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法通则与旧合同法冲突
A. 一切与《物权法》相抵触的法律、法规是否应该作废
法律界有一条基本原则,即根本法优先于普通法,新法优先于旧法,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因此,一旦物权法颁布,应按照物权法执行。
然而,你的提法有误:“一切与《物权法》相抵触的法律、法规是否应该作废?”实际上,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以民法通则为例,其部分条文与合同法存在冲突。尽管合同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现在的物权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法通则应该被废止。
在实际维权过程中,收集证据并提起行政诉讼是较为可行的方式。在法律体系中,不存在直接废止与新法冲突的旧法这一做法。
B. 民法典实行了,合同法和民法通则还有效吗
《民法典》是实行之后,里面包含的相关法律,都会被废止。比如说《婚姻法》、《合同法》、《民法通则》、《收养法》等,这些全部包含在《民法典》之内,从新法实行的那一刻开始,这些法律全部不管用了。
当然,这里也要考虑到一件事,比如说我们合同上签订的“依据XXX法律”。这个东西本身是有效的,因为合同看的是本身条件,而不是依据的法律条款。哪怕最后写上“依据《婚姻法》”,只要合同本身内容不违规,那么它就是具有法律效益的。
因为法律在升级之后,相关的内容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司法解释是否有效。一般情况下,法律的废止不代表着司法解释的废止。只要不和《民法典》冲突,原来的解释仍然具有法律价值。
另外,法律中还有一些规律,需要我们牢记:新法优先于旧法、特殊法优先于普通法、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情况而定,包含特殊情况的,就不能再以普通的角度去解释。
C. 民法典实行了,合同法,民法通则还有效吗
《民法典(草案)》根据并执行后,现行标准《合同法》将废除,相关合同书的民事法律关系标准将由《民法典》中的合同书编取代。但是《民法典》合同书编大致承继了现行标准《合同法》的内容,整体上没有做出很大的调解,可是对有一些内容开展了再次标准和整理,将文化生活中日益普遍的合同类型增加到典型性合同书里边,用专业的条文开展管束和标准,实际由此可见:《民法典》执行后,合同书编增加的典型性合同书对大家会出现如何的危害。
受情势变更产生的不好危害,被告方能够与另一方再次商议;在有效期内商议不了的,被告方能够要求人民检察院或是仲裁委员会变动或是终止合同。人民检察院或是仲裁委员会理应融合案子的具体情况,依据平等原则变动或是终止合同。
在《合同法》时期,情势变更条文处在《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民法典(草案)》将其载入第五百三十三条,能够说成紧靠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必需。有关《民法典(草案)》与以前民法典标准的比照。
D. 民法典与合同法出现冲突如何解决
在民法典颁布实施之前,中国的民事法律体系主要由《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构成。《民法通则》确立了民事的基本原则,作为普通法,而《合同法》则专门针对合同关系,作为专门法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按照法律适用的原则,专门法通常优于普通法,这意味着在《合同法》与《民法通则》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合同法》应当优先适用。然而,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原有的《合同法》条款已经被整合进《民法典》之中,这就意味着《合同法》的存在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民法典》的出台,旨在为民事法律关系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框架。在新的法律体系下,不再有《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的直接冲突,因为所有相关的法律条文都已经被编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当处理具体的民事纠纷时,只需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对于合同关系的规范更加全面和具体,包括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以及违约责任等方面。这不仅使得法律适用更加清晰,也更加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民法典》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大进步。在新的法律框架下,民事纠纷的解决将更加高效和公正,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E. 法律规范之间冲突怎么处理
法律规范之间冲突的处理办法:
1.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之间发生冲突时,下一等级的法律规范自然无效,而无须有权机关作出明确宣布,即“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2.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属于特别法与一般法、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特别条款与一般条款关系,而两者之间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法、特别规定、特别条款的规定,即“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如果同属于特别法、特别规定、特别条款或者一般法、一般规定,一般条款,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即“新法优于旧法”或者“后法优于前法”。
3.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4.不同机关制定的效力相同的法律规范之间的规定不一致的解决机制。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而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同时,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遇到这一情况时,由最高人民法院报请国务院裁决或者解释。
5.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新民法通则与旧合同法冲突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十二条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第九十四条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第九十五条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法律规范冲突通常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冲突;
二是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
三是同一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即处于同一效力层级的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地方性法规之间、部门规章之间的规范冲突;
四是下位法与上位法之间的冲突。
F. 合同法被民法典代替了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大变革。《民法典》整合了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等九部单行法律,形成了统一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因此,《合同法》已被《民法典》所取代,不再作为独立的法律存在。《民法典》合同编继承了《合同法》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民事法律关系需求。
合同的定义与成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成立的要件包括要约和承诺,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合同的效力:《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此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合同的履行与违约责任:《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体例安排的变化:《合同法》采取总则、分则、附则的体例设置,总共23章;《民法典》合同编采取通则、典型合同、准合同的体例设置,总共29章。这一变化使得合同编的结构更加清晰,便于理解和适用。
合同保全的变化:《合同法》规定的合同保全即代位权和撤销权,共计三个条文,规定在“合同的履行”一章中;《民法典》合同编将合同保全独立成章,扩展到8个条文。这一变化强化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增加了合同保全的可操作性。
典型合同的增加:《合同法》规定了15种有名合同;《民法典》合同编规定了19种有名合同,增加了保证合同、保理合同、物业服务合同、合伙合同。这一变化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丰富了合同类型,为各类民事活动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G. 《民法通则》第58条与《合同法》第52条的关系
1、规定范围包含关系
《民法通则》第58条是对所有民事行为效力的规定,《合同法》第52条是对合同效力的规定,合同行为属于民事行为的一种,所以《民法通则》第58条相对《合同法》第52条的范围更广。
2、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民法通则》第58条和《合同法》第52条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民法通则58条规定的是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形,合同法52条规定的是合同无效的情况,合同行为属于民事行为的一种,因此该两条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7)新民法通则与旧合同法冲突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删去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第七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变更为第六项)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