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史际春
A. 朋友们!知道学法律专业都有什么课程
法律专业课程简介
法律专业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31101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授我国自夏、商、西周至建国前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各时期重要的立法状况和重要法律的基本内容,旨在使学生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形成有个大致的了解,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历代法制中有益的东西,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并打好法学历史知识的基础。教材:曾宪义,《中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郑定,《中国法制史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0331102 课程名称:国际公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公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国际关系方面的基本常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部分阐述国际法基本的理论问题,包括国际法的性质与基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家等。分论部分阐述国际关系各个领域中的国际法原则、规则的规章制度,包括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组织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条约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争端法和战争法等。国际法的定义及渊源,国际法主体,国家领土,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及领事法,战争法等。教材: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周鲠生,《国际法》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 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 课程编号:0331103 课程名称:国际私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并能据此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有关涉外民事法律问题。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讲授国际私法的对象、范围、性质、定义、原理及其发展,国际私法的基本规范——冲突规范,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讲授涉外法律关系主题的法律适用,适用于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于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合同性债务的法律适用,对外贸易中的法律适用,适用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法律,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涉外继承;涉外民事诉讼与商事仲裁,讲授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司法管辖,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法律程序与国际司法协助,区际私法等。教材: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张仲伯主编,《国际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李双元主编,《国际私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杜新丽主编,《国际私法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0331104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概念,并结合我国有关立法、司法实践活动,介绍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结算与支付法律制度、调整和管制国际贸易的法律制度、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国际法律保护、国际税法、国际商事仲裁等。 教材:余劲松、吴志攀主编,《国际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姚梅镇主编,《国际经济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英]施米托夫著,赵秀文选译,《国际贸易法文选》,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课程编号:0331105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阐述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原则,系统论述了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具体操作的基本技能,并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活动,介绍了国际知识产权有关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旨在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及其规定,了解国际知识产权的主要规定及发展。 教材: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刘春田,《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郑成思,《知识产权保护实务全书》,中国言实出版社 课程编号:0331106 课程名称:合同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系统阐述了我国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各种民事、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合同规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等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并具体介绍了有关买卖、供用电、水、气、热力、赠与、借款、融资、承揽、建设工程、运输、技术、保管、仓储、委托、行纪、居间等合同。 教材:陈小君主编,《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参考书目: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3 P.S.阿蒂亚,赵旭东译,《合同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2 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2003 杨桢,《英美契约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课程编号:0331107 课程名称:商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概括阐述了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和破产法等方面的概念、特点、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介绍我国有关的法律制度和本学科的发展趋势。通过学习商法可以使学生对公司、票据、保险、证券等法律制度有所了解。教材: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董安生等著,《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史际春等著,《企业和公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范健等著,《公司法论》(上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课程编号:0331108 课程名称:劳动法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授我国劳动法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本课程,理解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我国劳动法的内容,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解决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本课基础上,可对国外劳动法进行比较性的研究。 教材:王全兴,《劳动法》,法律出版社,1997 参材书目:关怀,《劳动法学》,法律出版社,1996 课程编号:0331109 课程名称:法律文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法律文书包括规范性的法律文书和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书,本课程主要讲授司法文书与民用诉讼文书,属于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书基本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司法文书及民事诉讼文书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有关司法文书及民事诉讼文书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司法文书的作用、特点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公安机关的司法文书;检察机关的司法文书;人民法院的司法文书;律师事物所常用的文书;司法机关的笔录类文书等。教材:卓朝君 邓晓静,《法律文书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材书目:宁致远,《法律文书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03311010 课程名称:公司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企业,特别是公司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在各类企业(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利用法律知识来解决企业(公司)管理中的问题。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及公司法的历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问题、关联公司、外国公司分支机构、法律责任、世界各国的公司法立法等。