提款权挂钩,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13.国际融资协议中的借款人出现实际违约事件的情形是( ) A.资产被征用或国有化 B.抵押品毁损或贬值 C.借款人所有权或控制权变动 D.陈述与保证失实 14.居住国对其居民因来源地国实行减免税优惠而未实际缴纳的那部分税额,应视同已经缴纳同样给予抵免,这被称之为( ) A.限额抵免 B.全额抵免 C.税收饶让抵免 D.免税法 15.可以申请加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国家应是( ) A.国际开发协会成员国 B.国际金融公司成员国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 D.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会员国 16.在部长会议休会期间行使部长会议职能,并执行《WTO协定》授予的职能的机构是( ) A.总理事会 B.委员会 C.理事会 D.秘书处 17.欧盟的主要决策机构是( ) A.欧洲议会 B.欧洲执行委员会 C.欧盟理事会 D.欧共体法院 18.下列属于欧洲货币贷款的是( ) A.中国银行发放的欧元贷款 B.中国银行发放的人民币贷款 C.美国银行发放的美元贷款 D.欧元区的银行发放的欧元贷款 19.对跨国独立劳务所得的征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 ) A.国籍原则 B.固定基地原则 C.居住地原则 D.密切联系原则 20.关于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在外国承认与执行问题,最重要的国际公约是《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简称为( ) A.《华盛顿公约》 B.《海牙公约》 C.《纽约公约》 D.《汉堡公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依照《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卖方需办理保险的贸易术语有( ) A.CIF B.CFR C.CPT D.CIP E.DDP 22.下列活动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意义上的“境外消费”的有( ) A.出国旅游 B.出国留学 C.出国打工 D.出国演出 E.出国就医 23.关于知识产权执法,《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民事程序和救济 B.行政程序和救济 C.边境措施 D.临时性措施 E.要求给予宪法性保护 24.《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确立的知识产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 ) A.国民待遇原则 B.最惠国待遇原则 C.限制知识产权滥用原则 D.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E.逐步自由化原则 25.各资本输出国的投资保险机构通常承保的政治风险主要有( ) A.外汇禁兑险 B.财产征用险 C.战争内乱险 D.政府违约险 E.破产险 26.发展中国家对外国投资的管制主要体现在( ) A.外资项目的审批 B.外资进入的限制 C.外资雇佣职工的限制 D.对外国投资“本地化”的要求 E.对外资企业行为的管督 27.根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与《关贸总协定》取消数量限制规定不符的投资措施有( ) A.当地成分要求 B.贸易平衡要求 C.进口用汇限制 D.国内销售要求 E.贸易保护 28.国际融资协议的共同条款主要包括( ) A.陈述和保证 B.先决条件 C.税收条款 D.约定事项 E.违约事件 29.世界银行集团的成员有( )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B.国际金融公司 C.国际开发协会 D.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E.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30.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进行征税的权力,主要表现为( ) A.公民税收管辖权 B.普遍税收管辖权 C.居民税收管辖权 D.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E.专属税收管辖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1.简述采取反补贴措施的基本条件。 32.简述防止国际逃税和避税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 33.简述与调解解决方式相比较,仲裁解决方式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4.试述《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关于买卖双方货物保全的规定。 35.试述备用信用证与商业跟单信用证的区别。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6.甲乙两国均为《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成员国。甲国A公司到乙国投资办厂,后A公司与乙国政府因投资产生法律争议。乙国与A公司达成书面协议,将他们之间投资争端提交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仲裁。后乙国反悔,拒绝到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解决争议。 问:(1)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对此案是否有管辖权?为什么? (2)乙国政府能否单方撤销与A公司所达成的解决争议的书面协议?为什么? (3)甲国能否对本国投资者A公司给予外交保护?为什么?
找不到答案,先看着吧

Ⅳ 2011年04月16日国际经济法概论标准答案参考(急急急急急急!!!)

