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中许可设立制度

经济法中许可设立制度

发布时间: 2025-08-12 05:41:23

1. 经济职权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经济职权的内容包括:经济决策权,资源配置权,经济许可权,经济调节权,经济监督权。是指在实现国家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时经济法所确定的一种经济权利,但它是专供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享有的,并且行使职权总是同运用国家权力有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九条 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行政机关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第八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第九条 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研究拟订有关竞争政策;

(二)组织调查、评估市场总体竞争状况,发布评估报告;

(三)制定、发布反垄断指南;

(四)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规则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条 国务院规定的承担反垄断执法职责的机构(以下统称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有关反垄断执法工作。

2. 简述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区别有五点,分别如下:
1、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管理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其中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整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等经济管理关系,具体体现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为行政管理关系,其中包括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为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不调整经济管理关系;
2、法律宗旨和理念不同:经济法强调的是国家对全局生活的干预,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立法宗旨,因此,奉行社会责任本位,行政法强调的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立法宗旨,因此,奉行国家权力本位;
3、法律关系主体不同:经济法的主体包括管理主体和管理受体,管理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组织,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行政法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其他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除了国家授权的组织以外,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二是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经济法主体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主体之间不存在那种行政隶属关系,行政法主体之间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
4、调整方法不同:经济法除了实行奖励以外,对于违反经济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究多种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的制裁形式,行政法除了实行奖励以外,对于违反行政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主要采取行政制裁的形式;
5、作用不同:经济法对于引导、推进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行政法对于引导、推进和保障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以及权责统一原则。
综上所述,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有许多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性质,经济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必要时也采用行政手段,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它们之间的联系,否则也无助于经济法理论的建立,同时也必须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九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 中级《经济法》增加、修改内容解读(2)

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法

本章2005年教材删掉了:(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设立,(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解散(终止)与清算。

1、p98:第3段增“合营企业注册资本的减少”;第4段增“投资总额由注册资本和借款构成”。
例题1、根据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合营期限内,其注册资本可以增加,但一律不得减少。()
答案:×
解读:合营企业在合营期限内,不得减少其注册资本,但因投资总额和生产经营规模等发生变化,确需减少注册资本的,须经审批机构批准。对合营企业在合营期限内增加注册资本,法律没有禁止。

2、p99:合营企业的出资方式作了比较大的修改、增删:(1)合营各方以实物(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备或者其他物料)、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为出资的,其作价由合营各方按照公平合理原则协商确定,或聘请合营各方同意的第三者评定;
(2)外国合营者以货币出资时,只能以外币缴付出资,不能以人民币缴付出资;外国合营者出资的货币,应当按照“缴款当日”中国人民咐做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或者套算成约定的外币;
例题2、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规定,外国合营者以货币出资时,只能以外币缴付出资,不能以人民币缴付出资。外国合营者出资的货币,应当按照(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或者套算成约定的外币。
a、缴款当日 b、中外合营者约定之日
c、批准成立之日 d、办理登记手续之日
答案:a
(3)外国合营者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出资的,应当提交该工业产权或专有技术的有关资料(如专利证书或商标注册证书的复制件、有效状况及其技术特性、实用价值、作价的计算依据、作价协议等有关文件备塌)作为合同的附件;
(4)合营各方按照合营合同的规定向合营企业认缴的出资,必须是合营者自己所有的现金、自己所有并且未设立任何担保物权的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凡是以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价出资的,出资者应当出具其拥有所有权和处置权的有效证明。需注意,仅衡滚衡通过许可证协议方式取得的技术使用权,不得用来出资;已设置抵押的机器设备、已作质押的工业产权,尽管属于出资者所有,但其所有权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不得用来出资。
例题3、外国投资者的下列出资方式中,不符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有关规定的是( )。
a、以机器设备出资b、以工业产权出资
c、以已作质物的专利出资d、以外币出资
答案:c

3、p101出资期限:第4行增“逾期未缴或未缴清出资的,应当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迟延利息或者赔偿损失”。

4、p104:增“(四)合营企业出资额的转让”。
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出资时,(1)须经合营他方同意;(2)报审批机构批准;(3)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合营一方转让其全部或部分出资时,合营他方有优先购买权。
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出资的条件,不得比向合营他方转让的条件优惠。
例题4、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一方转让出资额必须符合的条件有()。
a、通知合营他方b、经合营他方同意
c、报审批机构批准d、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答案:bcd
例题5、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发生下列事项时,须经审批机构批准的有()。(2002)
a、增加、减少注册资本b、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部分出资额
c、聘任合营企业总经理d、申请延长合营期限
答案:abd

5、p106:第1行原为“注册资本的增加、转让”,现为“注册资本增加、减少”;第3段增“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可以兼经理”;第4段增“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有营私舞弊或者严重失职行为的,经董事会决议可以随时解聘”;第6段增“合营企业设总会计师、副总会计师、审计师”。
例题6、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规定,下列事项中,必须经出席合营企业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方可作出决议的事项有( )。
a、合营企业章程的修改b、注册资本的增加、转让
c、资产抵押d、合营企业的合并、分立
答案:ad
例题7、经董事会聘请,下列人员中,可以兼任合营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的有()。
a、董事长 b、副董事长 c、董事 d、总会计师
答案:abc

4. 什么是经济法主体的责任

经济法主体的责任是指在经济法领域内,主体因违反经济法规范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经济法主体的责任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性质


经济法主体的责任,是主体因未能遵循经济法规定的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法律后果。这种责任具有法律约束力,是确保经济法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法律对于主体行为的规范和期望,要求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必须符合经济法的精神与规定。


二、经济法律主体的类型与责任形式


经济法律主体主要包括国家、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各类主体在违反经济法规定时,都将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些责任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涉及到因违约或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则涉及到因违反行政法规而面临的处罚,如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对于严重违法行为,主体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三、责任的重要性


经济法主体的责任制度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至关重要。通过确保主体对其行为的后果负责,可以促进市场活动的规范化,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此外,明确责任制度也有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引导其自觉遵守经济法规,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经济法主体的责任是确保经济法实施和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的关键。它通过法律手段约束主体的行为,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公平性,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5. 国际经济法中的“强制许可”的定义是什么

强制许可
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专利法规定,不经专利权人同意,直接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其发明创造的一种许可方式,又称非自愿许可。

热点内容
工会工作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12 08:25:44 浏览:863
法律顾问党员 发布:2025-08-12 08:17:46 浏览:607
法学的区别 发布:2025-08-12 08:17:11 浏览:483
村业余文艺宣传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12 08:09:51 浏览:863
诉讼担保函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2 08:09:44 浏览:668
免费企业法律顾问 发布:2025-08-12 08:08:05 浏览:403
行政法通关 发布:2025-08-12 08:00:06 浏览:256
民事诉讼法有关被告 发布:2025-08-12 08:00:05 浏览:684
2017年513经济法图片 发布:2025-08-12 07:54:22 浏览:723
民法典新的婚姻政策 发布:2025-08-12 07:35:02 浏览: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