教材:冯果,《公司法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参材书目:雷兴虎,《公司法新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课程编号:03311011 课程名称:婚姻家庭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依据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规定,主要讲授婚姻家庭法概述、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婚姻的成立――结婚、家庭关系、婚姻的中止――离婚、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内容。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婚姻家庭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对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认知和分析运用的实际能力。教材:马忆南著,《婚姻家庭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 李银河、马忆南主编,《婚姻家庭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 课程编号:03311012 课程名称:法理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简述法的本质特征,法的价值和作用的一般原理,特别是关于法律的创制、法律的运行以及法律监督的一般原理;关于法制和法治,法制现代化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并为学习部门法打好基础。教材: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葛洪义,《法理学(2002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现代西方法理学》;《西方政治法律学说史》 课程编号:03311013 课程名称:宪法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宪法学是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宪法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具体而言,宪法学以国家与公民这一宪法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宪法关系的特点及与普通法律关系的区别。宪法学的内容既包括基本概念、原理,也包括宪法制度。本课程将在原理讲授的基础上,结合宪法判例、事例或者实例,增强学生对宪法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宪法学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以宪法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教材:郑贤君,《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许崇德、胡锦光主编,《宪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周叶中,《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课程编号:03311014 课程名称:民法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民法学是以研究民法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由于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之一,因此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法学分为民法Ⅰ和民法Ⅱ两部分。民法Ⅰ是民法总论的内容,主要介绍民法学中的一些基础理论与制度,是对民法Ⅱ各编均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它主要包括民法的历史发展、民法的基本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制度和诉讼时效制度等内容。民法Ⅱ主要是关于各项具体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物权制度、债权制度、人身权制度、继承权制度、民事责任等内容。教材:王利明主编,《民法》,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修订版 课程编号:03311015 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民事诉讼法学是以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民事诉讼的具体实践及民事诉讼的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本课的教学内容与体系安排:参照我国民事诉讼的立法体系结构,由导论(概括介绍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诉与诉权和民事诉讼模式和价值研究)、总论(重点讲述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诉讼主体和程序保障)、程序论(包括通常审制程序、特殊程序、执行程序、证据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性质、任务、内容、特点、作用、意义及相互关系等)三部分组成。教学采用理论阐述、法条解释、分析比较、法案结合、课堂讨论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教材: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 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 课程编号:03311016 课程名称:刑法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刑法学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内容。刑法总论研究刑法总则的法律规范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基本原理、原则。刑法总论系统而深入地论述犯罪总论、刑罚总论的刑法基本原理与刑法总则规范,并结合司法实践阐述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原理、原则,刑法总论是学习和研究刑法分论的基础。刑法分论则研究刑法分则的法律规范及其所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其处罚。刑法分论是在刑法总论的基础上,逐章论述了我国现行刑法分则规定的十类犯罪的共性问题和每种犯罪的罪刑规范及理论问题。教材: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张明楷,《刑法学(上下)》,法律出版社,1997 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课程编号:03311017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法律中有关刑事程序的规定,研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律师等进行刑事诉讼的实践经验,研究有关刑事诉讼的一些基本理论。该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总论、证据论、程序论,主要介绍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刑事证据理论、管辖制度、回避制度、辩护与代理制度、强制措施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以及各项刑事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使学生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培养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问题的能力。教材: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高等教育法学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樊崇义,《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九版 课程编号:03311018 课程名称:行政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阐述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则以及有关该学科的历史发展;行政法主体的一般理论,行政主体的发展、演变,以及行政相对人的范围、权利、义务;行政行为的性质、特征、构成要件、合法要件、效力的具体体现,以及各种类别的行政行为运作的相关理论与制度(具体包括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行政强制、行政合同、行政复议)。教材:罗豪才,《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参考书目:王连昌,《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3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课程编号:03311019 课程名称:经济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经济法通常被认为是调整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在当代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中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均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市场经济和法律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中,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紧密衔接互相配合,共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法成为现代国家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经济法主要研究和讨论各类市场主体的组织机构、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产品质量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财政与税收、对外贸易秩序等相关内容。经济法课程是我国教育部指定的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在市场经济完善的过程中对该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李昌麒,《经济法学(2002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陈婉玲,《经济法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03311020 课程名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述、发展、体系、其法学基础理论以及其基本原则,环境权与资源权,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管理体制和监督管理制度,环境法律责任和国际环境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法的基本内容。 教材: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吕忠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7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5