1.CIF合同下,卖方交货地点在目的港(上海)的装运船船舷,也是风险转移地点版。
2.如果卖方交权付的货物不合格的话,买方可采取的补救措施:
1)最直接的补救办法是,买方要求卖方按合同履行(例如要求交付的货物)。
2)要求卖方交付替代货物。
3)要求对货物进行修理。
4)宣告合同无效。
5)减低价格。
3. 信用证交易是一种纯单据交易,如果单据满足信用证要求,而且遵循“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则开证行必须履行付款行为,信用证不同于T/T付款,当然,如果信用证中规定了,案例中的三方验货也在信用证规定范围内,则开证行可以拒付,关键看卖方提交的单据是否满足了信用证的要求。

我也是帮我媳妇找答案呢,看到你们在这问,就顺便帮你们解答下了,我是做外贸的,这些都是我根据经验回答的,呵呵。

Ⅳ 2013年司法考试国际经济法考点:买方义务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3年司法考试国际经济法考点:买方义务》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买方的义务
买方义务支付货款
接收货物
(一)支付货款
1.履行必要的付款手续。买方支付货款的义务包括依合同或任何有关法律和规章规定的步骤和手续支付。这些准备步骤包括申请信用证或银行的付款担保,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获得必要的外汇及将货款汇出的政府许可等。没有完成一切必要的步骤和手续,也构成违约,将引起相应的违约赔偿。
2.支付货物价款的地点。支付的地点首先应以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为准,在合同对此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则买方应在以下地点支付价款:
(1)以卖方的营业地作为付款的地点。
①这里的卖方营业地是指合同成立时卖方的营业地。如果在订立合同后,卖方的营业地有变动,因而加剧了买方的费用,卖方须承担该项费用。
2—11 例如,订立合同时卖方的营业地在日本,按合同规定,信用证开到日本,在日本的银行议付。但在开立信用证以后,卖方的营业地改到了德国,卖方要求将信用证改开由德国某银行议付。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可以在新地点履行付款义务,但可以要求卖方支付因此而增加的费用。
②在卖方有一个以上营业地的情况下,买方的支付地点为卖方与合同的履行关系最密切的营业地。
(2)以交付货物或单据的地点作为付款的地点。这主要适用于凭交付货物或单据支付货款的买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实际上是规定了两个付款地点,即卖方的交货地点和卖方的交单地点。
3.支付货物价款的时间。如果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中具体约定付款时间,则买方应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的下列时间支付货款:
(1)交货时付款——卖方履行交货义务的时间就是买方付款的时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双方义务同时进行。
[特别提示]
具体地说,买方必须在卖方将货物和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交给自己处置时支付价款,但如果买方在此时不支付价款,卖方也可以拒绝移交货物或单据。
(2)先付款,后发运——指在由卖方办理运输的情况下,卖方可以要求买方先付款,然后再发运货物。即卖方发运货物以买方付款为条件。
(3)先检验,后付款——买方在没有机会检验货物前,可以拒绝付款。但是,如果买方这种检验货物的机会与双方约定的交货或支付程序相抵触时,则买方丧失其在付款前检验货物的权利。在此种情况下,买方应按上述(1)和(2)规定的时间付款。
[特别提示]
例如在CIF情况下,买方只有先付款赎单,才能凭单拿到货物,所以不可能在付款前先检验货物。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同时约定了CIF价格术语和“先检验,后付款”的条款,两者是矛盾的,那么就不能依照“先检验,后付款”条款履行义务。
(二)接收货物
1.采取行动,以使卖方能顺利交货。为了使卖方能交付货物,买方应当采取三方面的行为:
(1)在买方负责安排运输的情况下,买方应按合同规定办理租船或订舱手续,以便卖方在装运港能及时交货。例如,在FOB条件下,运输由买方办理,这样买方如果未能及时派船去装运港接货,就可能给卖方带来损失。
(2)在卖方负责办理运输手续的情况下,买方应做好目的港码头接货的准备。
(3)办理货物的进口手续。
2.提取货物。这里强调的有三点:
(1)在卖方交货与合同相符的情况下,提取(接收)货物对买方来说是无条件的,买方不得借故拒绝。
(2)接收不等于接受,接受表明买方认为货物的质量符合买卖合同的规定。而接收并不表明买方对货物的质量没有异议,如货物在目的港经检验与合同不符,买方也应接收货物,然后再进行索赔。
(3)“减损”的义务。买方有义务采取合理的措施,减轻由于卖方违约引起的货物损失。
2—12答案:AC.
依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买方的义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合同双方约定以信用证的方式付款,则买方应首先申请开立信用证
B.如买方认为卖方的货物质量与买卖合同不符,则在目的港可以不提取货物
C.买方认为卖方交付的货物质量与买卖合同不符,也应先提取货物
D.如合同双方约定以信用证的方式付款,则买方应在收到货物后才开始履行其付款义务
解析:买方的义务是支付货款和接收货物。提取货物对买方来说是无条件的,是买方应当承担的基本义务。如果买方认为卖方交付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与合同的规定不符,不能接受,也必须提取货物。然后就质量问题向卖方提出索赔。如果双方在合同的支付条款中约定以信用证方式付款,则买方应首先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在信用证方式中,银行通知买方付款赎单,在银行将货物单据交给买方时,买方履行付款义务。信用证条件下,买方的付款不以收到货物为前提。

