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第二章案例分析

经济法第二章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1-12 15:30:32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1、(1) 增加注册资本的决议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因为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剩余盈余公积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本案中,显然如果转增资本,盈余公积将只剩注册资本的10%,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2) 指出要点(2)中存在哪些与法律不符的问题?
答:上市公司应在次年4月30日前披露上年度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错误发表意见。
本案中,财务报告披露时间远远超过法律规定时限,且财务报表严重失实,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审计的注册会计师都负有责任。

(3) 从要点(3)的内容看,该公司和主管税务机关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本案中,上市公司未报送备案,将受到处罚。

2、(1) 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答:合法。在合同中可以双方约定定金条款。同时约定定金与违约金的,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执行。

(2) 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答:合法。合同订立后,一方可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在双方同意后,合同可以解除。本案中,甲公司未同意解除合同,所以合同不得解除。

(3) 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依法能否成立?说明理由。
答:可以依法成立。在合同订立违约金数额远低于受损金额时,可以酌情增加违约金数额。

(4)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依法能否成立?说明理由。
答:可以依法成立。对于违约行为,可以采取继续履行、补做、支付违约金等方式来进行赔偿。

② 经济法试题—案例分析题

(1)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七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根据该项规定该县教育局发文要求他们需要的文教用品必须向其下属的文教用品公司购买的行为属于不正当行政干预,根据第三十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违反本法第七条规定,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区之间正常流通的,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该集团在书写产品说明时未对市场生产销售的多种方便面制作成分和食用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考证和检验,仅凭主观臆断对商品质量做出了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刻意隐藏产品使用风险信息。同时该集团利用没有更科学根据的信息“根据有关资料表明,长期食用传统方便面,人体会出现营养摄入不平衡的现象”打击竞争对手品牌商品,构成了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通过传播“龙丰强化营养系列方便面长期食用使人体摄入的营养全面达到平衡”,进行了虚假宣传,已经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的相关情况进行处理。

③ 经济法 案例分析2

异议成立。案例中张某没有为李某提供试验场地、实验经费,仅提供创意思维,故张某没有专利申请权,也不得转让

④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1、甲乙丙丁的主张均不成立。本法规定,(1)退伙人对基于其退伙前发生的合伙企业版债务权,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故,甲仍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是基本特点,因此尽管合伙人之间约定了比例,因此,乙要承担连带责任;本法没有对劳务出资做特别规定,因此丙仍需按照一般规定承担连带责任;(4)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故,丁的主张不成立,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2、企业解散时,三人分配企业财产不合法。合伙企业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以及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债务后,剩余的财产再依法进行分配。
3、合伙企业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以及缴纳所欠税款后,再清偿银行贷款。银行可以向甲乙丙丁中的任何一个人请求全部偿还,也可以向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合伙人请求部分偿还。
4、银行贷款清偿后,甲乙丙丁内部之间平均分担,清偿数额超过应该承担的亏损分担比例的,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⑤ 经济法的案例分析及答案

现王先生在南极街做小商品批发生意,刘先生在国贸城做服装生意。一日,刘先生给王先生打电话,说去广东进服装急需10万元钱,问能否帮助解决?王先生答应次日上午送到。刘先生立即购买了去广东的机票并通知广东的供应商,除原来预订的10万元货外,再追加20万元的货。次日早晨,刘先生多次打电话联系王先生,但所有电话均无人接听。直到中午,王先生才接听电话,称昨晚喝多了,刚刚醒来,其妻子又外出送货,钱取不出来,所以无法借钱给你了,并表示了歉意。刘先生无奈,只好退掉了机票,通知广东的供应商取消追加订货。刘先生因此损失退票费400元和广东供应商因取消追加订货扣划罚金2万元,王、刘两位同学因此产生争议。
问题:
1、刘先生认为:双方已经就借款事宜协商一致,借款合同成立并生效,王应承担违约责任,除赔偿退票损失及供应商罚款损失外,还应赔偿其购回20万元货后的经营利润4万元。该主张能否成立?
2、王先生承认借款一事,但因醉酒误事,并非故意,不同意赔偿损失。该主张能否成立?
3、后王先生同意赔偿退票损失及供应商罚款损失,并说这样做合情合法。该主张能否成立?
4、如王、刘二位以书面形式约定借款,并在协议中约定“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时生效”,则王先生是否应按上述“1”中刘先生的主张承担责任?

⑥ 经济法中的案例分析题

1.(1)如果丙是国家公务员,则不能成为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国家公务员、人民警察、法官、检察官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
(2)该条款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各合伙人均应依法承担无限责任,不允许有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
(3)各合伙人的出资方式均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
(4)丁、戊的理由不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5)甲聘任B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为C提供担保的行为不合法。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委托一名或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以下事项必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①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②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③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利;④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⑤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⑥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⑦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其他事项。
(6)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对其债务40万元,应先以其全部财产25万元进行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的15万元,由各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用其在合伙企业出资以外的财产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7)甲以合伙企业名义与A公司所签的代销合同有效。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2.答:①公司的注册资本额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以生产经营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50万元。
②陈某的出资比例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以非高新技术成果的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
③公司组织机构设置不符合法律规定。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应设股东会,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④分公司性质及责任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共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⑦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1、丁某负有偿还借款的责任。
【依据】《担保法》第18条:
当事人在保证专合同中约定保属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法》第19条: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2、丁某应偿还2万元。
【依据】《担保法解释》第30条: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3、丁某可以向王某追偿。
【依据】《担保法》第31条: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⑧ 经济法教程 (陈燕玲 刘哲)第二章案例分析答案

这本书只有咱学校用……我是09级财政的~

⑨ 经济法 案例分析2

该买卖行为是一种合同行为,由于买方已经支付价款,那么视为该合同已经成立专。原则上卖方应该交付货物。属
但是合同法也规定了在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况时,该合同是可撤销和可变更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卖家可以主张撤销该买卖合同,从而使得该买卖行为归于无效。

热点内容
新婚姻法2015号 发布:2025-09-23 22:37:57 浏览:90
经济法的本质的理解 发布:2025-09-23 22:27:12 浏览:193
中国经济法的内容 发布:2025-09-23 22:16:03 浏览:6
隶属关系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22:10:32 浏览:329
原告申请司法鉴定 发布:2025-09-23 22:09:43 浏览:609
新经济对劳动法的挑战及处理方案 发布:2025-09-23 21:59:53 浏览:748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3 21:59:52 浏览:206
我国具有法律效力的是什么 发布:2025-09-23 21:59:48 浏览:816
合同律师官司费用 发布:2025-09-23 21:52:55 浏览:562
促进执法规范 发布:2025-09-23 21:50:21 浏览: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