B. 电子商务法的地位与学科体系概念
电子商务法的地位与学科体系概念
电子商务法的地位是电子商务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回答,有利于科学构建电子商务法学,指导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与司法。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整理的电子商务法的地位与学科体系概念,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部门法划分标准的确定
要明确电子商务法是否是一个独立法律部门,首先应明确一个历久弥新的理论问题——部门法的划分标准。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要求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只能是在同一标准下才能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事物分类的标准可能有多个,例如,依照性别标准可以将人划分为男人和女人;依照年龄标准可以将人划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分类后产生的结果应该是一一对应的,而依照性别标准划分出的男人无法对应依照年龄标准划分出的成年人。部门法的划分也是如此,如果在划分部门法时交叉使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等不同标准,就会使划分出来的各个部门法的外延相互交叉,界限不清,不能使划分出来的各部门法产生一一对应关系。就法的调整对象问题,恩格斯从经济的角度作了如下概括:“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1](P538~539)法的作用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它通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使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所设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实现创制法律的目的——构建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因此,人们的行为既是法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又是法运行过程本身,同时还是法运行过程的中介与结果。[2](P27)法并不直接作用于社会关系,而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其社会关系调节器的功能。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某一类法律规范与它类法律规范的区别表现在主体权利义务的设定方式、法律后果和责任形式等不同,即主体的行为规则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法的具体调整对象——主体的行为不同。主体的行为不同,行为规则当然不同。可以说,社会关系是法的一般调整对象,是抽象的;人们的行为是法的具体调整对象。笔者主张,应该以行为作为部门法划分的标准。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的行为也日趋专业化,如专业从事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军事活动、文教活动等。因此,各国立法者顺应这种趋势,将传统行政法、民法和刑法乃至程序法的规范规定在同一部法律规范之中,从而达到对某一社会领域或具有某种相同内容的社会活动加以统一调整的目的,德国调整网络的《多媒体法》就是显例。这不仅方便司法,也有利于人们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的其活动领域内的法律。部门法的划分相对于立法来说是第二性的,因此,部门法的划分应当最大程度地“回归”立法实践[3](P159)。法律体系的内部结构不是立法者和法学家任意架设的结果,而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关系的反映[4](P72)。因而任何法律部门的形成都是社会运动的结果,它需要由社会环境造就出具有某种特殊性的人类活动的领域,这是法律部门形成的基础。当客观上出现了某种新的社会活动领域或具有新内容的社会活动,以至国家法律按照一定的宗旨对由该活动进行统一调整的时候,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结合体,就形成新的“法律部门”[3](P156)。
二、电子商务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电子商务法调整的行为符合特定性和独立性的要求,能够与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相互区分。所谓特定性是指作为具体调整对象的行为是确定的;所谓独立性是指作为具体调整对象的行为与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相区别。
(一)特定性
电子商务法调整的电子商务行为具有法律上要求的特定性。电子商务法的具体调整对象,是人们通过电子手段实施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是人们已经熟知的电子商务。目前,对于电子商务有不同的理解。世界技术信息与服务联盟认为,电子商务是指以数据化手段提供货物、服务或信息的任何商业性交易,或任何帮助上述交易实现的数据化中介职能。经合组织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商业交易,它包括组织与个人基于文本、声音、可视化图像在内的数字化数据传输与处理方面的商业活动。国际商会1997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电子商务会议”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5]。世界贸易组织认为,电子商务是以电子的方式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市场营销、销售或支付[6](P1)。可以看出,各国际组织和企业界所称的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子手段来进行的商务活动,其核心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这种电子商务的概念和法律体系中的概念并无一一对应关系,它不仅包括能够纳入民商法体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民商事行为,也包括一些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企业内部行为。
尽管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经济学概念,但这并不影响电子商务在法学学科上的特定内涵。我国有学者认为电子商务是指运用各种电子通讯手段所进行的商事法律行为。此种主张认为,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电子合同行为[7](P12),这是狭义的电子商务法的主张。笔者主张在法律体系内建立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从技术角度出发,电子商务采用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8];从行为的内容来看,包括但不限于商事活动。商事活动是以盈利为目的、具有营业性的民事行为,而电子商务中的“商务”并非名副其实,它不仅包括商事行为,而且也包括非商事行为,例如自然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果将电子商务理解为通过电子手段所进行的商事行为,将会造成对非商事主体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民事活动的遗漏。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是指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涉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活动。
(二)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区别于其他的部门法的调整对象。电子商务法调整的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活动有自己的特征,同其它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既不交叉,又不重叠。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以网络为媒介所实施的行为,而不包括非以网络为媒介的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的活动,更不包括非平等主体之间的活动。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使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区别于民商法以外的其它部门法的调整对象。
互联网的兴起,使人类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人们藉以相互交流的新的空间——网络空间(Cyberspace)。所谓网络空间,就是用比特——0-1数字方式去代码(表达和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的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又具有实在性的数字化的社会空间[9](P148)。网络空间打破了物理空间中的国界,是一个由电脑屏幕和密码划分的虚拟空间。网络空间的形成使人类活动的领域由物理空间延伸到了无形的虚拟空间。电子商务是发生在网络空间中的人类活动,是传统民商事活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发展,其与传统民商事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它不同于传统的发生在物理空间中的民商事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民商事活动相比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的独立性也就是它不同于传统民商事活动的特征。
1、主体存在方式的虚拟性。与传统的民商事活动相比,电子商务的主体具有明显的虚拟性。传统民商事活动中,当事人双方无论是面对面的协商,还是通过信函进行远距离的订约洽谈,各方均能清楚地感受到对方的实际存在。在网络空间,主体表现为一个比特信息,一个虚拟的存在。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以比特方式生成的数据或字符。甚至,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特定的自动信息系统也可以代表“当事人”发出要约,做出承诺,并实际履行合同。
2、信息传递的无纸化。罗马法以来,法律主要调整通过纸张和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的民商事活动。电子商务的目的恰恰是使民商事活动脱离纸张的束缚,当事人通过发送或接收电子信息来实施民商事行为。电子计算机记录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合同、凭证、票据等纸面文件,整个过程实现了无纸化。