Ⅵ 关于《国际经济法》的问题

内容摘要:《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自1988年生效以来,已成为调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关系的最重要的一个统一法公约。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发达国家,除日本和英国外,均是公约的成员国。可以预计,公约在未来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公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公约的第一部分(适用范围和总则)是理解和运用整个公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the analysis on sphere of application and general provisions of cisg
abstract: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hereinafter called cisg)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ubstantative convention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relations since its effect in 1988.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have a wide trade relations with china are states parties to cisg, excluding england and japan. 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ing cisg is very obviou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discuss part one (sphere of application and general provisions) of cisg because this part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the whole convention.
key words: cisg sphere of application general provisions

一、 公约的适用范围概述。
公约作为统一的国际实体法,可以被当事人直接采用和在一定条件下自动适用,克服了利用冲突法规
则选择准据法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公约不能解决所有与国际货物销售相关的法律问题,不仅它本身规定不适用于某些合同争议,而且就销售合同法应有的范围看,公约也仅仅规定了一些主要问题,“本公约只适用于销售合同的订立以及买方和卖方因此种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公约第4条)。至于其他法律问题,如合同的效力、违约金定金条款的效力等,都不属于公约的调整范围,要由相应的国内法去解决。
二、 公约的适用范围中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
1、 公约以营业地位为标准来决定销售合同是否具有国际性,遗憾的是公约没有给营业地下定义,尽
管“公约”起草过程表示永久性的企业是必须的,货栈和卖方代理所都不算“营业所”。由于各国代表对“营业所”有不同的理解,最后的意见是由裁判机关考虑可以界定营业地的相关因素(如组织权限、营业活动情况),在个案(case by case)的基础上确定“营业所”。
当乙方或双方都有一个以上的营业所时,这个“营业所”标准就会引起麻烦。公约第10条第1款规
定:“如果当事人有一个以上的营业地,则以与合同及合同的履行关系最密切的营业地位其营业地┈”以此表明哪一个营业所应被用来确定一项交易的国际性。但即使这样也可能会含糊不清――“营业所指与合同和履行合同关系最密切的那个营业所”(下划线处即笔者强调处)。这样,在有一个营业所与合同的签订关系比较密切而另一个与履行合同义务关系比较密切的地方,关于那个营业所是相应的“营业所”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秘书处评论①指出,“其中的短语‘合同及合同的履行’是指交易的整体,包括与要约承诺及合同履行相关的所有因素。”但是秘书处的评论并非公约的正式评论,实际上,公约没有任何正式评论,因此实践中不同的法院、仲裁庭是否会采纳秘书处评论中所说的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确定营业所是个未知数。然而,第10条第1款的后一句“但书”又限定了在从多个营业所进行选择时可用的事实,范围定在“当事方”都了解的事实基础上,才能签订有约束力的合同。这就要求谨慎的当事人在合同内明确说明他们认为各方的哪一个营业所与“合同有最密切的关系”,以解决可能的指代不明问题。
2、 根据公约第95条,缔约国可以声明对第1条第1款b项做出保留,以防止公约的扩大适用。中
国做出了保留,因此,中国的“公约”版本就是,当某个合同是由在不同国家有营业所的当事人签订并且只有一个国家是缔约国时,“公约”就不适用了,虽然根据国际私法规则应该实施缔约国的法律。例如:中国一方与在英国(非缔约国)的另一方签定的销售合同不受公约的制约,即使根据国际私法规则可以适用中国的法律。如果中国法律适用,是由国内的《涉外经济法》或《合同法》而非公约来调整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即使诉讼是在法国,即一个没有提出这种保留条款的缔约国,为了说明第1条第1款b项,中国不是一个缔约国。但是,如国缔约国没有对第1条第1款b项做出保留,则公约可以通过国际私法规则得以间接适用。例如:当事人甲的营业所在缔约国a而当事人乙的营业所不在缔约国内,a国没有对第1条第1款b项做出保留,合同中也没有法律适用条款,如果仲裁庭根据国际私法规则决定适用a国法律,则应适用公约而非a国的国内法。
3、 公约没有给“销售合同”下定义,因此,它在用于某些种类的交易时就会产生问题。已知的问题
包括“寄售”,即买方可以把任何卖不掉的货物退还;易货贸易或对销贸易,用这种方式把货物兑换成其他货物而不是货币;租赁合同,规定一方将其财产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转让给另一方,而收取预定租费的合同。
寄售合同属于委托销售,由于买方没有买断货物,因而货物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买卖关系,公约不适用。
