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四个抗辩权

合同法四个抗辩权

发布时间: 2025-08-25 12:46:03

A. 论述题:如何理解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抗辩权亦称异议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者否认对方权利主张的权利.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主要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履行瑕疵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
(1)同时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先后履行顺序的,一方当事人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之前,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的权利.同时履行抗辩权是由诚实信用原则和合同的牵连性引申出来的权利,它主要是为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益,增进双方合作,维护交易秩序.按照中国合同法第66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2)后履行抗辩权.
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先后履行顺序的,按约后履行的一方当事人在对方未履行之前,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的权利.其适用条件有:当事人双方互负义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发生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情形.这是诚实信用原则和适当履行原则的具体化.中国合同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3)履行瑕疵抗辩权.
履行瑕疵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对方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时,可以拒绝其履行要求的权利.这也是诚实信用原则和适当履行原则的具体化.依据中国合同法第66、67条,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4)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按约应当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对方签约后出现财产状况恶化或者明显减少,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极有可能危及其债权的实现时,通过请求对方履行或者提供担保仍未保障权利,可以中止履行其自己的合同义务的权利.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国家的制度,与英美法国家的预期违约或者先期违约制度相近.中国合同法第68、69条规定了其适用情形.

B. 合同法抗辩权的三种类型

法律主观:

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抗辩权是一项私力救济权,如果允许一方随意行使抗辩权,有违抗辩权的立法宗旨。一、合同法抗辩权的种类有哪些(一)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为:1、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互负债务,且双方债务有对价关系。2、债务同时到期,可以同时履行;双方的对等给付是可能履行的义务。3、当事人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约定,即瑕疵履行的另一方可对有瑕疵的履行部分行使抗辩权。(二)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的隐激隐要求;先履行一方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为:1、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互负债务。2、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按交易习惯能够确定。应先履行的债务有履行可能。3、应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即全部或部分瑕疵履行。(三)不安抗辩权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履行: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二、合同法条文实际履行原则实际履行原则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其含义是:1、在合同履行中,要履行标的,不能用其他标的代替原合同标的。就是说,对于有效成立的合同,其标的规定是什么,义务人就应当履行什么。2、要实际履行标的,不能轻易地以违约金或赔偿金代替履行标的。义务人如果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标的给付,即使向对方偿付了违约金或赔偿金,也不能轻易免除其交付标的的义务。当然,实际履行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不加以适用。如以特定物为标的的合同,当该标的灭失时,实际履行已不可能。民法上的抗辩权很多,诸如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诉抗辩权、时效消灭抗辩权等等,这些抗辩权除了具有民事权利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六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灶厅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铅链五百二十七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热点内容
道德与法治好孕来临 发布:2025-08-25 16:30:09 浏览:882
扫描件的公章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5 16:30:09 浏览:989
党校法律顾问工作职责 发布:2025-08-25 16:07:50 浏览:289
依法治国的新闻 发布:2025-08-25 15:43:31 浏览:782
物业合同法有哪些 发布:2025-08-25 15:34:52 浏览:421
领导干部网上法律知识考试题库 发布:2025-08-25 15:31:07 浏览:568
事业编制辞职劳动法 发布:2025-08-25 15:18:17 浏览:449
刑法试卷及答案 发布:2025-08-25 15:18:17 浏览:588
2019初级13号经济法 发布:2025-08-25 15:16:38 浏览:542
劳动局现劳动法 发布:2025-08-25 15:08:45 浏览:52