3、规则的国际性。网络空间是一个无领域疆界(territoriallybased boundaries)的空间[9](P14),在网络空间中,地理上的国界已经消失。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传统的地缘、国界不复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将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亿用户联系在一起。用户只要将其电脑连接到一个Web站点,就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敲击一下键盘或点击一下鼠标就可轻松地“出国”。网络的国际性使得电子商务活动往往具有涉外因素,在Internet上,电子商务规则“天然”是国际规则。
三、电子商务法的性质
目前,在涉及电子商务法性质的论述中较多的论点认为电子商务法具有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性质。有学者认为,电子商务法调整的对象是一种私法上的关系,从总体上应属于私法范畴,但其规范体系中又包含一些具有行政管理性质的规范,因此电子商务法应属公、私法之融合[7](P25);有学者认为,“电子商务法中的电子交易法体现了交易主体的意思自治,电子商务法中的电子商务安全法是以国家的必要干预来实现交易安全的。电子商务的法律规范既有强制性的,又有任意性的`。违反电子商务法的法律责任既有民事责任,又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因此电子商务法具有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性质。”[10](P43)笔者认为,凡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以公共利益为本位、采取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等强制性调整方法的法律部门,属于公法;凡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以私人利益为本位、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的法律部门,则属私法。电子商务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虽然包含一些必要的公法规范,渗入了一些公力干预的因子,但这些公法规范都是以保护电子商务法主体的个体利益为出发点的,私法的核心原则——平等、意思自治其仍贯彻,例如电子商务法的中立原则是由民法的平等原则演进和嬗变而来的。因此公法规范的渗入并不能改变电子商务法的本质属性,其仍属于私法的范畴。
电子商务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活动,是传统民商事活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因此电子商务法并未脱离民商法的范畴,属于民事特别法。民事特别法是指适用于特殊领域、特殊主体、特别的民事活动和特别事项或适用时间上有限制的民事法律法规[11](P11)。电子商务法仅适用于发生在网络空间、当事人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实施的民商事行为,因此,电子商务法是一种民事特别法。电子商务法虽是一种民事特别法,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独立的部门法的存在,原因在于其有独特的调整对象。
四、电子商务法学的学科体系
(一)电子商务法学的概念与地位
电子商务法的发展实践,导致电子商务法学的迅速诞生。电子商务法学,是以电子商务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美国,哈佛、伯克利分校等著名法学院均已正式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
法学是专门以法律现实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电子商务法学是对电子商务法这一法律部门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因此,电子商务法学在法学体系中属于应用法学。
有人认为网络法学和信息法学是电子商务法学的不同称谓。笔者认为,网络法是调整与网络有关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美国称为cyberlaw,包括网络宪法规范、网络刑法规范、网络行政法规范和电子商务法规范等,因此以网络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网络法学与电子商务法学之间是属种关系,网络法学是电子商务法学的上位概念。信息法是调整信息保密、公开、处理等方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典型立法为1995年俄罗斯颁布的《俄罗斯联邦信息法》,其调整所有电子信息的生成、存储、处理与访问活动[7](P58)。电子商务法,英国称为electronic commercial law,其主要调整利用电子信息进行的商务活动,与信息法存在着交叉,例如个人信息保护均为二者的组成部分,但二者并不等同。
(二)电子商务法学的研究对象
电子商务法学以电子商务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研究大量的电子商务法现象,去透视和揭示电子商务法的规律。电子商务法学研究电子商务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电子商务法的概念、性质、地位及与其它部门法的关系,以及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同时,还要研究电子商务法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电子商务法的发展状况,并对各国的电子商务法加以比较研究;另外,电子商务法学不仅要研究电子商务法方面的理论问题,而且也要研究电子商务法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电子商务给传统法律部门的理论与实践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以及如何建树新的法学理论等等问题。
(三)电子商务法的体系
电子商务法的体系,是指电子商务法学的结构,也就是内部各组成部分的逻辑顺序以及主要内容。科学的电子商务法学体系对电子商务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律教育、对外学术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学界对电子商务法的体系认识不一。有学者认为,电子商务法应由数据电讯法律制度、电子合同的订立、电子信息交易、电子签名和认证以及电子支付等法律制度构成[7](P27);有学者认为,电子商务法应由网络服务和网络管制立法、电子商务主体立法和市场管制立法、电子商务交易法、在线支付立法、网上商业行为(包括广告、拍卖和证券等)的规制、电子商务税收立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客户资料利用规范与个人隐私的保护立法以及电子商务争议解决机制等法律制度构成[12](P23~24)。还有学者认为,电子商务法应该包括电子商务合同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隐私权保护问题、网上活动管制、法律适用、计算机犯罪以及国际私法等法律问题[13](P7~13)。第一种观点是狭义电子商务法学说的主张,是以电子合同法律制度为核心而构筑的电子商务法的具体制度,其体系的构建来源于联合国贸法会《电子商务示范法》。这种观点范围过于狭窄,不能涵盖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基本法律制度。第二、第三种观点是德国1997年《多媒体法》的体现,其虽然克服了狭义说的缺陷,但其将电子商务税收、网络证券交易、网络广告以及计算机犯罪等制度纳入电子商务法体系,范围过于宽泛。现有的证券法学、广告法学、刑法学已形成制度精巧、结构严谨的学科体系,如果将这些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内容纳入电子商务法学,则不仅有打乱现有学科体系之虞,还会使电子商务法学的内容过于庞杂,并会造成电子商务法学体系上的混乱和立法上的困难。电子商务法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电子商务法学的研究对象为基础,对电子商务法学的各组成部分及其逻辑顺序予以科学界定。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法学的体系应以电子商务法原理为统帅,以电子合同法律制度、电子签名法律制度、电子支付法律制度、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网络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核心内容。
(一)电子商务法基本原理。电子商务法基本原理是电子商务法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是各种电子商务法现象的普遍规律。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的原理、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征、电子商务法的概念、特征、作用、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性质、地位以及电子商务法的主体等。
(二)电子商务法的具体制度。电子商务法的这些具体制度都有其各自的特殊原理、体系以及具体的规定,对于这些具体制度的研究,可以形成电子商务法学的各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1、电子合同法。主要包括电子意思表示的定义、法律效力、归属、发出和生效的时间与地点、收讫确认和电子形式的书面性的要求,以及电子代理人制度、电子合同的订立与效力和电子错误等法律制度。
2、电子签名法。主要包括电子签名的效力、安全电子签名的要求、认证机构的设立条件、认证机构和用户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责任等。
3、电子支付法。主要包括电子支付与电子支付体系的界定、电子货币的性质、电子支付的安全程序与风险分担、电子支付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电子支付的完成和基础义务的履行等内容。
4、个人信息保护法。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信息的定义与性质、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基础、个人信息本人权利与处理者义务、个人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利用的法律要件和侵害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等。
5、网络知识产权法。主要包括网络传播权、数据库的法律保护,域名的法律保护,软件、电子商务商业方法的专利问题,超链接的侵权责任等。
一门学科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这门学科的建立。电子商务法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法学学科的诞生。电子商务法学的研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其理论体系的确立与完善还有赖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Z]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姚建宗.思考与补正:论法的调整对象[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4).
[3]史际春.经济法的地位问题与传统法律部门划分理论批判. 史际春.《经济法研究》(第1卷)[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郭春发.论教育法地位的独立性[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5]http://www.cgos.com:8888/book/103.htm
[6]WTO,ElectronicCommerce and the Role of the WTO, 1998.
