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社会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法社会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发布时间: 2025-08-10 21:52:10

『壹』 法律社会学定义

法律社会学是一种独特的学术交叉领域,它融合了社会学与法学的视角,旨在深入探讨法律现象与其周围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这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最初被称为法社会学,其研究目标是揭示法律在社会体系中的位置和影响。法律社会学家关注的不仅是法律规则本身,更侧重于法律如何嵌入社会结构,以及它如何塑造和被社会结构所塑造。


通过法律社会学的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理解法律的根基和社会功能。它帮助我们理解法律如何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工具,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的进程中。尽管法律社会学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研究流派,导致对其定义尚未形成共识,但其核心目标始终是促进我们对法律与社会之间动态关系的深入理解。


(1)法社会学产生的理论背景扩展阅读

法律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其社会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和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社会整体观念出发,认识法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作用,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制作用解决社会问题。 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称法社会学。由于学科内支派繁多,对它尚无确切的定义。

『贰』 法社会学的问题

、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2、哲学基础是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3、法社会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西方法律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分析
1:从19世纪未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各种社会矛盾趋向激化,战争、经济危机等灾难频繁来临;旧的利益结构急剧变动,新的利益结构正在形成,新旧利益的冲突不可避免;这些社会问题都需要法律进行回应与解决。法学家和社会学家感到用17、18世纪形成的传统思想已不可能解释日益变化着的社会需要,必须冲破传统的概念法学、分析法学的束缚。通过调整法学的结构,创立新的理论,如果法学与社会脱节,仍然在传统的思维空间和法律范畴内工作,仍然只是注释现有的法律,不为国家的立法司法服务,不为政府解决蜂涌而至的社会问题出谋划策,不去考察法律的实践效果,法律就没有多大用处。

2: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民主法治理想之间产生的空距越来越大,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关注以往法律没有涉及的领域,如劳动、福利、教育、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公共交通法、经济法等社会立法不断制定出来,“法律的社会化”成为时代的潮流。“法律的社会化”的主要内涵是:古代和中世纪的法律精神是义务,强调人民服从国家的权力。从17、18世纪“天赋人权”的观念流行以来,法律精神转向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进入20世纪后,资产阶级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权力和各种法律手段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法律不仅要注意保护个人利益,而且更应强调保护社会利益,因此用“社会化的法律”代替强调个人权利、自由的法律。法律社会化的结果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立法,如劳工法、最低工资法、环境保护法、住房法等,这是20世纪初席卷西欧、北美的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

这些社会化问题和法律实践当然要求对法学理论作出调整,如果法学研究依然与现实生活脱节,象分析法学那样局限于现有法律制度的要素和结构分析,进行纯粹的法律探讨,机械地注释成文法和判例法,不为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指南或提出意见,就不能适应社会和法律实践的需要。社会法学就是在这种强烈的和积极的社会推动下,并借助于社会学家提供的新观念和方法应运而生的。

3: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一贯主张把法放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理解。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亚里斯多德的社会观念,从中世纪的阿奎那到启蒙学者对人和社会本质的看法,都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因子。自17-18世纪开始就有不少学者认识到应在法与社会的关系中或在法的社会背景下研究法律。如英国哲学家休谟在《人性论》一书中就认为,法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制度,它起源于社会常例,而不是人性。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一直试图探讨社会环境对法的影响,强调地理、气候、国土和人口等自然条件对法律制度的影响,注意在社会现实中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把法的精神解释为“法律同各种政制、风俗、气候、宗教、商业等等应有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孟德斯鸠被奉为法社会学的先驱。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和英国法学家梅因等历史法学家也很重视探讨法的发展动力,强调法与社会环境和在社会环境与社会历史中发现法的真谛,当然,休谟、孟德斯鸠和历史法学家们的论述只是预示着社会法学,还不能把他们的学说冠以“社会法学”之名。

4、法律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来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他们认为确保知识内容可靠或科学的唯一途径,是将知识建立于观察经验的基础之上,哲学不应以抽象推理而应以“社会学”为根据,知识的进步只能通过观察和实验。社会学的目的论和方法论启发了一大批学者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观察和研究法与和法律制度。