关于易货贸易能否适用公约,则有很大争议。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声明是否将其纳入公约的调整范围,以避免争议。
至于租赁合同,由于租赁期间出租方转让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所以,公约不适用。即使是融资租赁合同,承租方在租赁期届满时有优先购买租赁物的权利,也不能掩盖在这种交易中将货物让于他人使用的因数是最重要的这一事实。而且,不管是国内法还是国际法上都发展了一套区别于货物买卖制度的租赁规则。例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便制定有“国际融资租赁公约”(1988年5月28日)。
此外,关于特许权合同。一般来说,此种合同本身不适用公约的规定,因为此种合同通常并不将货物买卖义务规定为合同的中心,而其中心问题是权利的转让。但是,依据此种合同所进行的货物买卖则属于公约的适用范围。
4、 公约没有给“货物”下定义,而是以排除法,从反面确定公约的货物销售范围。公约第2条分别
按买方购买货物的目的(a项)、货物交易的方式(b、c、d项)、货物自身的性质(e、f项)做出了排除。从公约制定的历史可以看出,公约立法者希望对“货物”作更广泛、更有弹性的解释,以适应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
5、 公约第三条排除了两种类型的货物销售合同,即第1款的“但书”和第2款的内容,但其用语过
于含糊。第1款中的“大部分”(substantial part)如何判断?是以材料的数量还是以材料的价值来确定呢?有学者认为,确定供应材料的多少一般应以材料的价值来确定。笔者亦同意此种观点。至于多少属于大部分难以预计,应根据具体案件进行衡量,而不应僵硬的坚持以某一个百分比(如50%)为标准。
第2款排除的是供货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提供劳务或其他服务(如技术知识产权)的混合合同(mixed contract)。“绝大部分义务”(preponderant part of obligations),指的是提供义务的经济价值占整个合同的绝大部分,如果服务部分的价值超过合同总价的50%,公约不适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的卖方为满足客户特殊需要提供经过改制的软件产品,则卖方的主要义务是提供服务,不应由公约调整。但想使公约调整混合合同,除满足上述一个条件外,还须使得供应货物、提供劳务的义务必须同规定在一个合同中,而且两者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不可分割。公约在这里并没有涉及合同的可分割性的问题,一个合同是否可分割,应由合同适用的国内法解决。秘书处评论公约草案第3条亦表明了这种观点。
6、关于第4条(a)项与第9条第1款规定的关系问题。
公约第4条规定公约不适用于任何惯例的效力,而第9条第1款确认了当事人同意的贸易惯例有约束
力,两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第9条的规定实际上不受第4条规定的影响。第4条(a)项的含义是公约不负责解决贸易惯例的法律效力问题。惯例的法律效力留待合同适用的国内法去处理,如同合同的效力由国内法而非公约决定一样。如果惯例不违反国内法的强制性法律规则以及该国的公共政策,它们就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否则当事人即使选择了惯例也无法律上的效力,不得代替公约或相应的国内法的规定。而第9条体现的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的精神,一项惯例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当事人同意采用。由此可见,这两条规定同时存在并不矛盾,调整的是不同方面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惯例对合同是否有约束力,首先要看当事人是否将其引入自己的合同之中;其次,要看该惯例与合同所适用的某个国内法是否抵触,是否被该国内法承认。实际上,使用惯例的最大障碍是它在法律上的性质以及各国法院依据本国法对同一惯例所形成的不同解释。
7、 公约第5条规定:“本公约不适用于卖方对于货物对任何人所造成的死亡或伤害责任。”这一条将
公约的调整范围与产品责任法、侵权法区别开来。但公约并未排除缺陷产品给买方造成的财产损失问题,而很多国家的产品责任法也调整财产损失的赔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应适用相应的国内产品责任法,还是应适用公约呢?公约第7条第1款,“在解释本公约时,应考虑到本公约的国际性质和促进其适用的统一”,可见应该适用公约,否则会损害公约的统一法的功能。此外,如果买方根据国内的产品责任法或侵权法,可能负有沉重的举证责任(如证明卖方有过错),而适用公约则减少了买方的这种举证责任(无须证明卖方有过错)。
8、 公约第6条允许当事人通过协议使本来可以由公约调整的合同关系不适用公约,相反的问题是,
当事人能否通过协议使不符合公约条件的合同关系适用公约?这就是所谓的参加公约(opting in cisg)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对于公约第2条(a)项、第4条(a、b)项以及第五条所规定的事项,因为会涉及到有关国家的强制性法律,所以当事人不能通过共同约定来扩大公约的适用范围,否则会造成约定无效的后果。至于当事人明确排除第2条(d、e、f)项或第3条的规定,使上述条款中规定的销售适用于合同的管辖,在不违反公共政策、强制性国内法的前提下,似乎应该准许。如果交易与缔约国无关,并且不符合第1条第1款b项规定的情况,此时当事人之间约定适用公约,可能要遭到那些要求交易与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有“合理联系”的国家的反对。再假如只有合同一方在缔约国内,双方约定适用公约,能否得到允许?笔者认为,由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不违反强行性国内法的前提下,已为多数国家所承认,因而这种情况下公约可被允许约定适用。在我国的实践中,内地公司企业与香港、澳门的公司企业之间签订的合同也被视为涉外经济合同,那公约是否可以适用呢?有仲裁裁决表明,这种情况下,公约不能自动予以适用。虽然香港、澳门属于中国,但根据公约第93条,我国政府并未声明公约可用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因而,香港、澳门的公司企业与营业地位于公约其他缔约国的公司企业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不适用公约。但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适用公约,则会被允许。