[7]张楚.电子商务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UNCITRAL Model Law on Electronic Commerce , Article 2(a).
[9]齐爱民,刘颖.网络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0]田文英,宋亚明,王晓燕.电子商务法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11]余能斌,马俊驹.现代民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12]杨坚争,高富平,方有明.电子商务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梅绍祖,范小华,黎希宁.电子商务法律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C. 杨东的代表性成果
论文类
《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
《日本众筹融资立法新动态及借鉴》,载《证券市场导报》2015-04-10刊,第二作者 《论我国股权众筹监管的困局与出路--以<证券法>修改为背景》,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第一作者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视角》 ,载《中国社会科学》2015第4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合理监管促进中国股权众筹发展》,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04刊,第一作者
《中国式股权众筹发展建议》,载《中国金融》第3期,第一作者 《高等教育投入立法的构想》,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第1期,第二作者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Law》,载《Hongkong Law Journal(SSCI收录杂志)》/Vol 44, 2014,5。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亟需扩大证券概念》, 载《法制日报》2014年4月9日理论版。
《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一作者)
《互联网金融视阀下我国股权众筹法律规制的完善》,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一作者)
《股权众筹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载《中国证券报》2014年3月31日。
《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研究》,载《中国金融》2014年第4期。
《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法体系变革》,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22日。
《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垄断协议规制情况分析》,载《中国物价》2013年第11期。
《金融服务统合法:金融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19日。
《中国会社における法定代表者の越権行为の位置づけに関する分析》,载【日】《国际商事法务》2013年第5期。
《资产运用契约をめぐる判例分析》,载【日】《New Business Law》2013年第3期。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统合立法体系的构建—以日本的立法经验借鉴为视角》,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论金融法的重构》,载《清华法学》2013年第4期。
《金融申诉专员制度之类型化研究》,载《法学评论》2013年第4期。
《香港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新发展及其对内地的启示》,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论我国证券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创新—证券申诉专员制度之构建》,载《比较法研究》2013年第3期。
《论金融服务统合法体系的构建——从投资者保护到金融消费者保护》,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政府主导型金融申诉专员制度评介》,载《政法论坛》2013年第3期。
《日本金融ADR制度的创新及其对我国的借鉴》,载《法律科学》2013年第3期。
《市场型间接金融:集合投资计划统合规制论》,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2期。
《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及法律调整》,载《政法论坛》2012年第1期。
《论金融衍生品消费者保护的统合法规制——高盛“欺诈门”事件的启示》,载《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 5 期。
《新经济条件下相关市场界定的法律问题》,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年第7期。(第一作者)
《论金融危机与反垄断执法、竞争政策之关系》,载《月旦财经法杂志》2010年第12期。(第一作者)
《投资法人制度的导入和投资者保护》(第一作者),载《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第9期。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统合法研究》,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7期。
《英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发展——以银行业改革为中心》(第一作者),载《银行家》2010年第7期。
《我国金融业统合监管体制的实现路径分析》(第一作者),载《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6期。
《高盛“欺诈门”》,载《方圆法治》2010年第10期。
《日本反垄断法的经验及其对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借鉴价值和对策研究》(第二作者),载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九卷,2009年9月
《论次贷危机对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的影响》(第一作者),《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论日本法中的股份交换和股份转移制度》,载刘俊海主编《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评论》第二期,2009年6月
《论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以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为中心》,载郭锋主编《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证券市场法治》,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5月
《由“三菱丽阳收购璐彩特”案透析政府“救济”策》、载《法制日报》2009年6月11日第8版
《日本金融机构何以能集体抗击金融海啸》、载《法制日报》2009年5月7日第8版
《论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载《法学家》2009年第2期
《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提升金融体系安全性》,载《中国证券报》2009年4月22日
《传导反垄断法专业知识、培植我国市场竞争文化》,载《法制日报》2009年3月26日第8版
《对收购可能形成的垄断,反垄断法该出手!》,载《检察日报》2009年3月30日
《依据合伙合同进行投资的法律规制研究——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集团投资计划》,载王保树主编《非公司企业法制的当代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论灾害对策立法》,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富国强法”之路—2005年日本公司法制现代化改革评述》,载朱建荣主编《日本人是天生勤奋的吗?—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10月
《论反垄断法与行业监管法的协调关系》,载《法学家》200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
《论上市公司收购与公司社会责任》,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
《一个投资者保护的无缝隙立法例——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集团投资计划》,载王利明、祝幼一主编《 物权法与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出版社2008年6月
《日本的灾害对策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中州学刊》2008年第5期
《感受日本的灾害对策体制》,载《法学家茶座》2008年4月总第22期
《2005年日本公司法制现代化的意义》,载《东北亚研究》2008年第一期
《中国企业并购法制的现状与课题》载杨栋梁主编《东亚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试论依法减持国有股―兼议加入WTO后的我国的证券立法》,载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编《全球化下的中国与日本―海内外学者的多元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日]《中国典型并购判例分析》,载《NEW BUSINESS LAW》2008年第6期,总第882号
[日]《论中国新公司法证券法的并购制度改革》,载《青山法学论集》2008年3月
[日]《评析中国外资并购新法规》,载《东亚经济研究》2008年1月第66卷第2号
[日]《中国国有股改革的最新动向和课题》,载《同志社法学》2007年11月
[日]《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问题研究(上、中、下)》,载《国际商事法务》2004年3月。本论文获得日本研究企业并购(M&A)领域最著名的杂志《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port Review》的优秀论文奖(第四届RECOF奖)
[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法律问题分析》,载《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port Review》2005年9月
[日]《中国所有制度的变容研究》,载《一桥研究》第29卷第4号2004年12月
[日]《中国国有股的法律问题研究》,载《一桥研究》第28卷第3号2003年10月
著作类
《金融服务统合法论》,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金融消费者保护统合法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日]《中国的并购法制—制度运用和实证分析-》(独著),中央经济社2007年版
《最新日本公司法》(译著、第二译者),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经济法概论(第二版)》(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实用经济法案例(第2版)》(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卞耀武、胡炜总顾问·黄来纪、布井千博主编:《中日公司法比较研究》(参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D. 自考经济法视频教材,自考经济法本科需要考哪几科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经济法视频教材,自考经济法本科需要考哪几科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跪求!!自考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讲解视频你好自考资料可以网上找找看,或是单独购买模拟题或其他辅导书。自考书籍资料主要是教材、大纲和辅导书模拟题,历次考试真题,可以网上试试,或是有卖那种历次考试真题的试卷的辅导资料的可以,或是模拟试题都是可以的。
自考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考试的时候如何拿高分?自考的难度在成人教育中是最难的,主要是考试重点无法把握,复习世仿范围比较大,但只要掌握复习方法,想要拿高分是没有问题。自考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的复习方法:
1、网上下载历年试搜凳纤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粗悄有问题。
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
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经济法基础教材和注会经济法教材区别大吗?初级的经济法内容比注会教材里的少好多,也简单不少。初级的叫经济法基础,就是注会经济法其中比较重要几章的泛泛之谈,像公司法证券法这样的,比如外商投资企业法票据法初级就没有的
经济法哪本教材好?根据我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习惯,推荐杨紫烜、史际春、潘静成、张守文,这四位老师分别编著的教材均可以作为学习经济法的参考教材。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E. 关于山西财经考研
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整理日期:2008-09-15
