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最新修正版
『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修正了哪些情况
主要是修正了劳务派遣相关。首先设立劳务派遣的公司,必须他的注册资本要大于或者等于100万元,并且它是在法律规定的程序之内制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并且劳务派遣它是属于一种零食或者辅助性的工作岗位,才能签订劳务派遣合同。 《劳动法》原第五十七条修改为:“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一百万元;
“(二)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办理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第六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是指用工单位的工作岗位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辅助性是指用工单位的工作岗位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替代性是指用工单位的职工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该工作岗位上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被派遣劳动者替代工作。
第九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撤销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行政许可;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本法开始施行时用工单位正在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根据本修正案进行调整;本修正案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依法办理行政许可和公司变更登记后,方可继续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通常劳务派遣公司必须要具备合法合规的手续而且一定要有不低于100万元的注册资本。并且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属于劳务派遣合同,还不算完全的劳动合同,而劳务派遣通常是做临时性,辅助性的一些比较短期的工作。
『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辞退员工补偿的规定是啥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辞退员工时的补偿标准。如果员工被辞退,根据他们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应获得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如果工作期限不足半年,应支付半个月的工资;如果超过半年但不足一年,则按一年计算,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如果工作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补偿金;如果不足六个月,则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循特定程序。首先,根据第41条,用人单位在可裁员的情形下,应提前三十天通知工会或全体职工,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上报劳动部门。此外,根据第43条,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前,必须将理由通知工会,并在研究工会意见后,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或违约解除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并对处理结果享有进一步的知情权。在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必须出具书面通知并送达给劳动者,否则解除决定无效。
在用人单位内部,如果劳动者因违规违纪或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害,用人单位必须收集相关证据,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前,用人单位必须确保收集到充分的证据。
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未到期时未与劳动者协商,擅自单方面终止劳动关系,将承担违约责任,并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补偿金,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叁』 最新的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是什么
最新的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最新修正版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肆』 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具体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和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及时订立书面正式劳动合同,否则视为违法需要承担不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二倍工资作出处罚,劳动者也可以选择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按照法律规定和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法定标准是实际提供劳动,不论劳动者是否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将受到同等的保护。书面劳动合同签订在前,实际用工在后的,劳动关系自实际提供劳动之日起建立;实际用工在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在后的,劳动关系早于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建立不受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影响。
(1)书面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唯一合法形式,不承认口头劳动合同,达成口头劳动合同的,视为未签订劳动合同;
(2)劳动关系一经建立,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在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就要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最迟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未签订的合同,或未约定工资的,按同工同酬,但不同省份的工资支付条例,有可能规定不同,如广东是说按县级同类工作的职平工资。
综上所述,对于《劳动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是关于书面签订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对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应该在一个月之内进行劳动合同的签订,这样才可以证明劳动合同给我们的劳动报酬得到保障。所以说我们国家对于这个问题是非常的关注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