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是不是行政法

经济法是不是行政法

发布时间: 2025-07-26 12:30:30

经济法行政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经济法与行来法的联系:经济法自所调剂的经济管理关系有许多也具有1定的行政管理性质:经济法对经济关系的调剂,必要时也采取行政手段。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它们之间的联系,否则也无助于经济法理论的建立。同时也必须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分。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分:1、经济法所调剂的经济管理关系本质上是1种物资利益关系,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关系。2、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地位和它们之间的权利义务的联结状态也不同于行政法律关系,虽有上下层次之分,但彼此却都互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3、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行动和经济活动都是寻求1定的经济目的,即寻求1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它从根本上说,应服从的是经济规律。行政活动寻求的是工作效益,它首先应服从的是主座意志。4、经济法主要运和经济手段,也应用行政手段,但它具有辅助的性质,而且1般应与经济手段等结合应用;行政法则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它主要以命令与服从的方式实行。

Ⅱ 经济法是什么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调整、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以下是关于经济法的详细解释:

一、经济法的定义与性质

经济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干预和管理。它不同于民法和行政法等其他法律部门,具有自己独特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经济法的性质体现在其社会性、经济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方面,旨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安全和公平。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

  1. 社会经济关系:这是经济法最直接、最主要的调整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关系。
  2. 经济管理关系:指国家在管理经济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如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价等方面的管理关系。
  3. 经济协作关系:指经济组织、个人之间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协作关系,如合同关系、竞争关系等。

三、经济法的作用

经济法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通过制定和执行经济法规范,确保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经济混乱和危机。
  2. 保障经济安全:经济法通过规范经济行为,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3.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等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保护经济主体权益:经济法为经济主体提供法律保障,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公平竞争和合作。

综上所述,经济法是调整、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规范,具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经济主体权益等多重作用。

Ⅲ 经济法包括哪些法律

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经济法,是指规范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或调控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有关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如预算法、审计法以及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等。二是有关规范市场秩序和竞争规则方面的法律,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三是有关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方面的法律,如对外贸易法等。四是有关促进重点产业振兴和发展方面的法律,如农业法、铁路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五是有关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六是有关经济活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的法律,如标准化法、计量法、统计法、测绘法等。

Ⅳ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是什么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一)行政法的界定 传统行政法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以判例发展起来的。本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政府权力滥用的限制之法。行政法起源于对政府权力的控制(“控权论”),以保护国民不因权力滥用而遭受损害。传统行政法,实际以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平衡为本位,以防止行政权膨胀,越界侵害私人利益,应对其加以防范、限制为价值理念,以依法行政、合理行政为基本原则。 部分行政法学者主张,现代行政法认同国家行政权的扩张(“赋权论”)或“平衡论”),认同行政法领域从国家行政扩充至公共行政,认同行政主体及行政相对人的扩张,以使行政法与民法一样呈现边缘化、社会化趋势,对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有更大的适用度、以使行政法学对当代社会生活有更强的解释力。 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主流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法的认识不一,一般来说,前者较宽,后者较窄。同一法系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学者对行政法的认识也不一致。我们认为控权仍是最经典的行政法的核心与本体,其宗旨、理念、基本原则和功能有所修正,但未发生根本变化。 按照我国的通说,行政法是“规定国家各个方面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规的总称”,是“关于国家行政组织及其行为,以及对行政组织及其行为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关于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法的理解和界定偏于宽泛。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 经典行政法之本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权力滥用的限制之法。现代行政法学起源于对政府权力的控制,以保护国民不因权力滥用而遭受损害。美国行政法学家古德诺认为,“行政法是公法的一部分,它规定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并规定公民在受到行政行为侵害时的行政救济”。我国台湾学者林纪东和管欧都认为,行政法是规定行政权的组织及其作用的法。行政法为政府的组织人事和行政救济法,基本宗旨是依法行政和廉洁高效。 产生并发展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法,即不是从行政法中分化出来的法,更与行政法在立法宗旨、功能作用、调整对象、理论依据、基本原则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 经济法为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发展,国家介入社会经济最主要和经常性地运用政府和其他行政主体的权力,因而,经济法与行政法在内容上有交叉,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性。

Ⅳ 简述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区别有五点,分别如下:
1、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管理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其中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整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等经济管理关系,具体体现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为行政管理关系,其中包括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为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不调整经济管理关系;
2、法律宗旨和理念不同:经济法强调的是国家对全局生活的干预,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立法宗旨,因此,奉行社会责任本位,行政法强调的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立法宗旨,因此,奉行国家权力本位;
3、法律关系主体不同:经济法的主体包括管理主体和管理受体,管理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组织,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行政法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其他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除了国家授权的组织以外,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二是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经济法主体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主体之间不存在那种行政隶属关系,行政法主体之间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
4、调整方法不同:经济法除了实行奖励以外,对于违反经济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究多种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的制裁形式,行政法除了实行奖励以外,对于违反行政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主要采取行政制裁的形式;
5、作用不同:经济法对于引导、推进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行政法对于引导、推进和保障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以及权责统一原则。
综上所述,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有许多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性质,经济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必要时也采用行政手段,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它们之间的联系,否则也无助于经济法理论的建立,同时也必须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九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Ⅵ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

法律分析:主体不同,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业司法机关,还包括法人、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行政法主体的一方是政府及其非经济主管部门,另一方面则是下属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Ⅶ 我国三种行政法规的适用范围是什么_

以往行政法规多用“通知”发布,以文件的形式上传下达。根据国办发〔1988〕版25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权进行政法规发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行政法规现在都用“命令(令)”发布,而且经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开发布的行政法规均由新华社发稿,《国务院公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这样,就提高了行政法规的权威性,使行政法规及时被社会和公众知晓,便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全体公民执行和遵守。

Ⅷ 经济法和行政法分别的概念是什么

1.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可以称为纵向关系。在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纵向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行政行为由行政机关单方面依法作出,不需要双方平等协商。2.经济法是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及其政府为了修正市场运行的缺陷、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而履行各种现代经济管理职能时与各种市场主体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Ⅸ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与区别

法律分析:经济法和行政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同属于国内法体系,都有自己独立的基础和原因,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和作用,不能混同,也不能替代。

1.主体不同,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业司法机关,还包括法人、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行政法主体的一方是政府及其非经济主管部门,另一方面则是下属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

2.调整对象不同,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所体现的是一种权力从属关系,同时这种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直接具有经济内容的行政关系;而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正好相反;

3.调整程序不同,行政法调整范围内的行政纠纷纯由行政诉讼程序解决,而经济法则可能有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或经济诉讼程序解决。 简单说的话,行政法调整的是国家机关和私人之间的公务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Ⅹ 经济法属于行政法吗

不属于,经济法和行政法属于不同的部门法,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

热点内容
法规车是什么 发布:2025-07-27 01:39:22 浏览:894
刑事诉讼法退赃没收条款 发布:2025-07-27 01:30:07 浏览:636
自考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 发布:2025-07-27 01:29:28 浏览:540
劳动法中明确的退休年龄 发布:2025-07-27 01:21:38 浏览:165
劳动法关联单位 发布:2025-07-27 01:07:28 浏览:221
针刑法小说 发布:2025-07-27 01:05:53 浏览:667
华勤基信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27 00:59:32 浏览:395
担任股东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7-27 00:59:16 浏览:14
法官有关书籍 发布:2025-07-27 00:57:02 浏览:945
公安行政法律文书式样图片 发布:2025-07-27 00:45:50 浏览: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