『叁』 法社会学法社会学的定义

法社会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专注于探索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源于法学与社会学的交融,尤其是在西方学术界,这一学科通常被赋予“法律与社会”(Law and Society) 或“法学与社会科学”(Law and Social Science) 的名称。它试图通过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法律制度如何在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和群体行为中产生影响,以及法律反过来如何塑造社会秩序和价值观。法社会学家研究法律的实施、法律变迁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法律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和功能。这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理解法律的社会功能、法律的社会变迁以及法律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法社会学的框架下,学者们关注法律如何影响社会公正、权力分配、社会分层以及社会变迁的进程。同时,它也探讨了社会力量如何塑造法律规则,以及法律在回应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中的角色。通过跨学科的方法论,法社会学拓宽了我们对法律的理解,使其超越了传统的法律文本和司法实践,深入剖析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作和影响。


(3)法社会学产生的理论背景扩展阅读

法社会学是以社会法的方法研究法律现象,代表人物有涂尔干、埃利希、韦伯、霍姆斯、庞德等。

『肆』 请论述法社会学经历的几个阶段

1.社会抄学的创立或发端阶段
时间范围: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
代表人物:孔德(法)、斯宾塞(英)
特点:
一是与哲学关系密切;
二是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极大;
三是创立社会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社会学的形成或经典阶段
时间范围: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迪尔凯姆、韦伯
代表学派:芝加哥学派
特点:
一是确立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二是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3、广泛发展阶段(即是指当代社会学的发展)
时间范围: 20世纪40年代至今
这一阶段主要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默顿)
社会冲突论(科塞/达伦多夫)
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
符号互动论(库利/戈夫曼)

『伍』 法社会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法社会学的哲学基础:

哲学基础: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实证主义社会学是在西欧启蒙运动、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重大科学发现为代表的发达的自然科学,以及法国的政治大革命和日益高涨的社会改良运动等背景下产生的。受19世纪初特殊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乃至宗教等氛围的影响。

③在探讨“物”的规律时,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特别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后,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陆』 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法律社会学主要是从法学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后,因受4种思潮的影响,西方法学界内形成了法律“社会学派”。这 4种思潮是:①历史主义。强调追溯法律思想和立法制度的历史根源,认为法律发展的模式是各种社会势力行动的意外产物。代表人物有英国法学家和法律历史学家H.J.S.梅恩、美国法律史学家和法哲学家O.W.霍姆斯等。②工具主义。号召将社会知识与法律结合起来,研究什么是法律及实际上法律在起什么作用。代表人物有英国法学家J.边沁、德国法学家 R.von耶林和美国法学家R.庞德。③反形式主义。贬低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鼓励人们充分认识行动的非理性动机、人对社会支持的依赖和自身具有活力的社会制度的出现。代表人物有奥地利法学家E.埃尔利希。④多元主义。认为法律不仅存在于正式的政府机构之中,还存在于习俗、社会组织、群体生活的现实规定之中。代表人物有埃尔利希。这 4种思潮的法学家都感到有必要越出传统的法学界限,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研究法学问题。法国的□.迪尔凯姆、德国的M.韦伯、美国的E.A.罗斯和W.G.萨姆纳等社会学家有关法律、犯罪和惩罚问题的大量论述,促进了法学中的社会学派的形成,推动了法律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此外,英国的H.斯宾塞、奥地利的L.龚普洛维奇、法国的G.塔尔德和美国的L.F.沃德等社会学家分别从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角度研究法律和解释法律现象,被称为早期社会法学的代表人物和法律社会学的奠基人。1892年,意大利法学家、社会学家D.安齐洛蒂首先提出“法律社会学”的说法。
20世纪以来,随着新兴的社会学不断向古老的法学渗透,一批热衷于将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的社会学家和法学家形成了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阵容庞大、支派繁多的社会学法学派。主要支派有:自由法学派、利益法学派、现实主义法学派、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社会心理法学派和斯堪的纳维亚法学派。社会学法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埃尔利希1913年发表的《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为法律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它趋向成熟。他强调法律来源于社会,揭示了法、法律规范及法院判决的社会基础,提出作为法律结构所有不同因素总和的“活的法律”,主张社会学与法学结合。自由法学派的倡导者H.坎托罗维奇对法律社会学的发展也有突出贡献。被称为法律社会学权威的庞德,力求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以解释法律现象,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工程,能有条不紊地促进社会与经济秩序的安定,并提出法律概念的社会利益说;他认为法律社会学着重于法的作用而不是它的抽象内容,强调法的社会目的而不是它的制裁,认为法律规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指针,而不是永恒不变的模型;他将法律当作一种社会制度,认为可以通过人的努力予以改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律社会学内部逐渐出现了统一的趋向,在美国尤其明显。美国的法律社会学着重探讨在法律思想与法律现实之间、“书本上的法律”与“行动中的法律”之间的差距,强调法律是不完善的,是可以改进的一种解决冲突的机制。这一研究方向在法律社会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肯定。
70年代,在社会学冲突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激进的法律社会学家集中研究法律在使冲突制度化方面的作用,法律如何为统治者的经济利益服务,以及法律的理想和实践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打破了与激进的犯罪社会学和异常行为学说的界限,更加注重对司法系统和审判制度的研究。70年代后期,激进的法律社会学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影响,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法律发展进行了以经验为依据的历史研究。此后,西方的主流法律社会学日益变得注重微观经验研究,注重行为分析,借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技术。
美国是当代法律社会学研究最活跃的国家,在考察法制在个别社会部门内的发展和法律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对法律机构的职能、法律的社会监督和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进展。苏联的法律社会学注重研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认为法律意识、人们有目的性的法律活动能对社会发展进程起调节作用,因此强调通过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知识水平。波兰、联邦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日本等国,都有专门人员研究法律社会学,并在一些大学开设了法律社会学课程。当代世界各国的法学和社会学、法学家与社会学家之间都缺少真正的合作,研究者各执己见,自行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法律社会学同以美国社会学为基础的法律社会学,在观点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柒』 法律社会学发展历史