考试科目
参考书名
出版社
作者
199MBA联考综合
《2009年MBA联考考前指导(综合能力)》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
299MBA联考英语
《2009年MBA联考考前指导(英语)》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
211日语
《新编日语》(1—3册) 1999年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陈小芬
212法语
《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1991年版
商务印书馆
孙辉
213俄语
《大学俄语》1995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任力、蒋宗烨等
601法律综合
《法理学》2004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孙国华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4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正钊
《刑法》2004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作富
《国际经济法》2006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郭寿康
《民法》2006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利明
6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先达
603情报学理论
《信息管理学基础》2005
武汉大学出版社
马费成
604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2004
北京大学出版社
苏保忠、张正河
605英语综合水平测试
现代大学英语(1-6册)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杨立民
801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2004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维达
《西方经济学》2004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
802管理学
《管理学》2005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三多
803经济法分论
《经济法》2005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潘静成、刘文华
804环境法学
《环境法》2005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周柯
805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徐志宏
806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2007
中国金融出版社
杨俊青、梅莉
807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2001
经济科学出版社
黄梯云
808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2007(第二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李珍
809翻译写作
《实用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2006
机械工业出版社
郭丽萍
《英语写作手册》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丁往道
850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2004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维达
851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1997
立信会计出版社
胡寄窗
852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2003
河南人民出版社
赵德馨
《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2005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穆良平
853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2005
复旦大学出版社
尹伯成
854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经济概论》2004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杭言勇
855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中
856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2004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
857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2003
科学出版社
吴殿廷
858财政学
《财政学》2005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谭建立
859金融学
《金融学》2004精编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黄达
860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2005
复旦大学出版社
杨公仆
861国际贸易原理和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原理》2002
《国际贸易实务》2006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吕春成
张云
862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2002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马培生
863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2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赵曼
864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2001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邱东
《国民经济统计学》2000
中国统计出版社
钱伯海
865经济计量学
《经济计量学教程》2000
中国统计出版社
贺铿
《计量经济学》2000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子奈
866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总论》及教学参考书2001
法律出版社
史际春
867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20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庄福龄
868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200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夏伟东
869语言学、文学
《语言学教程》英文修订版2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壮麟
《英国文学选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守仁
《美国文学选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陶洁
870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1
科学出版社
白中英
871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20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珊、萨师煊
872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亚钧
873会计综合
《财务管理学》2004
中国物价出版社
郭泽光
《财务会计学》
中国物价出版社
李玉敏
《会计理论研究》2007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李端生
《审计学》2003
中国物价出版社
吴秋生
874管理实务
《市场营销学》2006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邰苎等编著
《战略管理》2007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陈忠卫
《人力资源管理》20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廖泉文
875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原理》2004
旅游教育出版社
张辉等
876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修订版)20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梯云
877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2005
山西经济出版社
谭向勇
878 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2001第三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靳希斌
《教育管理学》20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孝彬
879房地产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2002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王全民
880信息检索、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系统
《信息检索》2003
科学出版社
卢小宾、李景峰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20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珊、萨师煊
《C语言程序设计》1998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
F. 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这个也是要分专业的,不同的专业,考的科目不同,书目也不一样
一般是法学概论和所考的专业
2008年法学院法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027法学院(55664978)
专业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30101法学理论
01法哲学
02法律社会学
03法律方法论
04 比较法
5
① 101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 326法学概论
④ 434法理学
本院仅提供参考书目,不负责购书及相关咨询。
030102法律史
01中国法制史
02外国法律制度
03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
7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26法学概论
④435中外法制史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宪法学
02行政法学
6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26法学概论
④436宪法与行政法学
030104刑法学
01刑法学
02犯罪学
4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26法学概论
④437刑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
01民法学
02商法学
03 金融法学
04知识产权法学
13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或214德语或215法语
③326法学概论
④438民商法学
030106诉讼法学
01刑事诉讼法
02民事诉讼法
03证据法与司法鉴定
7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26法学概论
④439诉讼法学
030107经济法学
01经济法学总论
02金融法
03竞争法
3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法语或203日语或214德语或215法语
③326法学概论
④ 经济法学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1国际环境法学
02中国环境法学
2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26法学概论
④806环境法
030109国际法学
01国际公法
02国际贸易法与知识产权法
03 国际经济法
04国际金融法
05国际私法
06海商法
16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法语或203日语
③326法学概论
④440国际法及冲突法
参考书目:(以下书目仅供参考,不负责购书及相关咨询)
030101法学理论:
