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的实施对社会建设的意义

法的实施对社会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 2021-01-12 06:51:17

『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六个重大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另外,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法的实施对社会建设的意义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

第一,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第二,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贰』 简述法律的社会作用

法律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律的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指法(主要是法律规范)对本人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其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法律的指引是一种规范指引,它不同于个别指引。

2.法律的评价作用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其作用对象是他人的行为。任何社会规范(如道德、政治纪律)都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的作用。

3.法律的预测作用

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的相互行为。

4.法律的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

5.法律的强制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可以用来制裁、强制、约束违法犯罪行为。这种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2)法的实施对社会建设的意义扩展阅读:

法律除了有社会作用之外,还有对国家的作用如下:

1,保障、引导和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在一系列的法律约束下。国家的经济才会有一个快速稳定的上升空间。

2,保障、引导和推进国家民主政治。法律还能推动国家民主建设,法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用法于人。建法于人。

3,保障、引导和推进国家精神文化。法律还能让国家的精神文化层次有一个质的飞跃,人们学习法律,不断的提高各方面素质。

参考资料网络:法的作用

『叁』 (2009·湖南湘潭高三一模)《反垄断法》是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而制定的,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

(1)社会存在决定制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形势。(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反垄断法》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它对于规范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肆』 国家法律中《形态法》的成立和实施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起到那些决定性作用!

依据意识来形态立法,具备十分大的危源害。

1、产生形态法的意识,根本上没有划分清楚法律与道德的界限。法律是强制性保障,道德也可以看成是泛化的律法约束,这种律法,是人的良心,人的自律性。以形态入强制法,就是把道德规范当作法律,强制实施。

2、目前中国司法的文明程度,还没有到达规范一切的地步,司法水平低下,却对现实提出高要求,搞标准,这是中国形式主义泛滥的特征表现,是中国搞司法、搞精神文明建设的人的通病,梦想的伟人,理想的失足者,行动的侏儒,要用自己的梦意作为世人的现实行为规范。

3、泛化法律,给予执法人莫大的生杀大权,普通民众将彻底散失自由。古代的文字狱,就很好地诠释了以意识形态定罪,在古代,只要君王授意,莫须有的罪名可以随意加,没有平等的人权。

在中国,信奉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社会管理者以制造矛盾为政绩,并且乐在其中,喜欢与人斗,甚至胆大妄为要与天地斗,根本不把民权当一回事。基于此的意识形态,背离基本的人性道德,沦为变态。

形态法,是现代文明法律的毒素,形态法的成立,是向平等法律注入毒素,是社会文明的倒退,是人道主义的沦丧。提出形态法的人,是变态是恶魔,必遭天谴。

『伍』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抄会主义法律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主要体现在 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

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社会主义法律有助于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5)法的实施对社会建设的意义扩展阅读

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陆』 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说明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抄1)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即袭可。(2)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我国宪法的构成、修订和发展历程;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等等。(3)对中国而言,网络之于民主发展的意义非比寻常。一方面,网络民意崛起,网民参政议政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民意,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这就可以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4)①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②法律提倡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③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树立民主法制观念。为顺利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作出自己的贡献。

『柒』 联系依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试述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意义

第一,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宪法,坚决维护和实施宪法。

第二,我国宪法规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按宪法的原则,我国的立法工作迅速发展,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全民法律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执法和司法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正在实施。

第三,宪法规定我国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据宪法,我国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包括规范市场主体、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党对国家的领导,这是宪法的重要原则,同时宪法又规定党必须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国宪法颁布以来,党不但坚持了对国家的领导,而且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

我国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成就是巨大的,但要使全国人民牢固树立宪法观念,还需要作进一步努力。我们应该加强法制宣传,首先要加强宪法的学习宣传。在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十九周年和全国第一个法制宣传日之际,应当采取各种形式进一步深入宣传和学习宪法,使宪法观念和基本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教育广大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权威;要大力宣传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发扬人民民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继续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要使行政机关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司法机关切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能,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而努力奋斗!

『捌』 法律运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立法、法律实施、法律监督、法律解释环节。
一、立法
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活动,是将一定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立法是对个人行为自由与行为限制的界定,个体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最优化统一。
二、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国家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执行法律、运用法律、保证法律的实现;
2.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即凡行为受法律调整的个人和组织,都要遵守法律。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三、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与督导。实现法律监督必须具备五个要素,即法律监督的主体、法律监督的客体、法律监督的内容、法律监督的权力、法律监督的规则。
四、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所做的说明。
1.法律解释的对象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在内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
2.法律解释的主体指享有法定法律解释权的人或组织;
3.法律解释从性质上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立法活动的继续。

热点内容
360由于政策法规 发布:2025-08-15 02:18:51 浏览:413
盛泽律师 发布:2025-08-15 02:18:50 浏览:409
拘留条例实施办法 发布:2025-08-15 02:09:54 浏览:852
劳动法发布是哪年 发布:2025-08-15 01:49:46 浏览:247
往来邮件公证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5 01:48:31 浏览:671
司法公务员待遇 发布:2025-08-15 01:40:51 浏览:258
嫁律师 发布:2025-08-15 01:35:54 浏览:818
劳动法如果公司搬迁赔钱吗 发布:2025-08-15 01:30:11 浏览:155
江宁司法 发布:2025-08-15 01:28:02 浏览:910
关于道德的英语小故事 发布:2025-08-15 01:21:56 浏览: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