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起源与早期发展

    • 法律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受历史主义、工具主义、反形式主义和多元主义四种思潮的影响,形成了法律“社会学派”。
    • 1892年,安齐洛蒂首次提出“法律社会学”这一概念。
  2. 20世纪的发展与壮大

    • 随着社会学对法学的渗透,20世纪出现了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庞大社会学法学派,包括自由法学派、利益法学派等。
    • 埃尔利希的《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为法律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庞德则强调了法律的社会工程属性。
    • 二战后,美国法律社会学强调法律的不完善性和可改进性,关注法律现实与理论的差距。
  3. 70年代后的新发展

    • 70年代,激进法律社会学家研究法律的制度化和意识形态影响,转向微观经验研究和行为分析。
    •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对激进法律社会学产生了影响。
  4. 各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

    • 在美国,法律社会学研究尤为活跃,关注法制在各部门及社会制度中的作用。
    • 苏联法律社会学则侧重法律意识的形成与法律对社会发展的调节作用。
    • 波兰、德国、英国等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也逐渐兴起,但各国之间缺乏深度合作,理论分歧明显。

法律社会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有助于人们从社会整体观念出发,认识法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作用,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制作用解决社会问题。

『捌』 《法律社会学》最新txt全集下载

法律社会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回览:
19世纪末答20世纪初,迅速工业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场以整个社会为背景来看待和研究法律的运动。在这场革命性运动的冲击之下,“法律毕竟是法律”(“thelawisthelaw”)的“金科玉律”被打得粉碎,法律制度不再被认为是完全脱离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而独立存在的和不可更改的;法律研究也不再是法律专业人员的专擅领域。这场运动在学术上的表现,就是名之为“法律社会学”(SociologyofLaw)的这一专门性学科的兴起。
第一节法律社会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66页。由此可见,思想领域中的任何发展和运动绝不可能是排他或自我封闭的。一个特定的思想潮流或思想创新,可以为一个时期提供一种“自持之势”,并由此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

热点内容
司法证c证好考吗 发布:2025-10-20 08:48:42 浏览:91
2019考研法律硕士试卷 发布:2025-10-20 08:43:00 浏览:545
射洪县律师 发布:2025-10-20 08:42:07 浏览:245
违章停车条例 发布:2025-10-20 08:36:30 浏览: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20 08:28:22 浏览:118
新经济法基础大纲试题 发布:2025-10-20 08:28:13 浏览:258
福建省节能条例 发布:2025-10-20 08:26:12 浏览:361
不服从工作安排劳动法 发布:2025-10-20 08:25:42 浏览:712
法院会录 发布:2025-10-20 08:16:54 浏览:243
我国核电站对建设质量保证依据法规 发布:2025-10-20 08:12:43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