①《中国法律概论》张光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②《民法总论》(修订本)王全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③《法理学导论》张光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④《法理学导论》杨心宇主编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⑤《西方法律思想史》谷春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030102法律史: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⑤《中国法律思想史》张国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⑥《中国法制史》郭建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⑦《外国法律制度导论》李昌道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⑧《宪法学(外国部分)》许崇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行政法学》董茂云等人民出版社2005⑤《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⑥《外国宪法》韩大元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030104刑法学: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理论刑法学》陈浩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⑤《应用刑法学》总论陈浩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⑥《应用刑法学》分论陈浩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030105民商法学: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债法概论》王全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⑤《物权法》梁慧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⑥《中国商事法》王保树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⑦《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等2003⑧《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刘士国法律出版社1998⑨《民国商事立法研究》季立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030106诉讼法学: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民事诉讼法新论》(修订本)章武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⑤《民事诉讼法教程》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⑥《刑事诉讼法学》谢佑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⑦《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030107经济法学: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经济法》史际春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⑤《经济法理论的重构》张守文著人民出版社2004《需要国家干预;经济法视域的解读》单飞跃等著法律出版社2005《经济法学》李昌麟等著法律出版社2007《经济法原论》吕忠梅等著法律出版社2007《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艾娃·胡普凯斯著季立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环境法学》金瑞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⑤《生态环境法论》周珂法律出版社2001
030109国际法学:
①②③同030101①②③④《国际法》王铁崖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⑤《国际私法新论》韩德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⑥《国际经济法》董世忠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⑦《新编国际经济法导论》(第二版)张乃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⑧《国际法原理》张乃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G. 大学里学法律专业都有哪些课程一般上几年
法律专业课程简介
法律专业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31101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授我国自夏、商、西周至建国前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各时期重要的立法状况和重要法律的基本内容,旨在使学生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形成有个大致的了解,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历代法制中有益的东西,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并打好法学历史知识的基础。教材:曾宪义,《中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郑定,《中国法制史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0331102 课程名称:国际公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公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国际关系方面的基本常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部分阐述国际法基本的理论问题,包括国际法的性质与基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家等。分论部分阐述国际关系各个领域中的国际法原则、规则的规章制度,包括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组织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条约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争端法和战争法等。国际法的定义及渊源,国际法主体,国家领土,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及领事法,战争法等。教材: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周鲠生,《国际法》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 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 课程编号:0331103 课程名称:国际私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并能据此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有关涉外民事法律问题。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讲授国际私法的对象、范围、性质、定义、原理及其发展,国际私法的基本规范——冲突规范,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讲授涉外法律关系主题的法律适用,适用于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于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合同性债务的法律适用,对外贸易中的法律适用,适用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法律,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涉外继承;涉外民事诉讼与商事仲裁,讲授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司法管辖,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法律程序与国际司法协助,区际私法等。教材: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张仲伯主编,《国际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李双元主编,《国际私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杜新丽主编,《国际私法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0331104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概念,并结合我国有关立法、司法实践活动,介绍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结算与支付法律制度、调整和管制国际贸易的法律制度、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国际法律保护、国际税法、国际商事仲裁等。 教材:余劲松、吴志攀主编,《国际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姚梅镇主编,《国际经济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英]施米托夫著,赵秀文选译,《国际贸易法文选》,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 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课程编号:0331105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阐述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原则,系统论述了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具体操作的基本技能,并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活动,介绍了国际知识产权有关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旨在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及其规定,了解国际知识产权的主要规定及发展。 教材: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刘春田,《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郑成思,《知识产权保护实务全书》,中国言实出版社 课程编号:0331106 课程名称:合同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系统阐述了我国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各种民事、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合同规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等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并具体介绍了有关买卖、供用电、水、气、热力、赠与、借款、融资、承揽、建设工程、运输、技术、保管、仓储、委托、行纪、居间等合同。 教材:陈小君主编,《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参考书目: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3 P.S.阿蒂亚,赵旭东译,《合同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2 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2003 杨桢,《英美契约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课程编号:0331107 课程名称:商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概括阐述了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和破产法等方面的概念、特点、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介绍我国有关的法律制度和本学科的发展趋势。通过学习商法可以使学生对公司、票据、保险、证券等法律制度有所了解。教材: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董安生等著,《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史际春等著,《企业和公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范健等著,《公司法论》(上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课程编号:0331108 课程名称:劳动法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授我国劳动法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本课程,理解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我国劳动法的内容,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解决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本课基础上,可对国外劳动法进行比较性的研究。 