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建国以来婚姻法的变迁

建国以来婚姻法的变迁

发布时间: 2025-08-12 18:52:51

㈠ 建国以来我国对婚姻法有个几次修改

3次你好,建国以来婚姻家庭立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50年4月13日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1980年9月10日颁布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废除1950年《婚姻法》;3、2001年4月28日通过《婚姻法》(修正案)。其主要修改和增加的内容有:
1、增加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
2、增加了夫妻应当互相忠实,家庭成员应当互相帮助,维护家庭和睦、文明的倡导性规定;
3、增设无效婚姻制度;
4、明确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
5、进一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6、增设了法院判决离婚的列举性规定和离婚的补偿原则、过错原则。此外,婚姻法修正案还就有关结婚禁止条件、特殊主体提出离婚、离婚后父母的探望权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均作了修改和补充,使得婚姻法更具可操作性,体现了法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㈡ 婚姻法的热点论文题目

1、中国婚姻法文化考论

2、婚姻契约观念的限度与嬗变

3、秦汉家族法研究回

4、我国民答法典亲属法编立法构建研究

5、中美婚内侵权行为之比较法研究

6、当代中国婚姻法与婚姻家庭研究

7、中国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研究

8、建国初期山东省宣传贯彻婚姻法研究

9、建国初期山西省贯彻婚姻法运动研究

10、论我国离婚诉讼中房产分割的若干问题

11、离婚诉讼中无房女性利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12、《婚姻法解释(三)》中不动产登记效力研究

13、《婚姻法解释(三)》中夫妻财产制度的研究

14、民国时期婚姻法的文学省思

15、土地革命时期婚姻立法问题研究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㈢ 从一夫多妻制变为一夫一妻制的原因,最好详细点的

一、一夫一妻制的起源及发展
一夫一妻制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是财产私有制和阶级不平等的产物。恩格斯曾指出,一夫一妻制的出现是因为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且这笔财富需要传给该男子的子女,而非其他任何子女。因此,妻子必须遵守一夫一妻制,而丈夫则可能维持多偶制。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尽管法律上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但剥削阶级的男性仍可通过财产和权力享受多妻生活。例如,中国古代的多妻制主要表现为纳妾制度,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各自的多妻制特点。
二、一夫一妻制存在的必要性
一夫一妻制始终是我国婚姻法的重点。自建国以来,我国对婚姻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体现了国家对婚姻法的重视。作为婚姻法基本原则之一的“一夫一妻制”至关重要。它对婚姻法的执行、力度、方向和策略起着关键作用。
1. 一夫一妻制是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我国古代经历了乱婚、群婚、一夫多妻等多种婚姻形式。建国后,一夫一妻制被确定下来,这是婚姻制度的进步、核心和立足点。根据现行婚姻法,夫妻拥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如姓名权,可以有独立的姓氏。
2. 一夫一妻制要求夫妻双方自愿结合,不受强迫。这是现代婚姻法赋予夫妻的基本权利。与之相反,古代婚姻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只能顺从。现代法律要求夫妻双方有深厚的感情基础,相互忠诚。一夫一妻制基于双方对彼此深厚的爱。
参考书目:
1. 巫昌祯主编:《婚姻与继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 杨大文主编:《婚姻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 任国钧著:《婚姻法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以上内容供参考。

