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290条的规定
Ⅰ 四川航空延误了四小时什么责任都不负
律师解答:
《合同法》第288条明确规定:“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合同法》第290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因而,航班延误是一种典型的违约行为。但因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多种多样,航空公司是否需承担法律责任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不同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产生的法律责任:
(一)不可抗力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的,承运人不承担违约责任。
《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126条规定,旅客、行李或者货物在航空运输中因延误造成的损失,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但是,承运人证明本人或者其受雇人、代理人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已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采取此种措施的,不承担责任。《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的,承运人不承担责任。一般认为,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等原因应属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
(二)非不可抗力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的,承运人承担违约责任。
这里所称的非不可抗力主要指因承运人、旅客或机场等原因。《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第五十五条规定,由于机务维护、航班调配、商务、机组等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延误或取消,承运人应当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务。
二、航空公司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
航空公司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与一般的合同违约责任承担的方式一致,主要包括赔偿损失、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等。
(一)赔偿损失
1.经济补偿。
关于因航班延误的损失赔偿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明确的赔偿标准,一般按照乘客的实际损失赔偿。《民航总局对国内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给予旅客经济补偿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除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做好航班不正常情况下的服务工作之外,还应根据航班延误4小时(含)以上不超过8小时、延误8小时(含)以上不同延误时间的实际情况,对旅客进行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航空公司应根据并尊重旅客本人的意愿和选择,通过现金、购票折扣和里程等方式予以兑现。具体的补偿方法和方案由各航空公司在此框架下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但因《民航总局对国内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给予旅客经济补偿的指导意见(试行)》并非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也非民航总局颁布的部门规章,只能作为一般的指导意见供实践中参考。
2. 提供膳宿
《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第55条规定:“由于机务维护、航班调配、商务、机组等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延误或取消,承运人应当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务”。该规则第57条规定,航班在经停地延误和取消,无论何种原因,承运人均应负责向经停旅客提供膳宿服务。
Ⅱ 托运人收货人错误的风险管理
由于托运人既是买卖合 同中收货人的直接责任人,又是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直接委托人,一旦运输环节出现问题,托运人将肩负替收货人承担损失,并向承运人追偿的双重压力,因此,托运人必须格外防 范下列运输活动中常见的风险。
一、货物丢失或损毁的风险 虽然根据《合同法》第311 条的规定,对于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应当由承 运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实践过程中,托运人承担的主要风险却不是承运人该不该承 担赔偿责任,而是承运人应该承担多少赔偿责任的问题。 由于具体损失数额属于托运人的举证范围,如果托运人此前无法准确描述货物的数量 及品质,也就无法据此确定损失货物的价值,即在索赔的损失证据方面出现瑕疵。
为此,托运人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加强防范:
第一,运输合同中描述托运物时尽可能的明确、详致。
包括: (1)在签订合同时,要使用货物的学名并且要用全称; (2)有商标的,要写明商标; (3)要写明货物的品种、规格、价格、花色等; (4)写明货物数量的确定的方法;(5)写明货物质量认定的方法; (6)写明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 (7)其他注意条款。 第二,尽量选择保价服务。根据货运公司通常的运输条款,托运人可选择自行办理保 险,也可选择委托货运公司代为办理有关保险手续。具体赔偿数额将根据所购买的险种和 具体损失确定。一般来说,阅读保险合同需要抓住以下要点: 1.必须核实保险合同上可填写的内容。如合同中的投保人、被保人和受益人的姓名等 是否有误;险种与保险金额是否与你的要求相一致等。 2.阅读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中的保险责任条款,了解保险公司在哪些情况下须理赔或如 何给付保险金。 3.阅读除外责任条款,明确在何种事故状况下保险公司不予理赔,消费者购买保险后 要小心回避这些状况的出现。 4.看合同中的名词注释,这是保险专用名称的正式的、统一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5.看合同解除或终止情况的规定或列举,明确投保人或保险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行使 合同解除权。 否则,如果未办理保价,货物一旦出现损毁,承运人只会按照事先运输合同约定的限额进行赔付,此类限额往往仅为运费的数倍,价值数万元的货物很可能结果只得到数百元 的赔偿。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承运人此类限责条款并非当然无效,只要其采取合 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如在托运协议中用较大的加粗字体注明“以上条款托运人须仔细 查阅,能遵守者方可签字”,并经过托运人签名确认,在实践中,法院也往往认定该类条 款的有效性。 因此,托运人应当重视保价条款的效力,在托运贵重物品时,除选择信誉较好的运输 公司外,尽量给物品保价,不要因为保价费用高、心存侥幸而放弃保价。此外,对于经常 需要办理托运的人,如对货运公司提供的格式条款中责任限额和保价金额有异议,可与货 运公司协商后,另行约定。
第三,货物交付承运人托运时,必须取得承运人收货的确认单据,从而保证货物在交 付承运人时状态良好,此后若出现货物丢失或损毁则不属于托运人的过错。
第四,托运人至迟应在收货人收到货物之前提醒其慎重签收货物。做到先检验,后签 收,对于有问题的货物则拒绝签收,并尽快与托运人取得联系。否则,一旦草率签收,则 很难再向承运人进行追偿。
二、运输延时的风险
根据《合同法》第290 条的规定,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 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否则,将构成承运人的迟延交货。 对于普通货物,短暂的超期交货并不会给收货人造成实质损失,因而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应时性货物或收货人特别要求的时效性货物,超期交货将很可能造成由作为买卖合 同相对人的托运人承担合同责任。
为此,托运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防范:
第一,首先托运人本身应按时向承运人交付托运物,否则托运人很可能由于自身过错 导致承运人得以免责。
第二,在运输合同中双方应明确关于货物的运输期限及迟延交货的责任。
第三,对于迟延交货的情况,收货人应注意保留承运人提供的送货凭证,特别是关于 送货日期的记载,确保在追偿时能够提出承运人延时交货的证据。
三、结算运输费用的风险 对于运输费用由托运人承担的买卖合同,结算运输费用无疑属于运输合同中托运人与 承运人的重要交易行为。 为此,托运人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防范:
第一,双方必须在运输合同中明确运输费用的数额及其结算方式。
第二,对于凭借“送货回执”进行结算的情况,托运人应当在取得收货人签收的送货 单时,方支付运输费用,以免出现货到前付款,或他人冒领货物的情形。 此外,对于经常需要使用货运服务的卖方,为了提高发货的效率,并减少索赔的难度,建议此类当事人预先制定一个格式性的运输服务框架协议。对于一般货物运输,可直接与 承运人使用该协议;对于特殊货物运输,则可在基本协议基础上,签订个案的补充协议, 加强其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