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17
1. 劳动合同法17条规定到底是什么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劳动合同必须包含的核心条款,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这些条款包括:首先,明确列出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信息,以便劳资双方明确责任主体。其次,详细记载劳动者的姓名、住址以及有效身份证明号码,确保个人信息的准确性。接下来,劳动合同应规定期限,使双方了解合作时间。工作内容和具体工作地点的描述,为劳动者提供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条款,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避免过度工作。劳动报酬是另一关键条款,双方需明确薪资、奖金、福利等支付方式与标准。社会保险条款确保劳动者在遭遇意外或疾病时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保障。此外,合同还需涵盖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保障劳动者健康与安全。最后,法律允许双方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以满足特定工作需求。
2. 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必备条款
法律主观:
《劳动法》第17条规定,订立和 变更劳动合同 ,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 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必须 履行劳动合同 所规定的义务。本条是对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和 劳动合同生效 的条件的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平等,是指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均以平等的主体身份 订立劳动合同 ,不因用人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处于优势地位而在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时居于主要地位,劳动者也不因此而处于从属地位。自愿,是指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完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意愿,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也不允许第三方进行非法干预。协商一致,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协商,取得一致后,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二、是“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具体是指在主体、劳动 合同的内容 两个方面合法。劳动合同经依法订立,即 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所谓依法订立,即依照前款规定的原则,并在劳动合同的主体、内容等方面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这种劳动合同就是 有效的劳动合同 ,具有法律约束力,否则就属无效的劳动合同。
法律客观: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