㈣ 建国以来的婚姻法及每部的更新与发展

婚姻立法理念的变革与发展
婚姻家庭制度的嬗变是婚姻家庭立法理念变革的反映。婚姻家庭的立法理念从强调管制发展为尊重私权,注重保护公民的自由和自治权利,注重保障弱势一方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强化法律救济和社会救助,从追求形式平等发展到实质平等。
1、从强调管制到尊重私权
自治与管制,自由与限制历来是婚姻家庭领域最受关注的、争议最大的问题。婚姻法的发展史就是自由与限制,自治与管制的分野和博弈的历史。由于在传统上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婚姻法涉及对配偶、父母、子女等亲属身份关系的认定,甚至关涉宗法等级关系的维系,必然具有较多的国家强制和权力确认的成分。我国1950 年婚姻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除了受到前苏联婚姻家庭立法模式的影响之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强调国家对婚姻家庭的调控“, 促进具有决定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底发展”[3],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私法自治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旨在保障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人格尊严,实现个人的自治权利。1980年婚姻法和2001 年修订的婚姻法都是以不断扩大公民的私法自治权利,保障公民的意思自治原则为立法理念的。例如,夫妻财产制度从单一的法定共同财产制到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并立,再到约定财产制的完善与个人特有财产制度的确立;这一变化的进路是不断地扩大夫妻个人决定其财产状况的自由权利。[4]同时婚姻自由原则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1994 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要求公民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必须提交所在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到2003 年《婚姻登记条例》对此规定的取消,以个人自行出具的签字的声明取而代之;特别值得引起关注的是2003 年《婚姻登记条例》将1994 年条例名称中的“管理”二字的删除,淡化了婚姻登记的行政管理色彩,扩大了公民个人婚姻自由的权限,更加体现婚姻法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保护当事人婚姻自由的立法理念。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婚姻法对公民私权的尊重和保护,看到意思自治原则在婚姻法中的逐渐扩张,当然,婚姻法对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是有节制的,适度的干预是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稳定与和谐的必要手段。因此,我们也发现了管制和权力作为自治与权利的保障者与补充者的角色和作用。当公民自治有悖于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时,国家和管制就会出现,成为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器;而当公民自治无法取得一致时,即争议无法解决时,管制和权力又会作为最终的争议解决方式出现,这种方式往往以司法的名义或补充性条款的名义出现。[5]一言以蔽之,现行婚姻法由当事人的充分自治和国家与社会必要的管制构成,且自由和自治业已成为婚姻法的主旋律。自治的张扬,无疑昭示着婚姻法对个人自由的尊重,对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平等关系的认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人的终极关怀和保护。
2、从追求平等公正到强调司法效率和自己责任
婚姻法从古罗马法时期就已产生,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法律部门之一。古代婚姻法和近代婚姻法均体现了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份、伦理特征和等级要求,因而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其他尊卑亲属之间的不平等成为那时婚姻法中的当然内容,对平等、公正的呼唤成为古代、近代婚姻法改革的目标和追求。
纵观中国婚姻法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由婚姻家庭主体间的不平等到平等,由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非正义到正义,是贯穿婚姻法历史脉络中的主线。自1950 年婚姻法始,无论是1980 年的婚姻法,还是2001 年的修正案,都以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原则,婚姻法的相关具体规定都体现了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祖孙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平等。在坚持男女平等的前提下,追求公正也是婚姻法的另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如婚姻无效和可撤销制度作为对结婚自由的限制,体现了婚姻正义;夫妻约定采取分别财产制之后,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一方的财产清偿,体现了对以善意第三人为化身的交易秩序的保护和交易公正;离婚时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体现了对婚姻关系中弱者的保护和对社会正义的维护。另外,特定条件下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的相互抚养、赡养义务的规定,以及一定条件下兄姐与弟妹之间的相互扶养义务的规定,体现了代际之间、同辈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公平与相互性。上述制度无一例外地体现婚姻法中的平等与公正,可以说,平等、公正是现代婚姻法最重要的基本价值。

㈤ 从一夫多妻制变为一夫一妻制的原因,最好详细点的

一夫一妻制的起源(原因)发展:
一夫一妻制制度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它是财产私有制和阶级不平等的产物。恩格斯曾经深刻的指出:“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的财富集中于一个人的手中,而且这一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其他任何的子女。为此,就必须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这种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根本就没有妨碍到丈夫公开的或者是秘密的多偶制。”从奴隶社会开始,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法律上虽然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制度,但是,剥削阶级中的男性却可以凭借财产和权势,过着多妻的生活。中国古代的多妻制是以纳妾为主的形式。其他的许多国家也各自有其自己的特点多妻制。 
一夫一妻制存在的必要性:
一夫一妻制历来是我国婚姻法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自建国以来我国对婚姻法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可见国家对婚姻法的重视程度。这与婚姻法的立法地位及其对普天下百姓的无所不在的影响力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作为婚姻法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的“一夫一妻制原则”则又成为重中之重。它的存在对婚姻法的执行,力度,方向,策略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一个妻子一个丈夫的婚姻制度是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在我国古代就曾经经历了乱婚,群婚,一夫多妻等多种婚姻结构形式。在建国后一个丈夫和一个妻子的结合形式被确定了下来,从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演变来看,这是婚姻制度上的一个进步,一个核心,一个立足点。现行婚姻法对一夫一妻制的结合形式使他们拥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如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姓名权,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姓氏。这在我国婚姻法第10条中可以体现:夫妻双方可以有独立的姓氏。
2、在一夫一妻制中,夫妻两方的结合必须是双方自愿的结合,是不被别人所强迫的,丈夫和妻子自由的结合在一起。这是现代婚姻法所赐予的夫妻双方的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在古代,婚姻的缔结是由父母包办的。当事人则只能安心顺从。在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妻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而是客观的义务。现代法律中的一夫一妻制原则要求双方要有深厚的感情基础,相互忠诚。一夫一妻是双方彼此的相互深爱对方。
参考书目:
[1]巫昌祯主编:《婚姻与继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杨大文主编:《婚姻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任国钧著:《婚姻法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以上供参考。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2020最新第37条 发布:2025-08-14 02:43:42 浏览:375
到静安法院 发布:2025-08-14 02:41:18 浏览:570
属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是 发布:2025-08-14 02:36:57 浏览:532
室内涂漆工程法规 发布:2025-08-14 02:35:31 浏览:573
行政法规和授权行政法规的区别 发布:2025-08-14 02:34:10 浏览:816
最新劳动法搬厂 发布:2025-08-14 01:55:18 浏览:116
我的法治故事征文 发布:2025-08-14 01:54:25 浏览:441
财经法规各种总结 发布:2025-08-14 01:54:24 浏览:657
鄞州法院网 发布:2025-08-14 01:47:22 浏览:603
签名指纹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4 01:31:09 浏览: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