教材:王全兴,《劳动法》,法律出版社,1997 参材书目:关怀,《劳动法学》,法律出版社,1996 课程编号:0331109 课程名称:法律文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法律文书包括规范性的法律文书和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书,本课程主要讲授司法文书与民用诉讼文书,属于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书基本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司法文书及民事诉讼文书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有关司法文书及民事诉讼文书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司法文书的作用、特点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公安机关的司法文书;检察机关的司法文书;人民法院的司法文书;律师事物所常用的文书;司法机关的笔录类文书等。教材:卓朝君 邓晓静,《法律文书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材书目:宁致远,《法律文书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03311010 课程名称:公司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企业,特别是公司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在各类企业(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利用法律知识来解决企业(公司)管理中的问题。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及公司法的历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问题、关联公司、外国公司分支机构、法律责任、世界各国的公司法立法等。教材:冯果,《公司法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参材书目:雷兴虎,《公司法新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课程编号:03311011 课程名称:婚姻家庭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依据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规定,主要讲授婚姻家庭法概述、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婚姻的成立――结婚、家庭关系、婚姻的中止――离婚、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内容。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婚姻家庭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对我国婚姻家庭法的认知和分析运用的实际能力。教材:马忆南著,《婚姻家庭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 李银河、马忆南主编,《婚姻家庭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 课程编号:03311012 课程名称:法理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简述法的本质特征,法的价值和作用的一般原理,特别是关于法律的创制、法律的运行以及法律监督的一般原理;关于法制和法治,法制现代化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并为学习部门法打好基础。教材: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葛洪义,《法理学(2002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现代西方法理学》;《西方政治法律学说史》 课程编号:03311013 课程名称:宪法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宪法学是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宪法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具体而言,宪法学以国家与公民这一宪法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宪法关系的特点及与普通法律关系的区别。宪法学的内容既包括基本概念、原理,也包括宪法制度。本课程将在原理讲授的基础上,结合宪法判例、事例或者实例,增强学生对宪法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宪法学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以宪法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教材:郑贤君,《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许崇德、胡锦光主编,《宪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周叶中,《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课程编号:03311014 课程名称:民法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民法学是以研究民法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由于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之一,因此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法学分为民法Ⅰ和民法Ⅱ两部分。民法Ⅰ是民法总论的内容,主要介绍民法学中的一些基础理论与制度,是对民法Ⅱ各编均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它主要包括民法的历史发展、民法的基本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制度和诉讼时效制度等内容。民法Ⅱ主要是关于各项具体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物权制度、债权制度、人身权制度、继承权制度、民事责任等内容。教材:王利明主编,《民法》,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修订版 课程编号:03311015 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民事诉讼法学是以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民事诉讼的具体实践及民事诉讼的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本课的教学内容与体系安排:参照我国民事诉讼的立法体系结构,由导论(概括介绍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诉与诉权和民事诉讼模式和价值研究)、总论(重点讲述我国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诉讼主体和程序保障)、程序论(包括通常审制程序、特殊程序、执行程序、证据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性质、任务、内容、特点、作用、意义及相互关系等)三部分组成。教学采用理论阐述、法条解释、分析比较、法案结合、课堂讨论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教材: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 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 课程编号:03311016 课程名称:刑法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刑法学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内容。刑法总论研究刑法总则的法律规范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基本原理、原则。刑法总论系统而深入地论述犯罪总论、刑罚总论的刑法基本原理与刑法总则规范,并结合司法实践阐述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原理、原则,刑法总论是学习和研究刑法分论的基础。刑法分论则研究刑法分则的法律规范及其所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其处罚。刑法分论是在刑法总论的基础上,逐章论述了我国现行刑法分则规定的十类犯罪的共性问题和每种犯罪的罪刑规范及理论问题。教材: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张明楷,《刑法学(上下)》,法律出版社,1997 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课程编号:03311017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法律中有关刑事程序的规定,研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律师等进行刑事诉讼的实践经验,研究有关刑事诉讼的一些基本理论。该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总论、证据论、程序论,主要介绍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刑事证据理论、管辖制度、回避制度、辩护与代理制度、强制措施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以及各项刑事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使学生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培养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问题的能力。教材: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高等教育法学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樊崇义,《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九版 课程编号:03311018 课程名称:行政法 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阐述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则以及有关该学科的历史发展;行政法主体的一般理论,行政主体的发展、演变,以及行政相对人的范围、权利、义务;行政行为的性质、特征、构成要件、合法要件、效力的具体体现,以及各种类别的行政行为运作的相关理论与制度(具体包括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行政强制、行政合同、行政复议)。教材:罗豪才,《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参考书目:王连昌,《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3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课程编号:03311019 课程名称:经济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经济法通常被认为是调整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在当代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中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均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市场经济和法律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中,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紧密衔接互相配合,共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法成为现代国家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经济法主要研究和讨论各类市场主体的组织机构、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产品质量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财政与税收、对外贸易秩序等相关内容。经济法课程是我国教育部指定的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在市场经济完善的过程中对该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李昌麒,《经济法学(2002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陈婉玲,《经济法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03311020 课程名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述、发展、体系、其法学基础理论以及其基本原则,环境权与资源权,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管理体制和监督管理制度,环境法律责任和国际环境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法的基本内容。 教材: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吕忠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7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