Ⅶ 2019法考国际经济法必背之提单的内容及法律特征

提单

提单是指承运人签发的,用以证明海上运输合同和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载货物,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

(1)法律特征

①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运输合同的证明而非运输合同本身);

②提单是承运人出具的接收货物的收据(货物收据);

③提单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物权凭证)。

注意:提单在托运人手中时只是初步证据,若货物与提单上的记载不符,承运人可以向托运人提出异议。但在托运人将提单背书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下,对于提单受让人来说,提单就成了终结性的证据。

(2)内容

提单分正反两面,提单正面是提单记载的事项,提单的背面为关于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实质性条款。

提单正面的记载事项一般包括下列各项:①承远人的名称和主营业所;②托运人的名称;③收货人的名称;④通知方;⑤船舶名称;⑥装货港和卸货港;⑦货物的品名、标志、包数或者件数、重量或者体积;⑧提单的签发日期、地点和份数;⑨运费的支付;⑩承运人或者其代表的签字。

提单背面条款主要内容:①管辖权和法律适用条款;②承运人责任条款;③承运人的免责条款;④承运人责任期间条款;⑤赔偿责任限额条款;⑥特殊货物条款;⑦留置权条款;⑧共同海损和新杰森条款;⑨双方有责碰撞条款。提单中还有关于战争、检疫、冰冻、罢工、拥挤、转运等内容的条款。

Ⅷ 国际经济法案例,请帮忙解答一下!

()卖方对火灾损毁货物不承担责任。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A5,B5,在指定的船只未按时到达的情况下,买方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交货期限届满之日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但以该项货物已正式划归合同项下,即清楚地划出或以其他方式确定为合同项下之货物为限。本案中,卖方备好货物后将其单独存放于上海港码头标准仓库。由于承运人船期安排的原因,指定船舶于8月20日到达上海港装货,此时风险已经由卖方转移于买方。
(2)卖方对变质货物承担责任。根据CISG
第三十五条
(1)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并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2)除双方当事人业已另有协议外,货物除非符合以下规定,否则即为与合同不符:
(d)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3)如果买方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不可能不知道货物不符合同,卖方就无须按上一款(a)项至(d)项负有此种不符合同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1)卖方应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对风险移转到买方时所存在的任何不符合同情形,负有责任,即使这种不符合同情形在该时间后方始明显。

部分货物因包装不符合同约定而发生变质,卖方违反了35条规定的义务,应当承担责任。

热点内容
陈科军律师 发布:2025-07-21 11:51:15 浏览:421
无纸化司法考试 发布:2025-07-21 11:48:50 浏览:651
支付令发生法律效力的前提 发布:2025-07-21 11:38:42 浏览:744
上饶市信州区法院 发布:2025-07-21 11:32:22 浏览:50
浠水法院一级法官名称 发布:2025-07-21 11:31:32 浏览:372
下列不属于经济法原则的是 发布:2025-07-21 11:27:52 浏览:1000
首先提出经济法一词 发布:2025-07-21 11:11:33 浏览:983
化司法拍卖 发布:2025-07-21 11:11:02 浏览:456
深圳司法培训 发布:2025-07-21 11:11:01 浏览:867
出轨后保证书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21 11:01:06 浏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